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选题的策划与实施
2018-08-20管先海李兴利
管先海 李兴利
李兴利: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通过《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传播,引起极大反响。相对于党史研究室等专门机构的编研产品,档案部门特别是基层档案部门的编研成果往往时效性不强,大多只能当配角起点锦上添花的作用。欢迎大家就策划档案编研选题和组织实施等问题谈谈意见和建议。
郭东升:我认为档案部门编研成果时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编研选题时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意识不够强。如果注意了这一点,配合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编研成果时效性就会很强。我在职时编研选目,老是往市委办公室主任那里跑,及时了解市委中心工作,提出馆藏选题,让领导在选材上拿主意。这样,编研成果就会得到市委和各部门的满意,甚至上级党委的内参也接连转载。
王凤珍:赞成郭东升的看法,搞好档案编研工作选题是关键。现在虽说各级档案馆(室)对档案编研都很重视,每年也都编印了一定数量的编研成果,但大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往往由于选题不当,利用效果不佳。编研过程中一定要在研究上下功夫,切忌不加考证地把馆(室)藏资料拿来就用。要对馆(室)藏基础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不能凭个人主观臆想,更不能随意发挥,妄加改动,稍有大意就会造成误差,对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某单位在编纂《大事记》时夸大其词,把“部分退伍軍人得到了安置”,改成了“全部退伍军人得到了安置”,一词之差,让档案利用者产生误解,给政府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王富忠:档案编研固然应该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题,但我认为编研选题也应考虑馆(室)藏档案资料状况和社会及公众需求。一是档案编研选题应围绕馆(室)藏档案资料状况开展,在哪些方面馆(室)藏档案资料丰富且有特色,就从哪些方面切入编研选题,从而提升编研产品质量、体现编研工作特色。比如,濮阳县档案局(馆)2016年编研出版的《八都三尚书》,依据馆藏9个家族的族谱、圣旨、实物等材料编写,既是明朝时期濮阳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真实写照,也印证了当时上层社会家庭的生活现实,社会反响良好。二是社会及公众需求也是档案编研选题的首要选择。比如,濮阳县档案局(馆),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查阅个人工龄、工资、参加工作时间等的材料,可以依据馆藏的各个单位工资表、工资花名册、有关统计表等档案资料,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编著成册。
程媛媛:我认为做好编研选题应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围绕中心、主动参与。要改变以往编研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基础性汇编为主为深层次加工为主;变以工作考察为主为以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二要突出特色、立足实用。要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编写模式,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前提下,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三要更新观念、扩大影响。在编研方式上,可以由以自编为主转移到自编与合编相结合,借助外部优势加快出书进度;在服务内容上由供自己查阅方便为主向社会出版发行方向转变;在取材方法上,由以档案馆(室)藏档案资料为主,转移到馆(室)藏和对外收集相结合,达到提高编研成果质量、弥补经费不足和馆(室)藏资料不足的最终目的。
田润:我赞同程媛媛“突出特色、立足实用”的观点。档案人员由于受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难以投入足够的力量,加上主观上对编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是围绕达标考核的要求打转,编研成果多是千文一面、形式单一、题材狭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选题比较缺乏。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编研成果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其作用与价值只有通过查考利用才能得到显现。档案人员要将社会需求作为编研选题的首要标准,找准编研工作与现实工作的结合点,选择一些社会需求量大、实用价值高的题材进行编研,使编研工作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产生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刘艳茹:结合多年的档案编研工作实践,我认为档案编研选题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即材料系统、收集全面,要求编纂者把所有该主题的档案资料深入挖掘、进行筛选,全面系统反映主题内容,提升编研成果价值。二是真实性原则。即内容真实、表达准确,要求编纂者掌握第一手档案资料,摘录有原文、引文有出处,不能道听途说,更不能揣测或臆想。三是时效性原则。即把握时效、反映历史,要求每一件实时编研成果,能够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的历史变迁,成为本地区或本部门发展演变的缩影。
白桦:受刘艳茹三个原则的启迪,在此也冒昧补充三个原则:一是优势性原则。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要求编纂者熟悉馆(室)藏,使编研题材建立在有迹可循的基础上。二是前瞻性原则。即综合论证、考虑前景,要求编纂者做好市场调查,在综合考虑论证社会能不能承认、有没有开发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编研选题。三是联系性原则。即前后衔接、有机联系,要求编纂者编研选材时要保持档案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斩断档案材料历史的、专业的或结构的联系。
