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地区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8-08-20付振卓
付振卓
锦州地区是玉米的主产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达420多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0%以上。由于受气候、土壤、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锦州降雨少且雨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月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玉米生产经常受到前期干旱、中期多阴雨、后期秋吊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玉米的产量。为了进一步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通过对玉米种植技术的研究。总结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丰产、高效玉米栽培技术,对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栽培技术要点
1.1选地与整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2.0%以上的黑土、黑黄土或砂壤土地块。白浆土和盐碱土不利于高产。
整地最好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施足基肥。深耕翻土。以利于早接纳雨水。熟化生土。沉实土壤。翻地的深度应达到18-25厘米,高产玉米地耕深应达到23-27厘米。耕翻宜早不宜晚。对于来不及进行冬前耕翻或不宜耕翻的玉米地,要尽早春耕。对于春旱严重地区,要“秋整地。秋起垄”才能保存好土壤水分。
1.2选种与种子处理。在生产上应选用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耐瘠薄的新品种。杂交种要保证纯度98%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14%左右。对于肥力较高的地块选用先玉335、郑单958、辽单565、沈玉17等;中等肥力地块选用农大95、丹玉86、辽单37等。
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直播的玉米种子要使用种衣剂拌种,防治病虫害,加快种子的萌发和出苗,防止粉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加水1公斤拌种10-20公斤,防治地下害虫、用硫酸锌1公斤拌种5-10公斤,防治玉米因缺锌而导致的白化苗或秃尖偏脸等现象。
1.3播种与种植密度。缺苗断垄是玉米减产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力争一次播种保全苗且苗齐、苗匀、苗壮。
播种适宜时间为10cm土层地温稳定在10-12℃时。土壤含水量20%左右。一般4月下旬到5月中旬。播种太早地温偏低。易粉种和感染丝黑穗病,不利于保全苗和壮苗;太晚浪费积温,不利于优质高产。春旱严重的情况下,适时抢墒早播,苗齐苗壮,且耐旱;晚播则缺苗严重。不耐旱。采用机械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在种植密度上,采用55cm垅距,亩保苗3800-4000株。株距为30-33cm。2比空株距18-20cm。除做到等距均匀外,还要采用缩垅增行和比空等措施来增加田问通透性。在玉米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定向间苗,拔出小苗、病苗和畸形苗等。最后每穴留一株壯苗。对缺苗的地段采用移栽或借苗方式补苗。
1.4合理施肥与灌溉。遵循增氮肥,稳定磷肥补钾肥,增施有机肥的施肥原则。施肥方式采用底肥+种肥+追肥。有机肥、过磷酸钙、50%硫酸钾、复合微肥和硫酸锌做底肥一次施入,部分氮磷肥作种肥。剩余的氮钾肥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追肥。
底肥:有机肥为主。辅以磷、钾化肥。每亩农家肥1500-3000公斤。配以过磷酸钙65公斤、硫酸钾20公斤、复合微肥15公斤、硫酸锌1.5公斤在播种前整地时施入。
种肥:以磷肥为主,每亩用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8公斤。种肥不与种子直接接触,防止烧种。
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尿素30公斤。根据熟期和用量分次追入,第一次用肥量应占全部追肥量的50-75%。
叶面肥(花粒肥):生长后期(抽丝期)施用,防止后期脱肥,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少量的尿素、磷酸二铵或磷酸二氢钾等施入。
合理补水灌溉,根据锦州地区春旱、秋吊的特点。结合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科学补水。以播前和灌浆期灌水为主。
1.5防治病虫害
1.5.1玉米丝黑穗病防治:采用轮作倒茬或选用抗病品种,药剂处理可用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用7.5%克的戊醇种衣剂,按药种1:50的比例进行种子包衣。对丝黑穗病防治效果好。
1.5.2玉米叶部病害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粉400-500倍液或50%敌菌灵300-5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一次,到灌浆后停药。防效可达50%左右。
1.5.3地下害虫防治:种衣剂拌种或施用辛硫磷毒土防治。也可诱杀成虫来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和金针虫等。此外合理轮作和秋季深翻也有一定的效果。
1.5.4玉米螟防治:在大喇叭口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00克每株5-6粒投放于心叶内进行防治。或1.5%辛硫磷颗粒剂在玉米螟卵孵化期撒入植株喇叭口内,也可应用赤眼蜂进行防治。
1.5.5粘虫和草地螟防治:在幼虫3龄(长度1厘米左右)以前,虫害刚发生时叶面喷洒有机磷或菊酯类药剂1000-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2适时收获
成熟苞叶变黄、籽粒变硬,黑胚层出现、苞叶干枯松散时。即完全成熟后再收获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有些品种成熟时茎叶还是鲜绿。只要籽粒变硬。黑胚层出现就已成熟。及时收获,适时脱粒。待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可以安全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