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接式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8-08-22孙力
孙 力
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对职业教育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神,为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2018届毕业生比去年增加25万,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高达820万,就业创业任务很重。每年在这些受过学历教育的年轻一代中,已经成为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技术、管理骨干。但是,相比于2000年左右的大学生,现在的本科学历已经贬值了很多,更不要说高职学生了,社会与技术日益发展,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要脱接,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其原因是学校培养的学生不适合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因此,职业院校肩负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开展对接式教育是一种较好的尝试。
1.对接式教育概述
“对接式教育”是参照航空航天学“对接”原理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接式教育将合格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员工为教育目标,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方位、多角度培养高职学生对从“合格学生”到“合格员工”的认同感。按照教育客观规律,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同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社会需求,成为合格的员工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2.对接式教育的内涵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运用对接式教育,实现了“对接式教育”的八种对接,构建了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从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的学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好评。
3.对接式教育
3.1 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动对接产业行业需求,构建集群化专业教学体系。整合设计-生产-施工-检测-管理等职业岗位,构建了“勘测设计、路桥施工、试验检测”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集群式专业体系,既克服专业岗位单体互不关联弊端,又打通不同类别职业岗位间的隔断。
3.2 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考核方式与企业需求对接,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产业认知+技术培养+技能训练+职业提升”系列模块,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发挥课程能效最优化,满足产业需求最大化,形成满足产业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全面系统地分析职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2332”课程开发理论,即:2—学校、企业两方合作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共同授课、共同考核;3—企业人员、教师、学生三方论证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3—对课程内容进行三次转换,即: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2—满足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岗位迁移)两方面需求,如图2所示。
在“2332”课程开发理论实施和完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推广应用,形成了可迁移使用的“2332”课程开发模式,如图3所示。
图3:“2332”课程开发模式
3.3 技术传授对接网络信息。技术传授主动对接道路桥梁工程产业的网络信息技术需求,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利用江西省交通运输工程档案馆为纽带,以勘测设计与试验检测项目的相关数字技术为手段,构建一个贯穿规划、设计、运输、施工、造价、养护等全过程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更大限度满足产业需求。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建了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所有课程都建有独立的课程资源网站向社会共享。
3.4 能力培养对接实训教学。实训体系主动对接产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构建网络化实训体系。利用交苑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2个校办产教实体为综合实训基地和仿真、AR、VR等信息技术,联网在建工程,再现工作场景,完成测量、制造、安装、检测、监理、资料等全产业项目实训,同步穿插项目实训,达到各环节工种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开展专业综合毕业设计,构建一个致力于学生就业与执业良好契合的虚实一体网络实训体系。
3.5 创新对接科研。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创新潜能的挖掘主动对接产业的发展需求,搭建创新型研发平台。针对产业发展持续性特征,激活同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三方脉络,发挥产学研综合效能,搭建创新型研发平台,推进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3.6 师资对接共享平台。师资主动对接产业的优势资源,搭建共享型师资平台。针对产业互补性特征,整合学校、地方、企业三方资源,融合校内外师资,由能工巧匠、专家、学者组成道桥专业教学团队,搭建共享型师资平台。
3.7 教育教学对接学生特点。教育教学对接学生特点,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他们既有同龄人共有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又有比普通本科生动手能力强、创业兴趣高等优点。同时也有与同龄人不同的学业思想和心理困惑,如强烈的升学失落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淡薄等缺点。“对接式教育”的中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职业教育应当强调学生作为一个人去发展而不仅是对其进行智力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8 就业服务对接社会需求。不断拓宽对接式教育渠道,实现学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科学定位个人发展方向。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提升职场竞争力与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建设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增强沟通信息的通畅性。由于毕业生对求职的信息了解得不及时、不全面,信息分散、缺乏、失真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创建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增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脑、手机的普及,为大学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提供了可能性。创建就业信息网络应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收集、更新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使校园毕业生信息网站与国内各社会人才信息网联网,形成开放性的就业信息网络。
4.结束语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仅有的一所交通类高职院校,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主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运用对接式教育成功的实现了八项对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依托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此项国家战略,以科研院所、校办产教实体为基础,以长效的专业企业一体的合作平台,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师生先后完成了高速公路及地方公路329项勘测设计与367项试验检测项目。通过将教室设在山间水旁,将教学融入架桥筑路中,实践了“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个人一等奖等荣誉;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道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高校教学团队。服务公路建设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为江西地区及武警部队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提升了毕业生在市场的适应性和受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