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基于并联电抗器无功补偿的方案及运行管理方法

2018-08-21吕小涛

冶金动力 2018年9期
关键词:轧钢电抗器供电局

吕小涛,易 祥,范 绯

(宝武集团武钢有限公司能源动力环保部,湖北武汉 430080)

引言

防城港钢铁基地建设初期,高压电网系统仅由1座220 kV变电站、1座110 kV降压变电站,以及为2030冷轧厂生产调试配套的9个10 kV变电变电所组成。220 kV正式电源潭轧Ⅱ线充电后,220 kV及110 kV变电站开始投运,现场2030冷轧厂及公辅设施开始调试。主要高压设备配置如下:

(1)220 kV轧钢变电站1回线路220 kV潭轧Ⅱ线接入供电局潭松变电站,线路长度为9.7 km(架空 2×400 mm2/7.5 km+ 电缆 1200 mm2/2.1 km),1台主变1×150 MVA,110 kV出线至2030冷轧变2回(电缆400 mm2/2 km),10 kV侧3回电容器装置间隔装设3×8016 kvar电容器(未投运)。

(2)110 kV冷轧变电站两台线变组 2×80 MVA,10 kV馈出线若干,为一期冷轧项目2030冷轧酸洗、轧机、热镀锌、连退等主生产线开关站及附近的循环水处理、空压站等公辅开关站供电,10 kV馈出线均采用双回路供电。考虑到由于轧机主传动采用变频调速装置且容量较大,轧制时将产生大量高次谐波电流,该谐波电流引起供电系统电压波形畸变,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电压畸变值将超过国家标准规定。除主轧机外,冷轧工程其他各机组由可控硅供电的负荷产生的高次谐波量也较大,高次谐波电流在10 kV母线上引起总谐波电压畸变值严重超过国标的规定值。为了减少损耗,保证电压质量,在两台主变的10 kV侧母线各装设一套高次谐波滤波装置,兼作无功功率补偿,使冷轧变电站10 kV母线月平均功率因数达到0.95以上,每套滤波兼无功补偿装滤波装置4组,分别为H5次4800 kvar、H7 次 4008 kvar、H11 次 2555 kvar、H13 次 2555 kvar。

220 kV轧钢变投运一个月后,供电局潭松变抄量显示220 kV潭轧Ⅱ线功率因数不达标,根据供电营业规则,将面临罚款。而钢铁基地220 kV轧钢变进线对照表有功电量基本一致,无功电量为1467840 kvar(潭松侧无功电量 7268800 kvar),无功电量与对侧相差4.95倍。亟需分析原因,并采取技术措施解决。

1 功率因数较低的初步分析

供电局潭松变数据与220 kV轧钢变对照表无功电量数据相差4.95倍,有功电量基本一致。鉴于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组织人员对220 kV轧钢变电能表进行详细检查,校验合格证书,并对220 kV轧钢变电站电量平衡计算,有功、无功电量基本一致。

(2)对基地用电方式进行清理,受调试期间轧机产生的谐波影响,110 kV冷轧变滤波器兼无功补偿装置有部分投运时间,抑制10 kV系统母线谐波,但对系统也有容性无功返网。经统计滤波器兼无功补偿装置投入的时间,计算出该装置无功返网电量不超过1730000 kW·h。

(3)联系供电局,提出计量异议,要求对方对关口计量表进行详细检查(包括参数设置、接线方式等),校验合格证书。供电局对计量表进行了再次确认,包括二次接线、参数设置等,并提供了计量表的校验报告及PT、CT的试验报告。

(4)安排技术人员到潭松变对220 kV潭轧Ⅱ线计量数据进行检查,经实时比对数据,发现潭松变侧有功功率与轧钢变数据基本一致,无功功率明显比轧钢变大,且潭松变侧正、副两块关口计量表基本一致,初步排除了由于倍率问题造成无功电量数据的错误。

通过以上工作,分析得出结论:双方计量都不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调试负荷很小,有功电量较小,220 kV潭轧Ⅱ线线路产生的容性无功占比较大,对调试期间功率因数影响较大。

