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研学课堂“五个关口”落实新课标
2018-08-21吴沛光
吴沛光
【摘要】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主要舞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前沿阵地,建立适合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策略,就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既可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下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中为更好落实新课标的探索.
【关键词】课堂;研学;新课标;关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趣为“切入口”
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对于促进其自身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在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特性的认识》时,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认知兴趣入手,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看熟悉的蓝猫动画片.蓝猫和菲菲分别去坐两张凳子,一张底部支架中带有三角形,一张底部支架是长方形.结果菲菲坐在底部支架是长方形的凳子,凳子慢慢塌了下来,而蓝猫坐在底部支架是三角形的凳子上,平稳无恙,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再引导学生去观察现实生活中做成三角形形状的物件图片,如空调的支架,单车的支架,铁塔等,再引导学生观察,拉一拉自制的三角形会发现什么?对能发现三角形具有不易变形这一特性的学生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扬,促进学生努力思考,探索新知的习惯养成,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满足.而对一些暂时没发现这一特性的学生也应给予鼓励,对他们说:“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在课堂上建立一种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造机会、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正门口”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现代课堂强调教师要为学生设法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一个学习的自主權,去改变以往课堂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一系列的活动,如,“看一看”“小组讨论”“动动巧手”“动动脑筋”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得到全面发展.例如,我在设计“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时,课前让学生们用纸片制作各种各样的圆柱形学具,让他们感受圆柱的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提出研学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其实学生在做圆柱的模型的时候已经有深刻的经验了,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去探索新知.教师只在他们小组间巡视,聆听他们的讨论,察看他们的操作.等到问题在学生中间酝酿到时机成熟时,就邀请领悟问题的学生当小老师,向大家汇报,阐述自己想法和做法.
(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发展学生智力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学中同时要顾及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不追求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而要设法让每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秀的发展,形成自己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在指导学生解答一些一题多解的,或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时,我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研学问题的引导,展开想象,开展实践,教师对每一种做法及时展示,并对该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采取探究、质疑、发现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独特的见解,是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方法.知识是前人发现积累下来的,教师要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感受知识的来源,这样学生对知识学得更加牢固,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课堂中,我采取让学生探究的方式去教学.课前让学生准备多种圆形的物件和测量圆的周长的用具.通过观察与实验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生:我发现圆越大,它的周长越大.师:对了,那么,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生:半径(或直径).师:非常正确,现在大家动动脑筋认真想一想,并动手操作一下,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看看圆的周长跟它的半径(或直径)有什么关系.看看哪个组的同学能最先发现.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的奥妙.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为“应用窗口”
我认为学语文就得多读,学数学就得多练,多练技能才会形成,才会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材,活用教材练习题.对于一些不适合当地学生认知的应用题我们可做适当的调整,教材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填一填”“涂一涂”、当当“小判官”“比一比”等,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巩固和提高、形成技能的目的.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为“对外窗口”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教师如果能制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丰富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新知,让学生多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可能性”之后,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交流,达到巩固新知及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在教学完“除法估算”后可提出: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哪里运用了估算的知识,把你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体会.如果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就能与时俱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进一步增强,使课堂教学能沿着“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