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清华传承莫被浮夸风侵蚀

2018-08-21闫肖锋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31期
关键词:校风校训社会学

闫肖锋

清华、北大一向是国家学术乃至社会风气的风向标。胡鞍钢教授关于中国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经济体或中国综合实力已超美国等言论,最近饱受质疑。胡教授学术水平如何,是否适宜继续执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每个人自有自己的判断,而此事所折射的问题或许不仅仅在于具体的人事,更反映出校风学风问题堪可忧虑。尤其是在倡导科学精神的清华大学,浮夸风式的校风学风将侵蚀百年清华传承,值得警惕。

清华向以严格要求与严谨学风著称。1951年毕业于电机系的朱镕基校友曾回忆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关于“为学与为人”的教诲,由衷地说:“清华就是教我们为学,又教我们为人的地方。”“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清华毕业生每年在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上均名列第一,这其中是有原因的。因为每届学生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考核,对实验和动手能力也十分重视。

我在清华时的机械制图就差点没过关。因为画得不够多,空间想象力又不够丰富。但工厂实习那一通车、铣、刨、磨的实操能力训练我还是很受用的。不动手,你就不懂什么叫不着魔不成活。不严谨,你就根本毕不了业。现在的职场,一到工作岗位就能拿得起的孩子太少了,通常都要工作单位再培训,仿佛在大学期间没人教似的。这就难怪清华毕业生薪酬排第一了,务实而且动手能力又强呗。

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风是行胜于言,学风是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生们即便不算耳熟能详,也是耳濡目染,形成了习惯的。

从清华电机系毕业时,我们中一些同学转行去读了经济学或经济管理,因为彼时改革正风起云涌。而我转去学了社会学。经济学,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是用数据说话。学经济学的通常看不起学社会学的,因为嫌后者不够严谨。其实社会学也是有数理传统的,以数理统计为依据,以调查研究为本,通过逻辑推断得出结果。每出一个观点,都要经过假设一调查一验证一修正这样的四段论循环。

“我们生活在一群没脑子的人当中。乱决策、瞎拍板。”这是转学社会学后我的导师费孝通先生私下里爱说的一句話。

即使当上副国级领导,费先生也是不忘田野调查的,否则不能出结论。人类学、社会学都讲田野调查,即用双脚双眼去得出结论,这一点与数理统计形成很好的互补。从清华毕业留校教学,到转去北大创立北大社会学系,费孝通一生都在践行社会调查的重要性。他的论文集叫《行行重行行》,可以理解成行行出状元、天外有天的意思,更是强调行动再行动的实证精神。

如果注重调查研究,就不会有“大跃进”这样的灾难发生了。专家学者缺乏科学精神,不唯实,只唯上,或者哗众取宠,迎合某种社会情绪,不仅会败坏学风,还可能把社会发展带歪到沟里去。现在的一些专家喜欢说好话,不做实事,讨好的拿课题费,做实事的却处处碰壁。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正,则后患无穷。这方面惨痛的经验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我曾引发过一次清华校训之争,我说除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外,还有另一半,就是陈寅恪先生高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大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才是完整的清华校训。这个议论被同样是清华毕业的张朝阳创办的搜狐置顶了,于是就有人骂我篡改校训,邀我去清华讲堂辩论。

校训应当反映大学精神。所谓清华精神,其实就是实干精神加一点反省精神。光说不练的人太多了,今日我们更需要的是练了以后再说,甚至练了以后也不说的人。

猜你喜欢

校风校训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意外遇见社会学
校风的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
浅析当前提高小学德育艺术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意外遇见社会学
浅谈高职教育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全国各大院校的绝版幽默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