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强:为飞歼10准备了13年

2018-08-20张子影

军工文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试飞员飞机

他在万米高空,助铁翼鹏程,让中国战机骄傲地刺穿苍穹。

凌霄踏歌,长空砺剑。他在万米高空,助铁翼鹏程,让中国战机骄傲地刺穿苍穹。

试飞界的“大哥大”

看过他飞行的人,懂行的男人会由衷地说:嗬——漂亮!不懂行的女人会尖叫:哇——太帅了!

在试飞界,用漂亮与帅形容的,不是他的容貌,而是他的飞行技术。在现今中国乃至世界,从事试飞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在中国航空工业领域,他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他是中国空军第一个在国外试飞员学校接受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培训的飞行员,是我国失速尾旋首席教员之一,首次在国产飞机K8上进行失速尾旋试验20HD次,并完成了苏27、苏30飞机失速尾旋试验和“眼镜蛇机动”。

他是中国空军第一批“空军级试飞专家”及“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获得者之一。

他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架歼10的首席试飞员,创造了出厂试飞史上的10项第一。

他是中国军人中第一位三角翼飞机、K8教练机尾旋的首席试飞员兼国际教员,带教过二十多个国家的近200名飞行员。

在30多年的试飞生涯中,他参与完成的我国战斗机重大科研试飞项目有100多个,其中40余项填补了中国战斗机试飞史上的空白。他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多次获航空系统科技进步奖。

他是目前中国空军战斗机试飞员队伍中年龄最大、飞行时间最长、参与试飞科目最多的资深试飞专家……

他叫雷强。但是,在试飞这个行业,很少有人叫他的本名,无论在公开还是私下,大家都叫他一“大哥大”。

整个世界只剩下剧烈的心跳

“座舱盖关闭时,试飞员雷强感觉整个世界静了下来,只剩下剧烈的心跳。”

在众多媒体关于歼10首飞的报道中,不知是哪位媒体人写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和吸引了我。

我问雷强:“你第一次见到歼10是什么时候?”

“大概是1990年。”

“这么早?”

雷强笑了:“那时我看到的是样机——木头做的模型。”

雷强第一次见到的歼10,是全尺寸木制样机。尽管在此之前他和战友们看过无数次图纸,按说对飞机是什么模样应该了如指掌,但真正见到这架1:1模型时,还真是被震撼了。

“当时第一印象是,这个腹部进气道的家伙像一匹名驹,很有气势地、挑战性地盘踞在总装工厂,似乎两翼间隐隐有风雷之声!当时还没定下来试飞员是谁,但我那时就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征服这架飞机!”也就是在那一天,面对这架尚是模型的飞机,雷强又一次听到了那个词,新歼击机采用的是“鸭式布局与电传操纵”。他想起那个漠红秋深的时节,那位趾高气扬的外国专家对他们说过的话。鸭式布局——雷强在心里说,我们也有这样的飞机了。我一定要把它飞出来。对于雷强来说,在他三十多年的试飞生涯中,歼10的首飞,是最不寻常的。首飞的日子终于定下了,1998年3月23日。为了这一天,雷强整整准备了十三年。

首飞这一天,天公不作美,机场上空能见度很差。试飞现场聚集的人比以往哪一次都多,大家翘首望着灰蒙蒙的天空,盼着老天爷配合。一清早就准备好的雷强,等到上午10点,等不及了,询问天气情况,气象答复说,中午1点天气好转。雷强当年崇拜的试飞英雄王昂也在现场。已是副部长的老试飞英雄王昂招呼雷强他们说:“赶快去吃饭。”

“那时我很激动,哪里吃得下去?”雷强这样说。

“大哥大”也有沉不住气的時候了,所以吃自助餐时,虽然端着一个大盘子,他却只盛了一点点。王昂副部长看见了,就说雷子,吃这么点怎么可以?赶快再多盛点!

吃完饭,11点30分,雷强和其他试飞员提前进场。12点30分,首长们陆续进入主席台就座。但天气好转很慢,仍然没达到起飞要求!等待的时间无比漫长。机场上人实在太多了,因为怕试飞员们分心,指挥部安排他们全都在屋里等。焦虑的雷强时不时看看天。

到了13点多,雷强看天估计能见度有3000米多一点,就问气象保障人员:“这天气还能不能再好转一点?”

气象的答复是:“也就这样了。”

指挥员汤连刚问雷强:“能不能飞?”雷强说:“能!”

13点30分,首飞小组五个试飞员穿着橘红色的飞行服,围成一圈,就在机场边上,留下纪念的照片。所有人都背着手,满脸的肃穆和庄严。主席台上,总装备部、总装科技部、空军及航空工业总公司的领导都端坐着,等待最庄严时刻的到来。

天空终于裂开了云缝,指挥塔上传来准备起飞的指令。

总设计师宋文骢说:“雷子,你飞我心里就有底了。”

雷强进入座舱坐下,回头看时,周围很多人已经开始抹眼泪了!

雷强心里咯噔一下,心说,坏了,飞了三十多年,还没遇过刚上飞机就有人哭的,搞不好我回不来了!

