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8-08-21郭远强杨清鹏
郭远强 杨清鹏
西乡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栽培樱桃历史200余年。本地依托樱桃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樱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已达800 余 hm2,其中大樱桃 130 hm2,成为全国三大樱桃产地之一。
1 樱桃果蝇
1.1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樱桃果蝇属双翅目昆虫,成虫体长3~4mm,淡黄至黄褐色,主要危害樱桃果实,每季樱桃可发生3~4代左右,世代重叠现象明显。4月中旬为越冬蝇蛹羽化盛期,首先危害中国樱桃(俗称小樱桃),5月上旬至6月中旬,果蝇转移危害大樱桃,雌虫用产卵器刺破樱桃果皮,将卵产在果皮下,卵孵化后,幼虫由果实表层向果心蛀食,随着幼虫蛀食,果肉逐渐变褐腐烂。一般幼虫在果实内5~6天便发育成老熟幼虫,然后脱离果实化蛹,幼虫脱果后约留1mm蛀孔。
1.2 农业防治
果园清理。在樱桃果实膨大着色至成熟期,及时清除果园内外的杂草、腐烂垃圾及落果烂果。对冬季修剪后的落叶、果枝集中深埋或者烧毁,结合秋冬季施肥,深耕土壤消灭果园地表的越冬果蝇“蛹”。
1.3 物理防治
针对果蝇的趋化性,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诱杀主要从樱桃果实膨大着色期开始至樱桃采收结束,用90%晶体敌百虫 20g、红糖 500g、醋液 50g、酒100g、清水10kg比例配制成糖醋液,将糖醋液盛于15cm以上口径的平底容器内,药液深度以3~4cm为宜,容器内放漂浮物以便成虫栖息、取食。装有糖醋液的容器一般放于樱桃园树冠荫蔽处,高度不超过1.5 m,每3~5株树挂一个,定期清除容器内成虫,每7天更换一次糖醋液,虫量大或每次雨水后应及时补充。
1.4 化学防治
4月初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高效低毒农药喷雾果园地面和周边杂草,灭杀出土成虫,降低虫源基数。每次喷雾间隔15天,共喷2~3次。在果实成熟前15天对樱桃树冠内堂喷洒植物源杀虫剂清源保(0.6%苦内酯)水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加适量红糖可提高防治效果。
2 樱桃实蜂
2.1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樱桃实蜂属膜翅目叶蜂科,成虫体长5~6mm,体粗壮,背面黑色。卵长椭圆形,乳白色,透明。初孵幼虫头深褐色,体白色透明;老熟幼虫头淡褐色,体黄白色,蛹长5mm左右,初为淡黄色,后变黑色,茧圆柱形。一年发生1代,以老龄幼虫结茧在土下滞育,12月开始化蛹,翌年2月下旬樱桃始花期羽化交尾,成虫将卵产于花萼表皮下,初孵幼虫从果顶蛀入果实,取食果核、果仁及果肉,果实内留有虫粪,果实顶部过早变红,易脱落。老熟幼虫咬圆形脱果孔脱落,坠落地面后入土滞育。
2.2 农业防治
樱桃实蜂防治重点是压低虫口基数,控制虫情蔓延。2月上旬深翻树盘,灭杀即将出土的越冬老龄幼虫,减少越冬虫源。4月上旬幼虫尚未脱果时,及时清理摘除虫果深埋。
2.3 化学防治
樱桃开花初期,喷施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羽化盛期的成虫。樱桃落花后,喷施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一次,防止幼虫蛀果。
3 樱桃瘿瘤头蚜
3.1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樱桃瘿瘤头蚜属同翅目蚜科,无翅孤雌蚜头部呈黑色,胸、腹背面为深色,额瘤明显,内缘圆外倾,中额瘤隆起,腹管呈圆筒形,尾片短圆锥形,有曲毛3~5根。有翅孤雌蚜头、胸呈黑色,腹部呈淡色。腹管后斑大,前斑小或不明显。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幼嫩枝上越冬,春季萌芽时越冬卵孵化成干母,主要为害樱桃叶片,受害叶片端部侧缘正面肿胀凸起,形成虫瘿,初略呈淡红色,后变浅黄色,蚜虫在瘿内发育、繁殖,10月中旬产生性蚜并在樱桃幼枝上产卵越冬。
3.2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结合春季修剪,及时摘除有虫瘿的叶片,并带出园外深埋或集中烧毁。
3.3 化学防治
樱桃树发芽至开花前,越冬卵大部分已孵化,及时往果树下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1500~2500倍液,杀灭越冬卵。越冬卵孵化后尚未形成虫瘿之前,树上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
4 红颈天牛
4.1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成虫体长28~37mm,黑色有光泽,前胸背部棕红色。卵长椭圆形,长6~7mm,老熟幼虫体长50mm,黄白色,头小,腹部大,足退化。蛹体长36mm,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2~3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木质部,卵多产于树势衰弱枝干树皮缝隙中,幼虫孵出后先在韧皮部纵横窜食,然后蛀入木质部,深入树干中心,蛀孔外堆积木屑状虫粪,引起流胶,严重时造成大枝以致整株死亡。
4.2 防治措施
6月下旬至7月中旬,人工捕杀中午静伏在树干上的成虫。冬季在主杆上喷抹涂白剂防止成虫产卵。在幼虫危害期间,对有鲜虫粪排出的蛀孔,用80%敌敌畏乳剂200倍液浸泡棉球或磷化铝片剂进行堵塞,灭杀孔内幼虫。
5 桑白蚧
5.1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雌成虫体长0.9~1.2mm,淡黄至橙黄色。雌介壳灰白至灰褐色,有螺旋纹,壳点黄褐色。雄成虫体0.6~0.7mm长,翅展1.8mm,雄介壳细长,白色,长约1mm,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卵椭圆形,长径仅0.25~0.3mm,初孵若虫淡黄褐色,偏椭圆形,2龄分泌绵毛状蜡丝覆盖虫体。一年发生多代,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枝干上吸食汁液,引起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
5.2 防治措施
冬季剪除虫害严重的枝条,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除枝干上的虫体。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期喷雾240克/升螺虫乙酯4000~50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000~5000倍液,也可用含油量0.2%的粘土柴油乳剂混80%敌敌畏乳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