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

2018-08-21张乃芳

法制与社会 2018年2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创新

张乃芳

摘 要 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教材中,增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诸多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大学生的生活入手过渡到对社会的关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理解问题;在教学方式上,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继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211

教会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2018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出版,有很多新变化。教师要着力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能認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力度,也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力度,尤其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之间的关系讲解,激发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在理论上,教师不能只做简单的口号宣传或道德说教,而是要不断尝试理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阐明道理,要对整个教材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将教材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内容合理链接,从而形成理论内容之间的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理论上把道理讲通,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逻辑之美。同时,理论的讲解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了解学生,使得学生愿意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困惑等,继而抓住其困惑的症结与根源,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问题等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平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养成不仅知其然,还要深究其所以然的习惯,关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倾听时代的声音,推动教学实践的创新,在具体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以新版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二节中“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讲解为例。

一、教学内容上,深浅结合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

“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在“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内容中讲的,让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他们熟悉的大学生活入手,由浅入深地讲。

首先,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放在一起,通过比较的方式讲。

在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讲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这里“矛盾的特殊性”问题涉及到了“主要矛盾”,教师可以在此设置“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辨别环节。由解析大学生活中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开始,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活的“基本矛盾”指向的是如何通过学习成长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大学生的问题,以学习为中心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一矛盾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而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则是“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是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解决的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然后,说明“主要矛盾”的变化性。

“主要矛盾”是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的。如在大学入学阶段,集中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之后是从较多地学习基础性课程到集中面对专业类课程的转化,在大学生活的最后阶段,则是为如何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或踏入社会做相应的集中准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是在本科生进入二年级的时候上的一门课程,正是学生已经熟悉了大学生活,却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容易产生困惑、迷茫的阶段,这一问题的设立,可以引发大学生的相关思考。教师通过自己对大学生活不同阶段的体验与见闻的分享与解析,引导学生对自身状况进行对比,促使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反思,解析自己处于哪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最后,阐明抓住“主要矛盾”的艰难性和把握“主要矛盾”的现实重要影响力。

要提醒学生,自己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应当是什么,并不是浮于表面,不经思考就可以简单把握的,如相当一部分学生被当下琐事牵着走,不能处理好短期紧急型任务和长期成长型目标之间的关系,导致一直忙忙碌碌,却没能实现较好的大学成长目标,究其实质,就是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因而处理不好“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之间的联系,“主要矛盾”能经常围绕“基本矛盾”的解决,大学生活才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纠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重心,更好地把握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以上分析完成后,可以留下“在社会领域中,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一思考题。在讲到“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第一章与第三章内容的衔接,可以沿着同样的讲授思路和逻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链接。

首先,把“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放在一起,通过比较的方式讲。

在面对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联系之前讲到的大学生活的“基本矛盾”,理解到“社会基本矛盾”也是贯穿社会发展始终的,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及其改变,决定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而“社会基本矛盾”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纷繁复杂的具体的社会矛盾,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社会主要矛盾”。

然后,说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性。

教材中,以毛泽东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的三种情形的分析为例。毛泽东同志指出:“其一,当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威胁到我们民族的生存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其二,当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而是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压迫时,国内阶级矛盾就又重新转而成为主要矛盾;其三,当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从根本上威胁到帝国主义及国内反动势力的统治时,二者就会完全公开站在一起,与人民大众为敌,共同成为主要矛盾的一方面。” 可见,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最后,阐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艰难性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重要影响力。

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准确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要矛盾”,比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大學生活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更为艰难。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中,我们曾有过错判“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的惨痛教训。如在1956年党的八大后,相当一段时期,我们错误地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当作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影响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又重新凝练了党的八大的观点,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的问题,才能带动其他社会矛盾的解决,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从而服务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解决。

总之,在教学内容上,由大学生活入手,在熟练把握自己大学生活“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由浅入深、从个人到社会,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以及二者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自身问题与社会历史问题,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熟悉将个人与社会历史关联分析的路径。

二、教学方式上,多样具体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

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个人与社会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如在第一章大学生活“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问题的讲解前,可以运用“课堂派”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先简单陈述自己的观点,全体师生共同了解和分析学生的主要观点,这样,教师在讲解的时候,针对性就能更强,也就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认知的纠偏和引导作用。当然,这也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大致浏览学生观点后,当下对这些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并将其归类,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实现这一过程的顺利、高效进行,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基础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同时,也要在平时的实践中时常进行这一类的训练,才会尽可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失误。当然,有时候因为课上时间紧迫等原因,可能忽略掉某些学生的重要发言观点,或者自己在解析的时候,阐述不够完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派”的公告平台,或在下次课上,向学生进行补充说明和解释等工作。借此,既能够作为教材第二章真理部分的现身说法,是对教材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但吃一堑、长一智,勇于正视错误、反省错误、修正错误,终能取得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从而让错误逆转为正确,谬误转化为真理” ,也可以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同时也是《论语》中,儒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传统价值观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结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确立,既要在理论逻辑上梳理清楚,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也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积极主动的观察和分析。在我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在2018年,学校组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观察社会,开展了“看看家乡新时代”的社会观察活动,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座谈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和研究;内容涵盖了商企、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新媒体等诸多方面,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写出了实践报告,形成了大学生社会观察活动的报告集。通过这一过程,产生了丰富、具体的调研案例和数据,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很好地推进我校学生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解。

注释: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30,134,8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创新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