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农村儿童教育困境及其对策

2018-08-20戴菓

当代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读书农村教育

戴菓

什么是教育?教者,说文解字曰“上所施下所效也”,上位者以身示范,一言一行供下位者模仿和效法;育者,说文解字曰“养子使之作善也”,父母以礼义廉耻育子,使其脱离人的本能,明辨是非分善恶。“教育”一词源自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指的是文人志士们追随着老师而居,每日与老师研究学问,吟诗作对,老师对于弟子不仅仅教授学问,也会观察学生的品行,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德行,以教导和培养出君子雅士和治国治术之才。孔子是我国近两千年来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将教育作为其毕生的事业追求,培养了古代历史上无数著名人物。

不难看出,教育既有知识的教授,也有人格和心灵的抚育。教育之于人,乃是区别于禽兽的根本所在。于社会,教育也如巨大的器皿,给予每个人以完整人格的空间和源泉。从孔子开始,教育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正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科举制以来,教育更是与个人职业发展和阶层跃进紧密相连,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构成,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想要兴盛,没有对教育的重视,是决然不可能的。

一、当前农村儿童教育困境

从19世纪以降,西方现代教育传入中国,以科学知识为主的现代教育体系在我国产生、发展,至今已200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全国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推行以来,更是极大提升了我国初级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教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大部分儿童无法接受完整学校教育,辍学率极高。虽然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入学率、识字率不断提高,辍学率不断降低,教育在农村社会的地位也日益增强,但是我们仍要看到,当前中国农村儿童的教育仍存在许多困境,面临较多问题。

(1)经济困难为主要制约因素。根据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人民币的贫困标准,中国大约有8200万的贫困人口,占全部农村人口的13%。近年来,随着贫困攻坚站的打响,全国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是经济仍是困扰农村教育的首要因素。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杂费,许多地区还实行了营养餐计划,但一方面城乡教育质量差距非常大,另一方面因“撤点并校”带来的上学不便,使得人们不得不将孩子送往附近的城镇学习,许多家长甚至租房陪读,导致教育的实际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农村学生的生活费、住宿费和学习及其他费用,每年至少要10000元左右,这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尤其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更容易让一些孩子因经济问题而辍学,辍学打工带来的收益远高于读书造成的损耗,因此不少落后地区的中学已经成为受教育水平最高上限。

(2)意识落后为重要因素。在农村,由于经济的落后,有的家长意识不到子女学习的重要性,忽视对孩子读书状况的关注。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识几个字、能算账就行了。而且,多数农村孩子的家长由于家庭生计或者其他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实行“放羊式”教育,即不管不理、任之发展,让孩子的学习随波逐流。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读书读到小学就可以了,多读书没多大用处,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将来多赚点钱补贴家用。这些不良风气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成长,而且破坏了农村的读书氛围。

(3)“读书无用论”的蔓延。掌握知识是农村学生“鲤鱼跃龙门”的捷径。曾经“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子弟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但现在农村读书致贫的现象却层出不穷,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现如今,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工资收入低等现象比比皆是。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2016年7月26日发布的大学生收入报告,2015年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初始工资为2719元/月。具体来看,69%的毕业生起薪不到2000元/月,最低为500元;起薪为5000元以上的毕业生仅占3%。读书无法改变命运的论调由此在农村蔓延开来。整个农村社会普遍都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农村学生也想尽早辍学踏入社会赚钱,从而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 策

针对当前农村教育的困境,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

(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由于教育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办学条件,也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了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两免一补”和贫困生救助工作,真正让每个贫困生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機会。同时,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危旧校舍,添置图书、体育艺术器材和实验仪器等硬件设备,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

(2)建构优化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在农村基础教育这样一个系统内,作为重要一环的教师队伍成了最薄弱的环节,和农村基础教育系统脱节了,给农村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建构优化、合理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就成了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3)农村教育中,重视农村学生思想的转变也不容忽视。转变农村学生思想,使他们能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其精神不受错误思想的侵蚀。另外,农村学生大多淳朴、好学、能吃苦,因此应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爱国乐学精神,营造有利于学生求知的氛围。我们应该从转变学生及家长的观念入手,深化农村学校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4)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教育不应只是单纯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培养农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是增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要多开展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并提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农村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从小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改造好逸恶劳思想,使农村学生能够正确定位自己、改造自我。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改变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的学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培养其对社会变化的敏感度,使他们能够快速、主动地适应社会。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成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锐利武器。读书成就未来是大势所趋,读书是每个人一生必不可少的,而读书的价值是无法用经济来衡量的。因此,要尽快消除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各种不利因素,在农村营造起重教兴学的社会氛围,使农村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读书农村教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