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标准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018-08-20吴剑平

考试周刊 2018年76期
关键词:标准评价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深入发展,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得到创新,其中评价作为有效开展师生交互的重要方略,其落实成效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方略进行研究,以期为提升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有效性,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标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评价的目的是为引导学生展开科学高效的自主学习,确保学习进程与教师教学保持同步,为此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重视教学评价标准性与科学性,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综合成效。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富成效,研究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价落实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 以学生为主体落实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动手实践与创新等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在以往评价过程中,教师却过于强调知识落实情况,弱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偏离学生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应积极逆转传统评价理念,秉持以人为本评价原则,将学生视为评价主体,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探析其自身成长情况,使评价更具针对性,符合因材施教教育策略,通过评价得以实现师生交互,提升评价科学性。例如,教师在评价“沉和浮——造一艘小船”学生实践成果时,应看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以鼓励与表扬为主,针对学生不当实践行为给予引导,使其评价更具价值。

二、 用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为了使当前小学科学教师更加明确过程性评价应用价值,应将与终结性评价进行比较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评价时间方面存在的不同。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进程中,而结束性评价仅发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二是评价环境的差异。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综合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与师生、教育内容、学习观点等因素的客观互动,而结束性评价,仅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反应,评价内容较为单一。三是评价立足点不同。过程性评价重视推动、促进、调节学生学习节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同时,与教师一同完成教育目标,而终结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成果、教育成果进行评断。基于此,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若想教学评价更具综合成效,应摒弃以往终结性评价形式,用过程性评价作为指引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明灯,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时刻的关注,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我们自己——运动感官”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践过程中,教师会播放时下正热的TF boys、X玖少年团、EXO等组合的歌曲,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舞蹈,继而使学生更为直观感受到身体变化情况。在学生进行舞蹈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感到害羞,这时教师应走到学生跟前,手把手交给他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而后对跟学的学生投以肯定目光,同时评价道:“你做得真棒,可比我小时候强多了!”使学生得以放开自我,提升学习自信心,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凸显过程性评价的落实价值,将评价重点从书本知识转移到学生本体上,关注学生学习进程与心理变动,使过程性评价成为师生交互的桥梁,为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营建和谐氛围。

三、 丰富教学评价形式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位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依照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综合情况、学生学习效果等内容开展主观评价,评价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降低师生评价交互性,影响小学科学教学综合成效。基于此,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探析丰富教学评价形式的有效方略,避免单一化教学形式,削弱教学评价落实价值。例如,教师在进行“纸——做一辆纸车”的教学时,应扩展评价形式,在原有教师评价形式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在自评过程中,深入反省解析自身科学学习综合成效。在自评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使学生之间得以通过互评取长补短,达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学习目的,提升评价有效性。教师作为评价引导者,在学生落实评价后,应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补充,升华教学评价体系,使评价内容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凸显人本性教学原则,使教学评价创新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教育创新要求。

四、 利用奖励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综合成效

在以往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仅以口头评价方法,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这些语言化的评价内容,有时无法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出现瞬时遗忘现象,弱化课堂教学评价落实成效,不符合现行课堂标准对评价有效性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将语言化评价内容,用实物进行具体表现,通过颁发奖励,使学生明晰自身当前科学知识学习综合情况,通过奖励感受评价内容,凸显教學评价落实价值。例如,教师在进行“动物——我的观察研究”的教学时,有的学生极富创新精神,用电子画报形式总结观察结果,既生动又具体,有的学生沿用以往统计图表形式,中规中矩且研究主题突出,还有些学生未重视本次观察研究,敷衍甚至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如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一支钢笔,表现次等的学生奖励一支中性笔,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给予奖励,同时选拔优秀观察研究成果,进行年级评比给予丰厚奖励。通过颁发奖励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评价,可使学生更加明晰自身科学学习综合成效,用奖励激发学生学习上进心,赋予评价全新的表现形式,凸显新课程标准教育创新引导作用,使教学评价更具有效性。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具价值,符合新课程标准创新,完成教学需求,教师应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以学生为评价主体,丰富评价体系,用奖励量化评价内容,提升评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欣颜,刘晟,刘恩山等.学业质量水平等级标准设定及其启示——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例[J].教育学报,2016(2):34-40.

[2] 潘洪建.小学科学课程:国际趋势与政策建议——基于10国课程标准的比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2):32-40.

[3] 杨小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吴剑平,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标准评价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