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生”的途径和方法
2018-08-20黎花
黎花
“问题生”是指那些发育正常但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差的学生。按类型分,小学“问题生”有四类,即学习差、纪律差的、学习和纪律都差的、学习和纪律时好时差的。“问题生”的人数虽少,但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很大。如果不做好其转化教育工作,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问题生”也是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因此,做好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班主任要做好“问题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了解“问题生”的形成因素
“问题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从外因看, 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教育的失误;从内因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知道经验少、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等,都很容易造成为“问题生”接受消极影响的内部动因。
家庭中,父母言传身教及其世界观和人身观,直接对孩子产生影响。有的父母认为上学没有用,一辈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花那么多钱读书,到头来又怎样呢?导致孩子不思进取、没有目标,对前途感到迷茫。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要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表率、榜样作用。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依据造成了“智育第一”的错误观念。老师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对“问题生”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上一些黄色书刊、录像、电视、电影、画报直接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加之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和“打工族”意识的潜伏,更加速了“问题生”的形成。而当今和未来,由电脑网络所构成的“虚拟世界”对学生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引导孩子积极汲收影视媒体中有营养的成分,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发展。
二、重点针对“问题生”形成的内因,做好
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三点。
(1)以爱动其心。教师只要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问题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同化他们。“问题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到排斥、被讥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孤独而更需要温暖、需要爱。班主任要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地将老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2)以理服其人。“问题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的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之处,如自尊心特别强、思想和行为的情绪性色彩明显、意志和毅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作为“问题生”,他们自己也知道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不一定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性质和危害,更难独自找到摆脱这种处境的方法。班主任做“问题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不能一概因事论事作简单的处理,要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去明察问题、分析根源、清楚性质、明白危害,进而改过自新。
(3)以智导其行。“问题生”生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可以说,“问题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工作,即要求班主任工作既要注重科学性,又要注重艺术性。“问题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其中难免会有反复和冲突。对此,班主任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自己的机智,善于捕捉“问题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的现象,要耐心说明,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惑因素作斗争的抵抗力。
三、“问题生”的转变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
过程,教师要锲而不舍,不遗余力
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身作则,做好转化“问题生”教育工作的榜样和表率,以实际行动去熏陶和感化他们,激发其强烈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称职班主任应具备的对“问题生”进行转化教育工作的耐心和爱心的重要品质。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以下一些转化“问题生”的方法。
(1)竞赛。这是一种短兵相接的显型竞争。创造让“问题生”获得成功的竞赛活动,成功就会成为他们转化的契机。
毋庸置疑,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铆足劲儿去争、去夺。但将竞赛法运用于“问题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少年的天性,但由于“问题生”也爱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会自动退出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怎样妙用竞赛法激励“问题生”呢?我的做法是: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问题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并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就可以破开那包裹周身的外壳,使多方面的优点显露出来,也就起到了转化作用。这样的竞赛法所产生的效果有时是出人意料的。例如,我班的一位赵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全身又脏又臭,没有人愿意和他玩,自己十分苦恼。一次,学校搞了一个每日晨练活动,我观察到他跑步十分厉害,便举行了一个跑步比赛,得了第一的他果然如愿以偿,并有了十几个“粉丝”。从此,保洁的队伍里多了一个小脑瓜,课堂上多了一双高举的小手。
(2)亲近。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暂时落伍并不怕,怕的是心如死灰、无所依托,游离于集体之外。
如何让“问题生”的心逐渐升温,恢复其应有的“热力”呢?那就用“热心”为其助燃。“升温则水,降温则冰”。这是我与“问题生”打交道时总结出来的一句话。教师要想感化学生,必须经常亲之近之,决不能因为你气我、不服从我,我就离你远远的。我的办法是,你越看不上我、厌烦我,我就越接近你、越亲近你,我不相信这块“冰”就融化不了。在接触“问题生”的时候,逐渐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了解到他的想法,帮助他克服困难,进而和他交朋友。例如,我班一个同学个子矮小、反应慢、基础差,课堂上再简单的问题他都不会回答,永远只是摇头和点头,也几乎没有任何特长,更别说铁哥们了。当今社会太现实,你若无一技之长就不会有“跟班”。我冥思苦想,让班长帮助他,和他坐同桌。一星期后,班长对我说:这孩子没救了,既不动脑,也不动手,还命令我帮他做作业,如若不然,自己还要挨揍。我哭笑不得,只得亲自出马,和他套近乎,东吹西吹。从“熊出没”吹到“超兽武装”;又从“大富翁”吹到“三国杀”。这固然要耗费教师的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我觉得作为一个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己任的人民教师来讲,也不过是“忠之属也。”学生们问我为什么这么亲近他、喜欢他,我告诉同学们,只要不提学习,他都能笑成一朵花,吹得口沫子乱飞。现在,我们关系很铁。我心情好时,就时不时地给他补补课;他心情好时,会时不时送我朵“非洲菊”。
(3)沟通。鉴于“问题生”形成的家庭因素而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多与家长沟通。教师、家长双管齐下,才能一针见效。
在我们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留守儿童比例较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太重视,教师就必须通过说道理、谈法律、举例子等方法让家长了解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尽量不要占用孩子的时间,让他们用这些时间来做作业;家长要多给予监督。当然,教师可采用家访或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来进行。例如,我班一位同学不但学习差,而且满嘴脏话。你问他:“作业呢”?他答:“拐求,落在家里”。你再问:“吹牛没有”?他瞪圆了小眼睛再答:“老子不骗你”!既夸张又搞笑。拿出学生72项信息表一查,果然住在鸭江寨;到家中一访,果然是父母双双外乡打工,住伯伯、伯妈家。伯伯、伯妈白天在贵阳打工,晚上七八点回家才能照看孩子,但此时两人已是筋疲力尽,无关痛痒地问几句,便自行其事去了。了解到这些情况,我才充分地了解他的居住环境、学习条件,于是我尽量在学校里辅导他完成功课。至于行为习惯,我们则达成共识,交给监护人完成此项艰巨任务。
总之,尽一切可以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了解孩子在家的动态,以便教师进行教育。当然,教师也要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只有家长与教师双向配合,及时反馈意见,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我相信,只要你方法得当、说话得体,家长是很乐意配合教师的。
“问题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家长的呵护、老师的关心、社会的关怀,转化他们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而且不少的优等生也是班主任将“问题生”转化教育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问题生”都是一颗等待打磨的钻石。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问题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将会更加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