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8-08-20李喜莲
李喜莲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阅读课程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表明,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其教学目标要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有丰富的积累,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语文。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提高。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更新教师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运用能力。然而,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课堂质量,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想彻底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主导”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提高。
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能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由原来的“教”逐渐转变为“导”,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夠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予以改正。再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结合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认真观察的特点。最后,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放下自身的“架子”,使自己彻底的融入到学生这一群体中,不仅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还能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其遇到的困难。在有利于构建师生关系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角色定位,以生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找准学段教学目标、教材、学生的最佳结合点,因文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朗读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进行积极的思维,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互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与感悟,使学生享受到读的乐趣,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首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形成不是外界强加的,不是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不是静态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动态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阅读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其次,以多种朗读方式来加强阅读。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同时在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对阅读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方式。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来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如,分角色读、配乐读、齐读、分小组读等等,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自然得以调动。学生读得多了,朗读能力自然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同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指导,同时,还应结合着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卫志骞.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03).
[2]尹海梅.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1(35).
[3]曹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