2 钢铁基地高压电网现状

投运初期,电网有功负荷较小,设备基本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现场机组调试对电网谐波影响较大,部分机组特别是大机组不能调试。为改变这种状况,安排了冷轧变的10 kV滤波器充电投运,对改善电能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机组的调试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特别是冷轧厂五机架机组调试时,需投入一组H5、H7、H11、H13滤波器,才能正常调试五机架机组,但现场机组调试实际准备工作时间长,机组启动时间短,造成容性无功大量返网。

经实践运行,一方面,调整冷轧变负荷分配方式,将主要谐波源轧机主传动电源调整到一台变压器运行,其余负荷调整到另一台变压器分列运行,此时110 kV变电站10 kV母线仅需投入两组H5、H7滤波器兼无功补偿装置,基本满足电压质量需求。另一方面,110 kV变电站加强与10 kV轧机主电室沟通联系,特别是轧机主传动机组调试机组启停,公司调度统一协调指挥,安排110 kV冷轧变电所滤波器投、退,尽量缩短滤波器投运时间,减少容性无功返网。

预计调试周期较长,无法短期内增加现场负荷能力。供电局潭松变侧关口计量明显显示系统容性无功富裕,需补充感性无功,而基地电网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调节,如投切电容器、调整运行方式或负荷分配、调节变压器档、调整内部发电机励磁等手段来提高功率因数,初步计划在轧钢变加装10 kV无功补偿电抗器。

3 加装10 kV无功补偿电抗器方案

由于处于调试阶段,调试期间负荷过小,平均用电负荷在3.5 MW 左右,供电220 kV/110 kV电缆线路充电功率较多,而且产权分界点在潭松变的出线侧,由此造成无功反送至供电局电网系统,造成功率因数较低。

3.1 无功测算

3.1.1 测算条件

(1)供电网络

调试期间通过220 kV潭轧Ⅱ线、110 kV轧钢变~冷轧变两回线路供电。根据现场负荷情况,实测110 kV冷轧变平均功率因数约0.89。

(2)负荷情况

测算条件一:参考调试期间110 kV冷轧变10 kV侧负荷情况见,测算中冷轧变10 kV侧有功取3.5 MW、无功取1.8 Mvar(按实测的平均功率因数取 0.89)。

测算条件二:调试期间110 kV冷轧变10 kV侧负荷有功达到8.5 MW、无功取4.4 Mvar(功率因数取 0.89)。

测算条件三:调试期间110 kV冷轧变10 kV侧负荷有功达到10 MW、无功取5.1 Mvar(功率因数取 0.89)。

测算条件四:调试期间110 kV冷轧变10 kV侧负荷有功达到18 MW、无功取9.2 Mvar(功率因数取 0.89)。

3.1.2 测算结果

根据电缆厂家提供的试验数据和架空线路参数,220 kV架空线路充电功率共计-1.3 Mvar,220 kV电缆充电功率约为-3.1 Mvar/km,220 kV线路(架空2×400 mm2/7.5 km+电缆1200 mm2/2.1 km)充电功率总共约为-7.8 Mvar,220 kV变压器轻载时+0.8 Mvar,110 kV出线至2030冷轧变2回(电缆400 mm2/2 km)-2.6 Mvar,测算结果如下:

(1)条件一结果:由于调试期间用电负荷较小,而供电线路充电功率较大,潭松变~轧钢变220 kV线路送出功率:3.5-7.9j,送出功率因数约-0.41。

(2)条件二结果:由于调试期间用电负荷较小,而供电线路充电功率较大,潭松变~轧钢变220 kV线路送出功率:8.5-5.1j,送出功率因数约-0.85。

(3)条件三结果:2030冷轧项目调试负荷达到10 MW时,潭松变~轧钢变220 kV线路送出功率:10-4.3j,送出功率因数约-0.92。

(4)条件四结果:2030冷轧项目调试负荷达到18 MW时,潭松变~轧钢变220 kV线路送出功率:18+0.8j,送出功率因数约1,不存在无功反网情况。

图1 无功测算条件计算图

3.1.3 小结

从上面分析可知,目前负荷在3.5 MW 左右,存在较大无功反送至大网问题,潭松变侧送出功率因数-0.41左右;负荷达到10 MW后虽然无功反送,但潭松变侧送出功率因数-0.92,满足绝对值在0.9以上的要求;预计冷轧项目达产后或者负荷>18 MW后不存在无功反送情况。

