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楠:从“青年中国行”到“零碳校园”
2018-08-20
青年中国行项目已评选出三十强团队,7月举办的“青年中国行2018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能力建设工作坊”,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青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田野影像、访谈方法及技巧、田野调研报告撰写、设计思维工作坊等理论模板指导和主题演讲、浙江上海考察参访等能力建设实践出发,提高青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青年从本土实践回应可持续发展目标,鼓励青年人开拓国际视野,关注全球议题、承接时代重任。
白宇楠,青年中国行项目负责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大学期间曾加入iJoin社会创新咨询,关注NGO战略转型,在UCBerkeley交换期间进行组织变革研究。2018年加入CYCAN团队,希望作为青年能为中国社会创新贡献力量。
青年中国行与SDG,平台与价值的平衡
青年中国行项目执行至今,白宇楠和项目组的其他同事进行了无数次平台与价值的挑战和平衡。
在白宇楠看来,青年中国行区别于其他调研、暑期实践活动的最明显特征是调研方案的社会价值,即是否回应可持續发展的议题。青年中国行的价值取向始终围绕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进行,以这样的选拔标准为导向的结果就是许多学术性很强的调研方案反而没有被选入百强名单。在众多选拔标准中,是否能让中国的青年人真正通过本土实践回应可持续发展目标是白宇楠最关心的,“我们不希望同学们只是在报告开头写上‘为响应SDG中的…开展调研这样简单的字句,而是希望他们能更加理解SDG,不止于一个调研”。
大众通常认为SDG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众多领域,包容性较强,需要具备国际视野来看待,是政府层面应考虑的问题,但白宇楠有另一种解读。他认为各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初衷其实是希望能发动各个阶层的群体自下而上地参与、行动起来。在国内其实很少有青年会关注SDG,因为他们感觉这跟他们的生活相距较远,但其实所有议题都跟我们息息相关,“你不关注政治,政治也会关注你;你忽略掉的社会议题,其实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白宇楠说。青年的生活不仅仅是学校和未来职业方向,更需要关注远方。
寻求垂直落地的男孩,向成熟项目官员的跃进
大学主修社会学的他,大二时加入一个为需要在特定领域做出改善的公益机构提供咨询服务的青年社群,曾帮助一个服务北京外来务工妇女的NGO组织成功转型为社会企业。他的大学毕业论文选题也围绕社会企业,后来去到上海,在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一个让他宏观、全面地了解到中国社会企业及其发展现状的地方。在这里他发现其实社会有许多资源都局限在一个小圈子内,通过跨界可以让许多处于瓶颈期的NGO进发出新的活力。在横向了解了国内社会创新的现状后,他开始寻求一个能垂直落地去观察的机会,希望能找到一家年轻富有活力的机构。幸运的是,他结识了(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YCAN)。
在CYCAN,他负责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青年中国行。“就我自己而言,学习如何做一个项目管理者,如何与多个利益相关方沟通,是我这半年来获得的最大的提升。”白宇楠回忆说。青年中国行是由中华青年精英项目和《中国周刊》杂志主办、CYCAN承办的项目,这其中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是达成目标的关键之笔。三家机构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大家需要求同存异,这是一个三方平衡、不断妥协的过程。报名阶段的协调工作较为复杂,面对大家的不同诉求,如何把控多方期望达成一致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功课。经过半年的项目管理成长期,白宇楠发现管理项目与玩策略类游戏有共通之处——都需要提前搭建框架、规划未来发展,前期规划完全,后期执行就会相对顺利。他已经可以总结出一小套方法论,如在给对方呈现项目时应重视项目框架的建构,以便统一双方对项目的认知度;另外沟通前置也是相当有效的,前期沟通越全面越清晰,后期沟通成本就越低;在带团队时,发出指令要明确、清楚表达自己的期望,还要注意把控关键的时间节点,团队沟通中最忌讳的是信息停滞,信息停滞将会导致整个项目进程无法有序推进。
2030零碳校园,积跬步以至千里
“2030零碳校园”是白宇楠继青年中国行之后负责的另一意义重大的项目,计划于2030年推动30所中国高校实现大学校园范围内百分百碳中和,并在100所校园内推广零碳校园概念。“我们不仅仅是赋权青年,更想真正做一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发起一个平台”,在他看来,“2030零碳校园”是一个长远的项目,它不仅仅是CYCAN高校节能项目十年经验的升级,更是能使CYCAN真正区别于其他组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2015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全球所有新装机电力的90%。光伏发电很快就能成为最廉价的发电方式。一个由1 00%可再生能源支撑的蔚蓝未来不再是幻想。这场悄然但又势不可当的能源革命和社会经济转型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奠定了基础——我们第一次有了一个实现零碳未来的全球共同承诺。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青年人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我们必须也已经在驱动着社会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能源革命的发生,以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扭转气候乾坤和创造共同福祉的力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投入公益行业的人或多或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协调融合是每位公益人的必修课,在现实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才能拥有更多自主权。对勇于投身公益行业的同龄人,白宇楠是欣赏并且敬佩的,在中国社会创新的大议题中,独属于青年的新生力量正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