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辩论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8-08-20郑正尧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辩论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巧用辩论探究,提高兴趣素养。善用辩论探究,提高智能素养。乐用辩论探究,提高合作素养。

关键词:辩论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思考的状况,尤其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引导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提高人文修养。

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语文课堂辩论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线语文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巧用辩论探究 提高兴趣素养

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辩论探究”正是在不断提出辩题,探究辩题,解决辩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探究兴趣在语文课堂中的呈现。每一个有辩论意义的问题,都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巧用辩论探究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素养,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

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学生在探究焦仲卿与刘兰芝人物形象时,一致认为刘兰芝是一个美丽聪明、勤劳能干、知书达理的女子,但对刘兰芝应不应该、究竟为什么离开焦仲卿家产生了极大的争议,在学生提议下教师采取“模拟法庭”形式,组织一场跨越时空的道德法庭审判活动。道德法庭中的人物由“五人小组”的方式饰演,由控方(二生)、辩方(二生)、法官(一生)组成。于是就有了以下的课堂片段:

控方一辩:刘兰芝是被婆婆逼回家。兰芝婆婆焦母专横,顽固,在家庭中的权威至高无上,一意孤行无人敢阻。兰芝虽然勤劳能干“十三学织布,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从小弹箜篌、诵诗书,很有家教,对婆婆谦逊有礼,但是做事很有主见。这触犯了婆婆权威,兰芝只有离开!

法官:有道理!

辩方一辩:焦母有苦衷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兰芝虽然勤劳能干,但犯了“无子”的大过。焦母也是迫不得已啊!

法官:封建礼教害死人!刘兰芝绝不能屈从!焦母做得对!

控方二辩:我认为焦母有“恋子情结”。因为焦母丈夫非常早就去世,她与儿子多年来相依为命。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后,两人感情非常好,守寡多年的焦母没有办法接受儿媳妇抢走自己最为疼爱的儿子,刘兰芝越是多才多艺、勤劳能干,焦母就越发不满,所以她赶走了媳妇!

法官:还搬来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控方二辩有为焦母辩护的嫌疑。

辩方二辩:焦母的做法无可厚非。我认为焦母是把对焦仲卿的失望转移到对刘兰芝的不满上来。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之后,失去了进一步光耀门楣,重振家业的进取之心。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也是同样的原因。封建时代男女的婚姻是不能自己做主的。刘兰芝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向焦仲卿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也是情理中的事!

……

这场法庭辩论虽然没有一方取得压倒性胜利。但这种辩论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平时那种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与教授的被动地等待和依赖,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和自我负责的态度。在面对学生设计的各种回答中,教师发自内心的欣赏独特性表达,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不时用激励性的评价为学生拓展创新思维的时空领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素养。

二、 善用辩论探究 提高智能素养

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三册《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时,教师提前布置了辩题《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参加比赛的学生由主席、正方、反方组成,正方反方采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每一方由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位学生构成,其他未上场的参赛学生组成助威团,为己方辩手加油鼓劲。教师指导双方学生分头搜集资料,给学生提出要查阅的书籍资料的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各自辩题,对己方辩论要点要理出层次,对对方可能从哪些角度辩论要做好预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预先准备好辩论提纲。辩论赛包括立论、驳论、总结三个阶段。打分标准由内容充实程度、发言流利程度、語言逻辑程度、反应快慢程度、合作意识程度等方面组成。评委由学生构成,负责对正反双方的表现打分,分出输赢。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顺利完成了“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学目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作文训练效果。

在运用辩论探究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高速地运行并且做出快速反应同时要兼顾双方的观点。双方激烈的辩论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敏于听、善于言的口头表达能力。辩论探究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全方位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智能素养。

三、 乐用辩论探究 提高合作素养

实施辩论探究教学,教师可以对班级座位进行重组,组成“六人合作小组”,合作小组各组员之间要进行互通有无的合作探究。各合作小组组长也要相互沟通来创设紧密协作、质疑探究的和谐学习氛围。教师在学生辩论探究时要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发现学生偏题时要及时介入、对学生争议较大之处,要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提高学生讨论合作素养。

在组织学生合作辩论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由小学初中学习时以感性为主的思维转向高中以理性为主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开展思辨性阅读,让课堂更加活跃,让学习更加有效。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要强调培养协作意识,让学生在辩论探究中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合作素养。

透过辩论探究在积累“必备知识”的目标下学习语文,在素养的前景里提升“关键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领悟学无止境的道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吸取有益成分。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有效地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持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辩论式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真诚地欣赏学生“迸发出来的创造火花”;应热情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此,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郑正尧,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