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亳州市传统中药产业改造升级的发展对策

2018-08-20丁锐刘超祥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亳州对策

丁锐 刘超祥

摘 要:亳州是四大药都之首,中药产业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中药产业的细分化、国际化,以及国家对中药产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亳州的中药产业的发展还跟不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运用统计年鉴,对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大致梳理,具体分析出制约亳州市传统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问题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亳州;传统中药产业;改造升级;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4.196

亳州市享有“华佗故里,药材之都”的美誉,是东汉时期名医华佗的故乡[1]。亳州市拥有亚洲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所以中药产业为亳州市工业的基础、优势和现实的生产力。为加快推进传统中药产业改造升级,把中药饮片深加工做为,巩固提升传统动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目标,是亳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所在,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事关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 亳州市传统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药产业是亳州市的战略性产业,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首位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亳州市依托《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及实施方案,以打造双千亿元产业为战略目标,大力实施“369”行动计划,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狠抓招商引资、推动中药项目建设力度,加强研发与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促进从低端饮片升级到成药的深加工,亳州市中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现已形成药材种植、饮片加工[2]、成药制造、物流贸易、保健医疗、科教研发等完整的中药产业体系。

(1)中药材种植稳步扩大。2016年,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12万亩,约占全国的10%、安徽省的60%,许多村镇常以种植中药材为主,主要中药品种:白芍、亳菊花、牡丹、白术、白芷等,达30多种。

(2)中医药工业不断壮大。亳州市制定出台了药品技术转让、研发和培育系列政策,设立10亿元药品技术转让和研发专项基金,获批全省唯一的现代中药集聚发展基地、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截至2016年底,全国医药100强企业中已有50家落户亳州市,拥有GMP认证医药企业150家,年实现医药制造业产值288亿元[3]。

(3)中药商贸流持续繁荣。拥有中国最大的康美(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神农谷、九州通等6大实体中药材专业市场、药通网等3大电子商务平台,日上市药材品种多达2600余种,2016年全市中药材实现交易额683亿元。

(4)产学研用加快深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批中药材检测中学与中药材产业基地,如家国家级中药材检测中心,是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中药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建设基地,共有国家级中药类工程研究中心2个。同时建立安徽东方新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印遇龙院士工作站、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张改平院士工作站等4个院士工作站,暨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等5家博士后工作站,落户亳州。拥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1位、国医大师工作室4个。

2 亳州市传统中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中药产业企业仍以中小药企为主,规模以上中药工业企业中,工业销售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较少。从2016年的150家药企看,基地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3家、2-5亿元企业23家、5-10亿元企业7家、10亿元以上的4家,没有年销售收入超20亿的企业。

(2)高附加值产品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4]。中药工业以饮片加工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仅为10.69%左右,中成药及附加值高的中药衍生产品所占比重低,中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多数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尽管亳州市现有38家高新技术企业,但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0.5%,缺少公共研发平台[5]。

(3)品牌意识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中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多数企业仍是家族企业以传统生产经营方法为主,在加上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中药产业的经营也缺乏创新[6]。企业核心知识产权数量及核心竞争力产品少,品牌意识薄弱、知名品牌少,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亳州市虽拥有部分注册商标和名牌产品,但与发达城市相比,无论数量还是知名度,都有较大差距。

3 亳州市改造提升传统中药产业的途径

(1)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是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五十亿企业。这部分企业侧重于关键技术研发、市场销售等,带动本地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升级改造和发展。二是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企业。根据亳州市中药产业特点和骨干企业情况,选择一批中小企业作为产业培育重点,搞好新产品开发,提高配套能力,加快自身发展。三是大力推进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加强亳州市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协作,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使技术和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推进亳州市传统中药产业的改造提升和发展。

(2)积极搭建承接平台。一是搭建商业平台。大力建设完善十八里工业园区、开发区以及亳芜产业园区,通过三通一平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并成政策上充分发挥园区对传统中药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撑作用。二是搭建金融平台。利用贷款、债券、国家专项资金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企业实施减税或奖励;设立科技开发基金、创业基金,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鼓励擔保机构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担保。

(3)推动技术创新转化。一是多种方式开展与亳州市大中专以及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买断、共建博士后流动站、院士工作室等方式介入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与它们建立紧密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加快新型制造工艺、流程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科企联姻”效果。二是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优化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研制开发符合时代发展的新产品。

(4)积极培育专业人才。一是对企业各类需求人才进行摸底,组织企业分别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引进人才,或者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自己培养所需各类人才,为企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二是大力发展地方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培养熟练工人为目标,为医药产业培养合格的高级技工。三是建立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采用期权股权激励、生活补助、工作补贴等形式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吸引人才集聚产业发展。

(5)打造企业知名品牌。一是实施名牌兴企战略,依托北京同仁堂集团、修正药业、太安堂药业等企业有影响的主导产品,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亳药”品牌。二是通过实施贴牌、借牌、引牌,嫁接改造亳州市优势企业,为传统中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引导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建立现代营销体系,支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开展网络营销,培育电商带头人[7],积极引导加大电商的投入,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览展销会,做好广告促销、形象宣传、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增强亳州市传统中药产业品牌的影响力。

4 小结

中药产业是亳州市的支柱产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以及国家提出的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只有坚定不移的加快传统中药产业改造升级,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培养技术性人才相结合,才能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从容应对市场的变化,使企业永远走在安徽的前列,为亳州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宋翱翔.孟源亳州市中药材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J].2017,19(01):48-49.

[2]马灵珍.亳州地区中药饮片行业调查现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2):86-89.

[3]亳州市统计局.亳州市统计年鉴2017[M].亳州市统计局出版,2017.

[4]王念,王勤,龙颖等.广西中药饮片产业现状特点与发展对策[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01):151-153 .

[5]熊海斌.从药都樟树看新经济下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困与解[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36-42.

[6]王潇.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12):71

[7]齐川,吴剑鋒,陈军华等.丽水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电商化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01):1785-1787.

作者简介:丁锐(1982-),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猜你喜欢

亳州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药都亳州中医药旅游发展探析
论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