图2 无功测算条件负荷分配图

3.2 解决措施

由前面分析,调试期间负荷达到10 MW 后潭松变侧送出功率因数-0.92,满足绝对值在0.9以上的要求,因此,需加装10 kV无功补偿电抗器着重解决调试负荷<10 MW时功率因数不达标的问题。

容量测算:调试负荷在3.5 MW时,潭松变~轧钢变220 kV线路送出功率3.5-7.9j,为减少反送,考虑在220 kV轧钢变10 kV侧装设低压电抗器容量8 Mvar。投入8 Mvar低抗后,在调试负荷3.5 MW、8.5 MW和10 MW情况下,潭松变侧送出功率因数分别为1、0.96和0.95。

4 无功控制运行管理的实施及效果

220 kV潭轧Ⅱ线关口计量点在供电局潭松变侧,运行人员日常只能监控220 kV轧钢变侧数据,为此,我们制定了一套简单有效的监控关口点瞬时功率因数、累计功率因数控制方法,方便运行人员监控和调节。

4.1 瞬时功率因数运行控制管理

依据运行人员在实际中监控对比轧钢变侧与潭松变侧数据,结合理论计算数据,220 kV潭轧Ⅱ线无功功率修正值取-8.5 Mvar,即可准确推算出供电局侧实际瞬时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并采取以下措施合理控制电抗器的投退,即可有效地控制功率因数达标:

(1)正常情况下,220 kV潭轧Ⅱ线送电运行,110 kV两回线路分列运行(负荷合理分配),110 kV变电站的无功补偿兼滤波器只投两组H5、H7即能满足电能质量要求,在全厂生产负荷较轻低于10 MW时,220 kV轧钢变必须投入电抗器运行,才能确保对侧功率因数达标。

(2)当用电负荷增加时,考虑到用电的不连续性,以及现场大型整流变压器、电机等传动系统感性负荷大量投运(如为连续轧制),可能存在系统感性无功返网较多的情况,此时推算供电局侧功率因数低于0.9,应将电抗器退出运行, 调整无功功率使对侧功率因数达标。

4.2 累计日、月功率因数控制管理

由于关口对照表计量在220 kV潭轧Ⅱ线入口处,而未考虑220 kV线路(架空线+电缆)的无功损耗,经估算并叠加线路的无功损耗=月无功差量/天数=2150600 kvar/天,累加该无功电量,也可比较准确推算出潭松站关口计量点每日、月的累计功率因数。

4.3 实施效果

运行人员通过监控轧钢变侧220 kV潭轧Ⅱ线瞬时有功、无功功率(规定4 h1次),修正后即可有效推算并监控对侧功率因数,当不达标时可及时安排调节电抗器的投、退,有效地控制住了功率因数。同时,通过每日对轧钢变侧220 kV潭轧Ⅱ线有功、无功抄量,修正后也可以准确推算出日、月累计功率因数,使有效的控制月综合功率因数达0.95以上。

5 结束语

大型变电站的设计建设,除按项目达产后建设要求外,还需充分考虑站所投运初期现场调试负荷、调试持续时间等因素,避免存在无功反送至电网,功率因数不达标面临罚款的问题。特别是外部供电线路电缆充电功率较大,相对比较孤立的电网系统,由于自身调节手段有限,更应提前考虑此问题。另外,由于供电营业规则限制,考虑计量点在供电局侧功率因数无法实时监控,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将供电局侧负荷监控信号实时传至本侧监控,或者采取计算机技术手段将对侧关口点数据实时推算显示出来,方便运行人员实时监控管理。

猜你喜欢

轧钢电抗器供电局
桂林临桂供电局:营配协同创典范提质增效优服务
防城港供电局:多措并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0.10~0.14)mm电子元件用极薄冷轧钢带开发
试样加工余量对Q355B热轧钢带拉伸性能的影响
中天钢铁轧钢5#棒加热炉成功点火烘炉
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烧毁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
热轧钢卷卷取过程中塌卷和内凸缺陷的原因分析
参数识别原理在磁控型并联电抗器保护中的应用
开远市档案局对供电局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进行复查
关于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