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管理及维护
2018-08-20王贵文
王贵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及人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增大,电力事业得到巨大发展。电气设备也向着复杂化、高容量的方向发展。检修管理的工作得到了重视,设备可靠性成为趋势,所以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和维护就成了发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电气设备;检修管理;维护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3.169
0 前言
发电厂发电工作的进展取决于电气设备检修开展的状况,为了让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正常、顺利的运转,加强检修管理工作是发电厂持久发展的重点。目前,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现今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改善措施。
1 電气设备检修管理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电气设备检修工作,是发电厂实现高效发展和顺利工作的方法之一,也是保障发电厂正常供电的关键措施。但在电气设备检修的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下面列出了四点主要问题。
(1)滞后的检修管理理念。我国一部分发电厂早期的设备检修主要是采用计划检修的管理方法。就是在计划检修制度下,预先计划出检修时间,到期检修。缺乏灵活性和预警性,这将会使得设备管理人员的思维固化、程序化,不利于设备的长期使用,也促成了检修人员的懒惰心理,因为计划检修的目标性不强,不能有针对性的检修有问题的电气设备,而是全面的拆卸检修,加大了检修成本,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大大降低了检修效率,还会增加设备出现问题的可能。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不能跟上发展步伐,用老旧理念来管理现代化电气设备,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2)检修有限的技术水平。发电厂电气设备是复杂的机器,对检修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电气设备检修管理人员要掌握专业的检修知识和技术,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但同时具备检修知识和丰富经验条件的检修管理人员并不多,发电厂中存在一些早年入厂,对于专业知识并没有过多掌握的检修员工,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检修知识,只是通过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慢慢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有一些从专业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具备电气设备检修管理方面的先进知识,但在实际接触检修管理工作时,却发现在学校积累的知识储备,只是纸上谈兵,实际操作经验不足,无法单独完成电气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3)检修管理责任划分不科学。电气设备的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人,也就是说设备责任落实存在死区、盲区,没有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有人检查、有人检修,责任没有扛在具体人的肩上,导致表面上每台设备班组都在管,实际上没人管。日常的点检在敷衍,发生消缺后没有人深入分析,从根本上进行彻底根治,只是就缺陷而消除缺陷。
检修计划安排、项目的制定、工期规划、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备品备件的购置、工器具的准备、作业风险评估、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和安全措施、施工作业人员的组成、质量验收体系、责任考核追究体系等检修管理划分不明确、不科学,没有形成自上而下“一级管一级”、自下而上“一级保一级”的责任体系。
(4)检修规章制度不健全。设备的五级责任防护体系没有健全,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明确,运行值班人、设备责任人、电气专工、总工及专家队伍的责任没有有效的落实,五级责任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管控点,没有形成完善五级技术安保体系。
隐患排查管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充分做到隐患的“五个实现”,即:“实现隐患分级控制、实现隐患计划管理、实现隐患应急管理、实现隐患过程管控、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同时没有将隐患排查与整改实行逐级负责制,不能及时发现隐患,不能落实隐患治理措施,不能确保设备安全隐患在控、受控。
2 电气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维护措施
(1)更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电气设备检修工作已经接近成熟,检修管理人员的检修知识储备基本形成,而在现在的工作中,管理的作用开始加大。在检修管理中对于电气设备的监控和出现问题的预知能力越来越重要,加强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有效的避免了检修不及时和检修成本增高。
检修管理者要跟上现代化时代对于检修管理的要求,制定更完善和有效的检修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实现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创新。检修管理要有创新思想,改良完善检修管理体系,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监督,更好的加强管理,寻求高效高质的检修管理模式,使设备检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对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全面提高。
(2)提升检修管理者素质。现阶段,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体系已经成熟,有了完善的检修和分析方法,但实操仍需要由电气设备检修管理人员进行,所以要加强培训,全面提升检修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检修管理人员要定期为电气设备进行保养,对设备的构造、使用和检修内容要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全面监控,及时了解电气设备具体情况,保证运行状态稳定,做好运行记录。
加强培训检修专业知识的力度,全面提高检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紧跟发电厂和技术硬件的发展脚步,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专项提高检修管理人员相对更加薄弱的环节,逐一攻破,实现全面提高。根据实际检修中的问题,进行专项会议讲座、短期分级培训等,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性和阶段性,科学辅导,逐渐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1]。
(3)科学划分检修管理责任。将电气设备按重要度划分为四类:主要发电设备为A类、主要辅助设备分为B类、一般设备分为C类,辅助设备分为D类,同时将A类设备定为计划检修、B类设备定为定期检修、C类设备定为状态检修、D类设备定为故障检修;班组长将A类、B类、C类、D类设备划分到人,同时要将设备责任人分为A角和B角互为备用;制定设备管理目标,扛死责任,把检修管理的重点落实的设备责任人的责任心上;设备责任人应根据设备的结构部件易损程度及故障发生频次制定每台设备的点检标准、备品备件、检修作业指导书,保证自己所管辖的设备能够健康安全可靠运行。
按照“组织管理程序化、现场作业标准化、工期控制网络化、启动试验规范化、修后评价科学化”的要求,以项目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的控制为中心,深入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重视细节管理、注重过程管控,每一个检修作业面、作业点都能落实标准化。
(4)完善检修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五级责任防护体系管理制度,明确五级人员的职责和具体分工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的管控點,把设备的缺陷和隐患及时诊断和排查清楚,有计划的得到防范和整治,职责具体如下:第一级,运行人员,是设备的直接管理者,要求规范点检、操作、监盘和定期工作,重点是及时全面的发现故障和采取有效的措
施,防止事故扩大,从设备的使用者向发电生产的主体责任人转变;第二级,维护人员,是设备的主要管理者,要求规范点检、维护和定期工作,重点是对单个设备做更进一步的深入点检、对存在的故障进行诊断和状态分析,成为设备的“主治大夫和护士”,管理思路从修设备向管设备转变,由负责消缺向预防性维修转变;第三级,电气专工,管理的重点是A、B类设备,通过日常点检和技术监督、解体检查等精密点检手段对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成为设备的“主治专家”,要求对这两类设备的健康状况了解透彻,要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是无缺陷、无非停;第四级,以总工为首,各级专业人员组成,在更高层次上对重要设备和整个设备系统进行定期健康评估,定期召开专业会,总结专业技术问题,安排下阶段检修项目,对重大安全技术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确定解决方案,同时,管理和指导前三层责任体系的运做,评价检修工作开展效果;第五级,专家队伍,各级技术人员在尽可能大的区域扩大自己的技术支持范围,积极主动的与系统内专业技术带头人、制造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保持联系,广泛进行交流、学习,寻求对公司的技术支持。五级管理体系在设备管理中,按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各有侧重又相互重叠,对设备进行全面深入的管理、维护,并通过层层把关,使设备在管理上不留死角,为机组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制定和完善设备隐患排查管控管理制度,坚决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落实“二十五项反措”、技术监督标准、安全性评价标准、不安全事件暴露出的典型问题等为抓手,深入开展日常隐患排查、专项排查、定期排查,强化隐患产生的原因分析,对发现的隐患按“五定”原则组织全面落实整改,对临时工作及交叉作业等特殊情况随时进行隐患排查。利用隐患管控体系,实施挂牌督办、跟踪复查和验收销号,结合月度安全分析会,通报隐患整改情况,确保隐患“无死角、零漏洞”。
3 总结
坚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手段,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不断完善管理,将新型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保证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实行有效改良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任鹏.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的运行管理及维护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7(12):16-17.
[2]赵知发,王明阳.电厂电气设备检修及维护策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