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禽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8-08-20杨传奇
杨传奇
摘要:在农村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常常会因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畜禽遭受疾病的侵害,疫病的发生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对畜禽疫情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针对畜禽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希望给各位同仁带来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畜禽防疫;问题;解决措施
农村畜禽散养户由于与专业畜禽养殖户存在规模及养殖方式等区别。其在养殖过程中较为自由,养殖的畜禽种类也比较复杂。再加之缺乏当地政府有效管理。许多畜禽散养户防疫观念薄弱,养殖方式也十分落后。因此,农村畜禽疫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不仅会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及严重的经济损失,人畜共患病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建立农村畜禽防疫工作长效机制,使农村畜禽免疫工作做得更加扎实,防止重大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防疫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农村散养畜禽疫病发生原因
1.1畜禽养殖场地的选址及结构布局不合理。农村散养户主要以庭院作为修建圈舍开展畜禽养殖的主要场所,畜禽舍与人居房屋之间相距较近,缺乏一定的隔离范围;在养殖过程中多种畜禽混养的现象较多,由此增加了疫病在畜禽问传染的几率;如果畜禽圈舍矮小,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会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畜禽体质弱。抵御疫病的能力下降。疫病感染率会明显增高。
1.2畜禽圈舍卫生条件差。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疏于对圈舍卫生条件的管理。不及时清理畜禽粪便。为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同时。也为蚊虫和苍蝇的滋生提供了生长环境。给畜禽疾病传播留下了隐患。另外。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没有对畜禽圈舍定期消毒,杀灭畜禽圈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或者长期使用同一種消毒剂。致使各类病菌产生了耐药性。
1.3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不当。由于养殖户观念落后和基础条件的限制。在对待病死畜禽时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无害化处理。而是简单地扔弃到房前屋后的野外、荒山、河流等地方,致使水、土壤、空气等周围环境和野生动物成了疫病传播的主要隐患。更有甚者在利益的诱惑下。私自把病死畜禽拿到市场进行出售叫卖,人为地扩大了疫病的传播范围。
2农村畜禽防疫工作中存在问题
农村畜禽防疫工作量大、面广。可以说是又脏又累。待遇难保障,社会地位低,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愿到基层兽医站工作,兽医站已多年没有输入“新鲜血液”,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状,村级防疫员队伍更是残缺不全,力量薄弱。同时,随着畜禽饲养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对动物疫病的诊断和防治已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形势所需。另外,由于地方财力有限,一些基层畜牧兽医站办公条件简陋。设备溃乏,除一些常规的检疫设备外,没有引进先进的检疫设备。仍然凭感官检疫和经验检疫。如果发生重大疫情,防疫控疫难以得到保障。
另外散养户对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危害性认识不够。疫情发生后,为避免麻烦或减少损失,隐瞒疫情,将病死畜禽尸体乱丢,甚至是出售给不法商贩。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
3提高农村散养畜禽防疫工作的措施
3.1加大防疫宣传力度。可通过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开展防疫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让其意识到爆发疫情的严重危害性及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强相关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养殖户认识到拒绝防疫后果的严重性。从而促使散养户能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畜禽防疫工作,形成一个良性的畜禽防疫局面。
3.2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合理分配资金用途。一部分资金用来完善检测仪器和设备,提高疫情监测及诊断技术水平;另一部分资金用来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薪酬待遇,吸引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防疫人才参与基层畜禽防疫工作,以保证防疫工作的高质高效。另外,还应拨出部分资金。对养殖户进行定期培训。学习科学饲养及防疫等相关的内容。针对基层防疫人员,要定期举行关于防疫技术、疫情监测和诊断技术、合理使用先进仪器和设备等方面的培训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硬的防疫队伍。
3.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是开展防疫工作、有效监督执法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加强监管,提升监督执法力度。对于私屠滥宰的行为,一经查处,必须严肃处理,坚决打击和取缔私屠滥宰和小刀手,严格落实畜禽定点屠宰制度。对于随意抛埋病死畜禽尸体、宰卖病死畜禽的行为严惩不贷。坚决杜绝病畜禽产品上市。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饲养户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为规范动物防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