APP下载

触动孩子的心灵

2018-08-22吕超

读写算 2018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

吕超

摘 要 道德的滑坡、社会的冷漠让我们不经会思考:现代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人们思想道德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急功近利?笔者认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道德的缺失,德育的低效。

关键词 德育;教学时效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90-01

如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认知呢?这就需要从教育中来践行了。小学生作为接受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本身并没有完全的是非价值观。所以,从这个阶段开始,我们就应该重视对其道德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思想的人才垫底基础。本文,笔者就主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让德育走进孩子的心里,如何让教育触动孩子的内心,在孩子心底深处埋下一个良好道德品质的种子。

一、以环境育人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走进一所学校四处看一看,通常就会有一些感受,大家所感受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氛围。

为给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优雅、和谐、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我们需要对校园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力求达到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的统一。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处景观能育人”。不论是景观文化、楼区文化、廊道文化、道路文化、墙壁文化,都需要充分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逐步形成一个校园文化体系。

二、开设德育活动

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的校園育人活动,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启迪。如何增强育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呢?笔者认为,有吸引力的一定是有趣的,有感染力的才是有效的。德育若是可爱、有趣的,不仅未成年人易于接受,就连我们这些成人也会欣然接受。如果我们设计出有趣而又让学生喜欢的育人活动,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便好做多了。学生喜欢,愿意参与,愿意体验,人多了就有人气,就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内心也一定会有所感受,如果我们适时引导,学生的这种心灵感受就有可能变成促进其自身成长的强大动力。

我们每个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大量的育人活动,但反思一下这些育人活动的整体德育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根源,学生只是表面上参与,看似轰轰烈烈的活动并没有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更没能唤醒并激活学生道德潜能中的积极因素。原因在哪呢?主要就是我们组织的育人活动没有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没有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设计上做系统考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或者去直接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这样,才会使育人活动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德育教育效果才会好,学生获得的能力锻炼和人格感染才更强。

三、构建多元化德育方法

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方法,追求近、小、实,避免远、大、空,让学生在协商疏导的适从过程中,在心灵的最深处进行自我感悟和调节。回顾并反思我们的德育方式方法,往往体现的是单一化、简单化与肤浅化,过多地运用了“居高临下式”、“我讲你服式”、“高压灌输式”或“无关痛痒式”的教育方式方法。一种教育方法可能适合某一个孩子,可能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但是一种教育方法一定不适合一群孩子,因为孩子是活生生的一个个能动的个体,因而切忌单一化;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有起伏的,甚至是反复的,屡教不改的现象是存在的,因而切忌简单化;思想道德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深藏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而切忌肤浅化。

做德育要从近处着眼,从小事细节做起,注重过程,讲究实效。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既要面向全体,更要注重个体。一个个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要直接面对的问题:(1)需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静下来与学生谈心。(2)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3)要指导学生制定适合发展的目标。(4)要懂得学会用欣赏的眼光与学生进行的交流。(5)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四、让德育走进生活

如果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能落实到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的那样:“思想道德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成长需要,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针对他们的特点,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教育本身就不应该是被动接受、更不应该单纯的停留在传道受业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肩负起“唤醒”的责任,唤醒学生的内心,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因此,面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坚信:总有一种方法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能够在德育的路上不断反思和创新,总能够让德育变得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终能促进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能.美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德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