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与癌症

2018-08-21袁越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克里夫培养皿紫外线

袁越

美剧《绝命律师》(Better Call Saul)第四季即将开播,不过观众再也看不到律师吉米的哥哥查克了,因为他得了精神病,在第三季的最后一集放火自杀了。

法國一对双胞胎兄弟患有色素性干皮症,不能受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否则会引发潜在的癌症,出门需使用防护面罩      

查克的病很奇怪,只要周围环境里有电磁波,他就会感到浑身不舒服。这个病在欧美国家曾经很流行,但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双盲实验后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癔症,因为普通电器发出的电磁波太弱了,根本无法被人体感知。不过,如果电磁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比如太阳发出的紫外线,那么人体是会感觉到它的存在的。

人类对紫外线的耐受力有强有弱,少部分人对这种短波辐射极为敏感,只要在太阳底下待一会儿就会被晒伤,并很容易恶化成为皮肤癌。这种病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被一名维也纳皮肤科医生描述过,并被命名为“色素性干皮症”(Xeroderma Pigmentosum,以下简称XP)。不过,由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还很低,XP的病因在此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所幸这种病的发病率很低,平均每100万个人当中只有不到4个病例,所以医学界也没把它太当回事。

1967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克里夫(James Cleaver)的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毕业生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在该校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罗伯特·佩恩特(Robert Painter)的实验室做博士后。佩恩特刚刚完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证明紫外线可以触发哺乳动物细胞的DNA修复机制。

这件事如今已经成为科学常识,但在60年代还远不是这样。要知道,DNA双螺旋结构是在1953年才被发现的。在那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科学家们陆续搞清了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但因为DNA分子太大了,涉及DNA的实验技术发展缓慢,很多基本的事实都还没有搞清楚。

佩恩特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证明了DNA修复机制的存在。他先在培养皿里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然后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过的核苷酸(也就是大家熟悉的ATGC)。之后,他用紫外线照射培养皿一段时间,再把培养液倒掉,测量剩下的细胞里含有的放射性强度,发现比未经紫外线照射的对照组多很多。这个结果证明紫外线促使细胞启动了应急机制,利用培养液里含有的放射性核苷酸作为原材料,修补了被紫外线破坏的DNA分子。

克里夫博士也对DNA修复感兴趣,所以才会来佩恩特的实验室继续深造。来到美国后不久,克里夫在《旧金山纪事报》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有家实验室发现体外培养的XP病人皮肤细胞对紫外线非常敏感,一照就死。克里夫突发奇想,拿着这张报纸找到佩恩特,建议后者利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一下XP病人的皮肤细胞,看看是否还能观察到DNA修复过程。佩恩特虽然心存疑虑,但还是同意了克里夫的建议。“你这个想法很疯狂,但不妨试试。”佩恩特对克里夫说,“反正你只是个年轻的博士后,失败了也无所谓。”

克里夫设法找到了几名XP病人,从他们身上采集到了皮肤细胞,做了那个实验,结果毫无疑问地证明XP病人的皮肤细胞失去了DNA修复的能力,这一点很可能就是XP病人之所以会得皮肤癌的真正原因。

克里夫把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968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这篇论文立刻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事后回忆说,正是这篇论文让他们终于坚定地相信,癌症的病因就是基因突变。

从这篇论文开始,很多癌症研究者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基因研究。两年之后,也就是1970年,第一个致癌基因就被发现了,癌症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

现在想来,1968年可以被看作是现代抗癌史的元年。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不少癌症都已经被攻克,人类不再像50年前那样谈癌色变了。所有这一切都源于50年前一家实验室里的一次灵光一现,基础科学对于医学研究的贡献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猜你喜欢

克里夫培养皿紫外线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工业废水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跟踪导练(五)6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归属感缺失下的悲剧人生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框架下的希刺克里夫和凯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