雷强很难受,但不是为了自己的性命难受,而是觉得一旦有什么问题,国家这么多年的投入、几十万人的心血,就都毁在自己手里了。

14点28分,雷强开车,发动机启动。开车之后,雷强把飞控系统检查了两遍。当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主任,也就是现在歼10双座的总设计师杨伟,他是管飞控的。在地面配合的杨伟主任举起双手,向上竖起大拇指,意思是:飞控,一切正常。

14点39分,飞机滑向主跑道起飞位置。

飞机滑出停机坪,到了跑道上。刹车、推油门,然后松开刹车,一切都和此前的高速滑行没什么区别。直到抬前轮的速度点,以前每次地面滑行试飞,到了这里是收油门,今天终于可以继续加油了。全场的人屏住呼吸,看着飞机发动、滑行、加速。雷强顶着油门杆,飞机迅速加速到离地速度,然后呼地一下就起来了!

14点41分,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飞机抬起前轮瞬间便冲天而起!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全场的人欢呼、跳跃、鼓掌,无数人把手中的鲜花抛向天空,向飞机和试飞员致敬。

飞机离陆,感觉非常好。因为首飞不用收起落架,雷强带着起落架向一侧压了压杆,谁知道飞机响应特别快,完全超出他的意料。雷强不由自主地大叫了一声:“这怎么回事儿?”

雷强的声音清晰地传回地面,塔台指挥员立刻紧张地问:“怎么了?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

这时候雷强已经明白了:天啊,这家伙就是这么一架反应机敏的飞机,每秒200多度的极限瞬时滚转角速度可真够刺激的!

雷强赶快回复说:“没事没事。”

在此之前,他虽然在模拟器上反复飞过,但模拟器毕竟不如真飞机这么狂放而强悍!考虑到当时云底高度不够,他让飞机爬到了1000多米,然后就开始改平。之后,加速,减速,调整了一下油门响应。接着在机场上空,雷强开始模拟减速下滑,到500米,一切正常。再接着就是通场,减油门。

“通场结束后,我左右压了压杆,看看坡度和滚转响应,又试了试方向航,一切都是那么轻捷,令人满意。”

按计划,雷强在近空绕行三圈就下来,但他看看油量表,请示说油量足,能不能再飞一圈。指挥员们商量了一下之后,回答说可以。雷强就又做了一次通场,然后落地。

歼10的起落架是外八字的,缓冲性能好,轮子接地的感觉非常轻,减速伞一放,雷强觉得一直悬着的心一下子就回到肚子里去了!他边滑行边想:真快呀,怎么这么快就飞完了啊……十几年了,就为了这十几分钟,这么快就飞完了。他甚至有了小小的不满足、不舍、不过瘾。数据显示,这次的高度2670米,最快速度499千米/小时。首飞成功了!

机场上沸腾了,人们激动地相互握手、拥抱,兴奋地欢呼、跳跃!国防部、空军、中国航空工业公司等的领导站在主席台边,迎候着试飞员和总设计师的到来。来到主席台前,雷强立正敬礼,向首长报告。部长握住他的手:“这飞机飞起来怎么样?”

“报告首长,这飞机飞起来非常好!”雷强回答。

“你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辛苦了!”

“首长辛苦了!”雷强报告完毕,突然转向宋文骢。他上前几步,举手敬了个军礼,兴奋地大声说道:“宋总,这才叫真正的飞机啊!”。

副部长王昂用一句话表达了他对雷强的赞许。王昂对另外几位首席试飞员说:“你们落地的时候能达到雷强首飞的那个水平,就算出师了。”

首飞成功后,一位外国资深首席试飞员向雷强表示祝贺,他說:“雷,你比我好!”

雷强说:“为什么呢?”

他说:“我在美国训练了三年。第一次首飞后,第二次我就不飞了。因为荣誉也好,工资也好,都已经够了,我没有必要再飞第二个起落了。而你比我好,01架、03架、04架、05架都是你首飞的。你比我多飞了3架,知道每架飞机都是不同的,而且每架飞的重点也不相同,你是好样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你的经验没我多,基础不如我,为了首飞我在美国学了三年,西方各种电传飞机我都飞过,而你第一次就飞电传!第三点,我都五十岁了,你比我小,你才四十出头,在西方国家,像这种气动外形或全电子飞机,五十岁以下的试飞员是没有资格飞的!你真的不错!”

歼10首飞成功后,雷强将现场录像拿回家,给年近八旬的老父亲雷雨田看。那一晚,雷雨田独自一人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看一边抹着泪。半个小时的片子,这位老飞行员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深夜……

儿子雷强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更圆了一个民族的梦!

有人问雷强:“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雷强精彩地回答:“从物理学上说,飞机是借助升力飞起来的。从精神层面说,飞机是靠试飞员的勇气和智慧飞起来的。”

在空军庆祝歼10试飞成功立功表彰大会上,雷强有一段激动人心的发言,结束的两句话是:“感谢试飞为我的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感谢飞行带给我激情燃烧的岁月!”

雷强,他用生命体验飞翔的姿态,在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事业腾飞的历程中,贡献了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他融入并推动了中国的航空事业。

(摘编自张子影著《试飞英雄》)

猜你喜欢

试飞员飞机
飞机失踪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验收
乘坐飞机
民用飞机试飞员评述研究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从试飞工程师视角浅谈试飞安全
科学酷职业之试飞员
飞机是怎么飞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