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仙作古典家具的纹饰与造型设计文化内涵

2018-08-22郑最杰仙游县榜头风之韵艺雕厂

消费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仿生学古典家具蝙蝠

郑最杰 仙游县榜头风之韵艺雕厂

中国古典家具在装饰、造型、结构等方面讲究线条富有节奏,装饰手法别致,纹饰题材富有韵味,并突显出清雅质朴的艺术特色,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高深造诣。仙作古典家具在纹饰与造型设计上,巧妙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设施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技术。自古以来,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就是人类各种工艺技术、工程原理及创新思维的源泉。观察和认识生物界,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人们研究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工作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设备和工具。

众所周知,在现代制造业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仿生学理论,如飞机的翅膀如鲲鹏之羽,飞艇的造型就像梭鱼之身。但是,你可知道在古老的仙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中,仿生学也常常地被引用于家具的装饰设计之中。

一、仙作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文化理念

经过千年的传承演绎、弘扬发展,仙作古典家具传统制作技艺蔚为大观,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对于仙作古典家具的纹饰技艺和制作工艺,充分秉承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仙作古典家具制作的核心技艺,即选材、榫卯结构、雕刻、镶嵌、上漆等,制作工艺精妙结合。艺术与自然,优雅与野性,文化与实用的碰撞与结合,仿生学成为开启设仙作古典家具计师智慧与灵感的钥匙。可以说仙作古典家具中的仿生学创作直观体现了仙作古典家具的文化理念——将自然形态转化为富于生命力和情趣的设计形式,自然与文化融合,从而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正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中提出的“情以物兴”,“物以情观”。

古典家具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物质文明的水平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因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社会性。仙作古典家具致力于将古典家具的文化学、历史性、社会性与自然有机融合。大自然中最优秀的设计师莫过于生物自身,提取自然神韵,在家具设计中融合人文思想、审美价值取向与自然万物的气韵,并演绎成浸透艺术活力的家具设计。

二、仙作古典家具中的雕刻装饰的特点

仙作古典家具的雕刻技艺不仅要求匠师腕力灵活,刀工熟练,拥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运刀如用笔,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凿一铲,赋予红木新的生机和意韵。仙作古典家具纹饰题材,一般分为几何纹样、文字图案、植物纹样、器物纹样、景物纹样、动物纹样和人物纹样等。植物纹饰、动物纹饰、人物纹饰等大量纹饰属于仿生学纹饰。仿生学纹饰是最原始、最传统、最具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又是最具生活气息、最具创新潜力的纹饰内容。

从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海贝纹、蝙蝠、螭纹、饕餮纹到缠枝纹、灵芝、忍冬草、卷草纹,无一不是仙作大师从自然形态中选取最为优美、最为生动的形态或是某一局部,或通过形象的夸张,或经过抽象的简化,取其文化寓意,使造型与纹饰达到完美的结合,从而达到以物喻情这一艺术境界。仙作古典家具纹饰形态具有庄严、细致、宁静之美感。又有调整整体和局部关系之功能。

蝙蝠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蝙蝠纹受国人喜爱是有原因的,这种喜爱,主要建立在谐音的基础上。“蝠”与“福”同音,“蝙蝠”谐音“遍福”,寓意遍地是福、幸福无边。除了谐音外,古人认为蝙蝠是一种长寿的动物,食之使人增寿,因而蝙蝠也成为一种长寿的符号。其次古人还认为,蝙蝠是钟馗的化身,能够辟邪去灾。在传说中,混沌初开时钟馗原本是一只蝙蝠,后来变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 蝙蝠纹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寄予了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现了民族特色福文化。

螭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春秋时代,蟠螭纹已兴起。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头和爪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成为最常见的纹饰题材。

缠枝纹饰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是以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动感,优美生动。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故称缠枝纹,明代称为“转枝”。其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纹或缠枝花果纹。它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和各种器形完美的结合。它被作为主题纹饰或辅助纹饰装饰着家具,以刻、划、印、堆塑、镂空、彩绘等各种技法表现着。

灵芝有一圈云状环纹,又被称为“瑞征”或“庆云”。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古时更有“仙草”之誉。古往今来以灵芝为题材的装饰纹样格外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长寿富贵、如意吉祥的象征。后来在图形的变化中,灵芝纹有一种演变成为“如意”,及“如意云纹”。如意的如意头即取灵芝的形状,如意云纹已是一种更简化的线形如意纹样。

三、仙作古典家具中的造型装饰的特点

仙作古典家具的仿生设计,趋于将自然界的形与色融于家具的造型外观与造型上,把人类对于自然与生俱来的欣赏和依赖体现在家居生活的点滴当中。

仙作古典家具桌椅腿足常用内翻或者外翻马蹄造型,不仅结构上更加牢固,而且文化意蕴丰富。马蹄腿自然流畅,马腿殿部丰满,马蹄着地之处丰硕,光挺有力,雄健明快,是明清古典家具风格特点的典型式样之一。快马扬蹄,前程万里。三弯腿,又称外翻马蹄腿,整个脚型成S形弯曲,由腿部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再向内收,收到下端,又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以形取名为“三弯腿”。可以知道我国最早的三弯腿的雏形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到了明清时期,三弯腿制作工艺臻于成熟。

明清三弯腿家具既具备了加固、支撑、实用的功能,又起到了点缀美化的作用。马鞍是蒙族人代表胜利的象征。马鞍扶手,充分考虑到人体手臂曲线,注重舒适度,没有过多繁杂修饰,却构思精心。

位于椅子背面部件中最上端的横梁叫“搭脑”。驼峰形搭脑两端呈直线延伸,且中部凹陷和突起处略粗于两端。其特点是搭脑中部凹陷并有两处突起的形状,似骆驼的双峰。驼峰形搭脑在清代扶手椅中较常见,但此种形态的搭脑很少以光素的表现出现,多是雕刻或镶嵌各种装饰纹样,更加凸显搭脑的丰富变化。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方形或圆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从南宋以来,托泥之下又出现了小巧的龟形的小足,使得整体呆板的四框之下,又长出可爱的四只小海龟。这种龟足,既活泼,又起到通风的作用。仙作明式家具的椅子四腿下,常用龟足。

仙作古典家具大师对仿生学的运用不止停留在传统。仿生学结合现代技术,成为拓展设计思路的有效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巧妙运用自然法则于家具创作之中,可以产生许多有趣的设计。仿生材料的运用,让家具质感更为独特;造型上的仿生使得家具使用家具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将艺术与具象形态的物象结合动物相关主题的家具,给人一种新颖的视觉感受。把丰富的色彩用在仿生学的表现上,用丰富的颜色来描绘自然,会更加突出装饰的动感。

独具特色的仿生学设计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与自然互动和表现力之间的趣味性和乐趣。如孔雀椅便是仿生学的现代艺术作品。孔雀椅是著名丹麦设计师汉斯维纳的代表作。孔雀椅的椅背以多条木杆制成,形似孔雀,因而得名。椅背以多条木杆制成,形似孔雀的尾巴,犹如孔雀开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现代线条设计,优雅、舒畅、伸展。在精准的加工下,将日常生活里呆板的不动物件变成含有自然趣味和文化故事的生动物体。

猜你喜欢

仿生学古典家具蝙蝠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人体仿生学装置
蝙蝠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那些鲜为人知的仿生学
鸡的仿生学应用
蝙蝠女
蝙蝠为什么倒挂着睡觉?
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