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打或不打,中国制造都将崛起
2018-08-21管宏业
管宏业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英国诗人艾略特在长诗《荒原》中写道: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2018年的春季虽谈不上残忍,除了多年罕见的沙尘暴外,风中飘荡的是淡淡的哀伤与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去世。霍金年轻时身患重疾,但凭借顽强的意志,给后人留下了无尽想像的星空:3月侣日,中国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去世,或许“李敖”这个名字在当代年轻人中影响力大幅下滑,但直到生命中最后几年,他仍斗志昂扬地撰文打官司,充分展示了战斗的一生。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乌云却不断累积。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开出了历任美国总统以来最大的一笔贸易惩单。全球股市用大面积跳水作为回应,各国媒体纷纷以两种文明之战、意识形态之战、旧霸权与新力量之战等加以形容。
这并非一场简单的贸易冲突,很有可能是一场必然遭遇的挑战,也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他认为,当一个大国崛起时,势必会与既有的国际霸主竞争,双方都将面临危险局面。
在特朗普开出的贸易制裁清单中,高铁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设备赫然在列。并不算巧合的是,这也正是“中国制造2025”发力点。贸易制裁醉翁之意不在酒,白宫的真实意图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
很显然,精于商人算计的特朗普比他的历届前任都明白制造的要害。在他的竞选口号里,“让制造和就业回家”就是他最重要的经济口号之_。而对美国学术界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反思则是,他们重新发现了制造业在创新方面的深刻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索罗在他的《美国制造:重获生产优势》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就必须生产得好。
自上世纪90年代将重心转至IT业的美国,通过将制造业外包获得了更高的资本收益,但让它始料未及的是,制造已经不只是制造。
通用汽车前任副总裁拉里·贝恩斯曾警告:要更加全面看待制造业,在融入基因组技术、纳米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之后,未来创新潜力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美国如何施压,今日的中国已不是1980年代被迫签订广场协定的日本。在实际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关键在于中国有底气。
以近年来备受赞誉的“新四大发明”为例,高铁也好、手机支付也好,正推动中国跨越式地迈进现代生活,经常出国的人会发现,无论欧洲还是美国,其基础和网络设施已被中国远远落在了身后。
再以汽车为例,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車集合了所有现代文明的要素,也是一切创新科技的集大成者。在强烈的国家意志推动下'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虽然500亿美元的贸易制裁清单声色俱厉,但那不过是特朗普政府面对中国制造崛起展示的惊慌失措:中国不惧贸易战,那是因为13亿中国人昂扬向上,饱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