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2018-08-22刘梅
刘梅
摘 要 面对新课标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多方面主动的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教导学生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完成一次短时学习?
关键词 微课;高中;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27-01
在这种背景下,“微课”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微课是将新兴媒体应用于教学而产生的全新应用形式,是指仅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简短学习资源,在教学实践中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整合教学资源,突出重难点,使知识点条理清晰的作用。微课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微课的研究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有力推手,是传统课堂的重要补充。
下面从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环节、课后习题讲解和知识回顾等方面阐述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案例。
一、微课让课前教学准备更充分
根据课程设置需要,有些课堂内容之前,需要学生进行一些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展开。
例如学习必修二“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在必修一学习过有丝分裂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十分相似,但也有许多区别之处,学生容易混淆,特别是后期习题课上要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比较,这是本节内容的难点之一。可是有丝分裂部分内容,学生是在上学期学过的,过了一个假期,可能已经遗忘,因此,对有丝分裂的复习就成为了学习减数分裂的一个拦路虎。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贮备和新知识的交叉点制做简明扼要的微课,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又如“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内容的前半段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历程,其中涉及到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多位科学家的付出与成果,这一段如果只是教师讲解,难免枯燥乏味,可是课堂上观看视频一类的影像资料,课时略显紧张。因此教师可以提前寻找合适的视频资源,或录制微视频,引导学生课前自主观看,并且鼓励学生多查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沟通交流、成果展示,从而不仅生动的完成了课堂任务,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二、微课让课堂教学更丰富
在课堂教学方面,导入课堂知识、突破重难点等环节都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微视频,将之与教材内容整合,丰富教学资源,使传统课堂呈现新的活力。
例如,在“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我为学生准备的课堂导入是一小段动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语文课文,正巧是萨顿用过的“类比推理法”,立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记忆深刻。由此可见,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根据知识点设计新颖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作好铺垫。
对重难点的点拨,教师同样可以借助于微课。如在学习“D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对于翻译的过程,短视频或动画的方式学习比传统的画图方式更加直观有趣,在观看微视频后在结合画图,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化。
三、微课让课后辅导落到实处
在课后辅导环节,教师借助微课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个体有差异,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同样的课堂内容部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高,部分学生则相差较远。因此将课堂的重点、难点以及常见题型进行微课录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不断重复,这样就将课后辅导真正落到实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难的难点在多次重复之后也可以被突破。再比如有些内容相互联系,需要学生自行总结比较,但有的学生能力不足,或思考不充分、容易遗漏,这时教师录制微视频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可以避免遗漏、错误的问题出现。
此外,高一生物的课时十分紧张,课堂只是容量却相当大,尤其是到了高一第二学期学习必修二的遗传部分时,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让学生弄懂弄通这一部分知识,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课时量进行讲解,此时,录制一些习题讲解类的微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家校沟通方面,高中教师经常遇到家长抱怨:高中知识难度较高,家长无从辅导;学生总是用手机玩游戏,家长难于管理等等。当我们将微课视频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之中,以上问题就可以有一定程度的解決。
总之,通过微课对传统课堂进行辅助和延伸,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新知学习或巩固和补漏,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在微课的应用中,根据学情,开发相应的微课学习资源,使得微课成为真正提高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3,38(5):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