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运用
2018-08-20唐芳芳
唐芳芳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辅助学生促进生物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借助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把教师从繁重、低效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理论与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上,使生物教学到达理想的效果,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初中生物教育目标。
一、科學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生物知识接受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组建实力均衡的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将6人分为一组,每组设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们积极参与生物合作学习活动,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展理论知识践行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例如,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指导组长和组员一起学习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按照具体流程逐步完成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加强实践技能与合作能力。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顾全大局,对每个小组进行恰当的指导,为其提供思路,同时要处理好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注意独立与合作学习的平衡,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二、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
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活动,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应全面认知合作学习对自身的要求,准确定位自己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位置,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完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这样方能确保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工作,重视实现当代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准确判断本次合作学习活动是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以及能否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实践人才。再次,教师要全面观察合作学习的进程与效果,了解学生的进步程度,做好合作学习的点评工作,并结合学生的进步程度和知识与实验技能缺陷予以相应的表扬、鼓励和指导。
此外,教师应不能忽视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综合指导学生认知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了解自己的具体学习状况;告知学生要努力克服生物学习困难,争取更大的进步,理应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促进其在合作学习中优势互补。
三、选择挑战性学习任务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精选合作学习内容,为学生布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工完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交流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技能。例如,在讲解“了解生物圈”这一章知识时,让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植物细胞”的生物实验(每个合作小组有六名学生);在开展课堂实验之前,由两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室外采集各种各样的植物标本,做好其保鲜工作,并在进行课堂实验过程中,让两名学生调节显微镜,然后将提前采集的植物置于显微镜下,接着让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感;实验活动结束后,由另外两名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同时,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在报告中认真撰写实验分工、流程、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实验心得体会和针对本次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弥补传统课堂模式的缺陷、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状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和书面成绩均纳入评价标准范围内,以此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为学生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而精选合作学习的任务,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做好教学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