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三线文化在城市景观雕塑中的应用研究

2018-08-22杨玉和蔡伟黎丁铵六盘水师范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铁艺水城六盘水市

杨玉和 蔡伟 黎丁铵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三线文化建设的意义

人们常常把一个雕塑寓意为凝固的舞蹈。水成铁艺术公园在很大程度上宣扬了六盘水市的文化艺术,也为三线文化建设树立了非常典范的例子。逐渐建立了以六盘水市为代表的中国西南三线文化源远流长。公园内的雕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题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六盘水市的文化发展,浓缩了这几年的文化成就。雕塑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将知识融合在娱乐休闲之中。将艺术、历史、雕塑、园林艺术结合在一起。水城铁艺术公园集合了文化和艺术,是一个强调文化的公园。所以要继承和发展水城铁艺术公园的就要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继承方向。

二、三线文化在六盘水市合理的运用

(一)铁艺广场中的三线文化

在位于双水新区广场的一侧有一个铁艺广场,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与双水广场相辅相成,其中内部景观大多都是以三线文化为主题来建设的,所以便成为六盘水市三线景观的集中的地方。我们也对六盘水市三线文化的实地考察进行实践的前提下,对此广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水城铁艺公园坐落于六盘水市双水新区,公园的主题是铁艺,公园是钢城大道、铁艺雕塑广场组成,其中三线文化包括铁路模型、铁艺雕塑等要素,为以后公园建设和设计给予了教育意义,同时也也有艺术研究价值。

(二)中心雕塑中的三线文化

“铁艺景观雕塑”是全国最大的公园雕塑,同时也是这个公园雕塑的核心。远远望去,雕塑建立在一个圆形石柱上,从上至下由三部分组成,牛头、圆柱、人物。当我们近观看时,牛头上面有一个圆柱体,在圆柱体上有五个不同的民族,同时也附带着祥云的图案。五个民族穿着不同,形态各异,不同身高的男女作为代表。下面的牛头也是炯炯有神,目光直盯前方,牛头轮廓十分清晰,栩栩如生。这个牛头不仅是苗族头饰上的装饰,同时也象征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可以结合六盘水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可以看出,六盘水是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一个地方,因此这个雕塑也巧妙地将自身的文化环境与三线文化相互结合,中部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穿着各式各样服饰的工人和来自各个民族的人民。头戴矿灯是我们的西部开发的人员,进而还有穿戴不同服饰的布依族、苗族、彝族、仡佬族,由此来组成一个高大雄伟的艺术品。以彝族人为例,头部包裹着头巾,左侧肩膀也绑着披风,上手自然的下垂贴在大腿的两侧。看上去是一个严肃端庄、高大雄伟的男人。头上的装饰虽然华丽但一点不显厚重,人物表情自然,动作也十分的简单、自然、优雅。衣服上花纹也雕刻的淋漓尽致。来自各个民族的人们表情不一,形态各异。侧面体现可六盘水市的各式的风情。六盘水市是一个不同民族结合的一个地方。所以说这尊雕塑可以说让少数民族文化真正与三线文化结合。从而表明了三线文化建设与文化内核相连接时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三线文化在公园布局中的应用

在离这个中心雕塑不远的处,有一个彝族跳舞的雕塑,在基座上最显眼的便是那个打腰鼓了,这腰鼓直径230cm,腰部直径55cm,在这个大鼓的左侧坐落着一个婀娜多姿正在跳舞的女性形象。女子身高175cm,同时在右侧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位蹲着的,挥舞着腰鼓棒敲击着腰鼓的男人。面部露出着灿烂的笑容,穿着者华丽的彝族服饰。从雕塑中可以看出,刻画的形象十分的逼真,这个雕塑向我们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穿著的衣服没有进行花纹修饰,更多的是在体现人物的动作表情。因为雕塑上的花纹和纹理没有过多的刻画,不是那么的生动,所以我们能够被人物的舞姿所吸引,这个雕塑向我们展示着彝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体现着六盘水市的彝族人民拥有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环境。

沿着公园的原路我们可以看到大小零星分布的“体验式微缩火车头”,通过设计一组类似“火车”的坐凳,整个座椅呈现的是一个火车的形态,这边是告诉人们六盘水市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座椅坐落在公园道路两侧,零星点缀在公园之中,坐落在基座上的座凳一侧是车头,另一侧是车尾,整个座椅高32cm,车轮直径12cm,火车车长103cm,宽约40cm。座椅上方为木制的坐垫长200cm,宽36cm。这样的座椅不仅质地光滑,木制坐垫也进行了防腐的处理,使此经久耐用。座椅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休憩的地方,也与其他的环境相辅相成,其造型十分逼真。供人们游玩享乐。