亓晓华:我认为做好档案编研选题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编研选题要坚持政治性与政策性原则,符合党和国家现行的方针和政策,积极打造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编研精品;二是编研选题要坚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和社会大众需要原则,深入挖掘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社会大众需要的档案资源,努力打造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和深受社会大众喜欢的编研精品;三是编研选题要坚持有创意和重实用相结合原则,既要在选题创新上作探索,又要注重实际、贴近现实、立足实用、讲求实效,努力打造实用且有创意的档案编研精品。
梁艳丽:我认为做好档案编研选题工作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在思想上要处理好为我服务与为他服务的关系。为我服务与为他服务解决的是服务对象的问题,既要立足自身,编好馆藏工具书,也要胸怀大局,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二是业务上要处理好内强素质和外树形象的关系。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解决的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要精心选题,用真实的档案资料,创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档案文化产品。三是在宣传上要处理好我的关心点和他的关注点的关系。我的关心点与他的关注点解决的是编读互动的问题,要以需求为导向选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为导向编研、制作、宣传,避免出现编辑呕心沥血、成果无人问津情况的发生。
陈少敏:我认为做好编研选题还有两个问题值得考虑:一是社会重视和自我重视不够问题。因为档案工作就是为领导决策和经济社会服务的,但编研成果却很少看到有档案部门的落款署名,应该让大家都知道资料来自档案部门,而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二是宣传力度和内容材料不够问题。不能只管闭门造车、埋头著书而不管成效、力度如何,例如濮阳市档案馆在市中心广场展出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珍贵史料时,浏览人数多,电视台采访报道,声势影响大,达到了宣传目的;再如濮阳市档案馆编写的《濮阳古代50名人谱》,内容材料翔实,对当地文化和历史传说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余厚洪:最近这几年,“乡愁”是一个很“火”的话题,多地档案部门以“乡愁档案”为选题,以传统古村落为单位,编研出版系列成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认可度。正如上面郭东升所说的,要多关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编研选题应紧扣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最“前沿”、最“特色”的档案素材进行编研,这是编研策划首先要考虑的。与此同时,在档案编研选题时,应多向相关专业人士和档案信息用户征求,让选题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让编研成果能够在社会上发挥实际作用。
常冠林:余厚洪的让编研选题“深入人心”的看法值得点赞。由于档案编研工作是站在档案工作者的角度来提供服务的,是为档案馆自身的利用而产生的服务,所以,档案编研人员要树立档案利用者行为导向理念,以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活动为导向,找准档案编研工作服务的最佳切入点,用新的服务形式取代过去传统的服务形式,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推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档案编研精品,向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优质、完整的服务,及时、连续地向档案利用者提供档案、传递档案信息。
劉丽平:就编研选题的策划与实施谈点个人看法。关于编研选题的策划,我认为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档案编研全过程,努力做到为大局服务的同时为大众服务,选题尽量大众化、平民化,少点深邃,多点趣味,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二是选题要有超前思维和科学预测意识,尽量找准编研工作与服务对象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形势需要的选题;三是选题要坚持计划意识和效益意识相结合的原则,将编研工作从数量扩张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树立编研开发和创造效益并举的观念,把编研开发真正提高到创造效益为主的轨道上来。关于编研的组织实施,我认为一是编研材料来源应该社会化,要打破传统的只依靠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方式,要广开言路,广收信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收集第一手有价值的真实信息;二是加强协作、与外单位联合开展编研工作,综合开发档案信息,实现馆际间合作、馆室间合作、馆与社会和个人合作、与高校科研部门的合作,甚至可以开展国际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打造编研精品;三是开展多种形式、多种载体的编研工作,如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摄影、录像档案编研等,从而使档案编研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直接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