(四)后工业城市中三线文化应用

这样的火车雕塑不仅提供了休息的场所,同时也彰显着六盘水市在过去十年内光辉的历程,使人们可以会想起震撼的汽笛声、还有火车那庞大的车头。那火车带来的是滚滚而来的红色巨轮和敲击着钢轨那富有节奏的声音。滚滚浓烟带来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富有节奏的声音也一次又一次印在人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因此,这个座椅不仅能够保留历史也要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承载着多数人的记忆的板凳,也承载着人民的思念。让人们铭记与怀恋,在休息之余也慢慢让人回忆其以前的记忆,同时一辆辆火车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在公园中也存在着一种雕塑叫做“铁轨记忆”,此雕塑呈两段铁轨的状态,以上述的中心雕塑为中心来放射性扩展的形式,在靠近水池方向的枕木长约460cm,而另一端远离的一端枕木长740cm。同样在立交桥方向的铁轨长740cm,另一端则长约1120cm。这个模拟铁轨我们可以看出,枕木与沙石的颜色不一样,有不同规格的花岗岩地砖组合而成,模拟枕木是长100cm,宽4cm,颜色进而为灰白色,而沙石则为长20cm,宽20cm的正方形,颜色更加偏向灰红色。最具有特点的是,再每两块枕木之间有着一个铁板,铁板上记录着三线发展成就,铁板的为长200cm,宽40cm,从水池开始到立交桥方向结束,记录着1964—1989围绕着六盘水工业交通重大成就,主要有:

①煤炭:1965年成立了水城煤矿研究设计院。10月便开始在老鹰山进行动工兴建,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并于1970年建成投产。后来在1970年颁布《水城矿区总体设计意见》,最终建成规模为408万吨,洗原煤能力为240万吨。

②钢铁:1966年便开始动工,当初设计年产为90万吨,在9年后简称投入生产。经过长足的反战,1987年成为年产铁120万吨、钢60万吨、钢材55万吨的联合企业。

从上述的“铁轨记忆”和“微型火车头”可以看出,这两个雕塑结合了六盘水这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为人民展示了,一项项工业成就,展现了那段不可抹去的回忆,水城铁文化艺术公园运用国际标准的轨道,做出了这样的铁轨雕塑,增强了公园的美观,渲染了公园里面三线文化的氛围。向人们诉说着工业化的进程。

(五)三线文化留给我们现代人的意义

在位于公园河道的地方有着雕塑“艰苦奋斗”,远远看去,在基座上有一面党旗,中间有着一个镂空的弧形,让雕塑屹立在基座上显得十分的雄伟壮观。在这之上有着一个优美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正在迎风飘扬。旗子上的镰刀和锤子象征着是顽强不息的人们。雕塑前面站立着的三个人,最左边是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他正拿着钻机,戴着头盔含辛茹苦地工作着,头上戴着矿灯,颈部带拉着毛巾,一边工作一边交谈着,仿佛对未来充满着向往与欣喜。可以看出他们参加三线建设时的兴奋之情,为建成的明天充满着向往。右边则是一位不同着装的人叉腰站立,仿佛在指导。最有寓意的是尾部的三条线,象征着工作者们在三线建设时艰苦不断的上升,代表着我们劳动者的三线精神,奋勇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生不息、顽强拼搏。整个雕塑歌颂者建设者们,无不让参观者油然起敬!整个雕塑是用钢铁材质组合而成,顶部最高有290cm,中部高约255cm,最矮的地方也有220cm,间隔的宽度为210cm。整个雕塑浑然天成十分雄壮。

同时铁艺公园也是一个结合了当地文化艺术特色的公园,融入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同时也有三线建设的文化,彰显的是钢铁资源成就。

三、结语

铁艺文化艺术是整个公园的“新型”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三线文化的出现更是对以前三线建设时的成就的认可。艺术上来说,艺术是一个传递感情、寄托思想的地方。将艺术家的感情通过艺术传递给个人。这时人们在游览的同时可以不暇思索的去想去回忆当年的历史经历,感受三线文化的真实存在。在旅游闲暇时可以直观了解到过去的经历,感受文化的洗礼。将铁文化、铁艺术融入了生活,让人们贯穿历史,了解当地铁资源的丰富。铁城艺术公园是真正弘扬了三线文化,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水城艺术是民族艺术的缩影,彰显着水城相依相容。这样量身定做的文化载体,将历史、地域一点一点的融入其中,这样的文化巧妙地结合了当地的铁资源与民俗风情,这样独立的渲染,变成了宣扬城市的一种缩影,是值得我们永远的传播与发扬得。

猜你喜欢

铁艺水城六盘水市
水城扬州
现代室内空间中的铁艺艺术探究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山的国度
对居室中铁艺装饰的研究
浅析铁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水城绍兴
六盘水市新版暴雨强度公式推求探讨
浅谈现代铁艺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