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相信人已去似曾相识在昨日
2018-08-20
张萍
小学语文教研员
徐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2001年,徐州市教育局组织了于老师收徒活动,每个县区收一个徒弟,我非常有幸成为弟子之一。2009年,我在南京参加江苏省素养大赛,那时候师父在山东讲学非常忙,但是他听说我去参加素养大赛非常替我高兴,在电话里指导我上课近1个小时。他一句一句地教我读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如何指导学生,到现在我仍记得,当时他连木字旁的撇点的高度都注意到了。在他的指导下,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拜于老师为师那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去看望他,他也一直对我谆谆教诲,期待我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向师父学习不能随时随地,我把师父所有的书都买下来,然后仔细阅读。现在我在丰县教研室工作,我就把师父的书推荐给全县的老师,老师们都被师父的教学艺术所感染,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仝伟伟
宿州市砀城第一幼儿园园长
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心理咨询师
宿州市模范教师
我和师父的缘份很早就开始,九几年师父到我们砀山附小讲课,当时我不优秀,不突出,就是普通的教师,我就躲在角落里崇拜。后来,有一次于老师来学校讲课,问哪个老师愿意过来写几个字?很多老师面面相觑,当时校长站起来,用眼神示意我上去。于老师知道我们是领导逼上去的,总是想办法在我们写得很丑的字上找优点。2008年,安徽省教育学会在砀山附小举办活动,学校让我上一节思品课,我挑了一节《节俭的传统不能丢》。课后,于老师评价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于老师的这句话使我得到了校长的重视,我开始上语文课。之后,于老师每学期至少去我们学校一次,在他的指导下,我的进步很大。其实师父每次提到我,我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他仍耐心地指导不算优秀的我,我只能理解为师父一辈子都爱差生,都眷顾差生,所以我感激师父。2011年左右,于老师再次到我们学校讲课,夸奖我进步大。2013年,于老师终于收我为徒,我是于氏门派中入门最晚的弟子,各位都是我的师兄师姐,我很幸福。
刘敏威
江阴市山关实验小学副校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
教育硕士
一声“哇呀”,太阳飘了过去
一段慢板,地球转动停止
一次举杯,就是一次宴会,一转身,行程万里夸张的美,含蓄的美,模拟着生活的场景
诗是京剧,京剧是诗
……
——《京剧是诗》
我与师父的结缘就是一段京剧美,一段京剧缘。当时,我是托人拜的师。王中敏和李振村老师向于老师推荐了我。于老师考虑了一下,说要先听我的课。那次,于老师先上示范课,我也上了一堂课,课后就算是拜师进门了。那次拜师仪式很隆重,教育局的科长也来参加了,是非常官方的拜师。拜师以后,我便向于老师请教,于老师当时没有给我什么建议。他说:“刘敏威,我听你上课嗓音很好,我们不讲别的,你跟我学京剧。”我想:难道于老师收徒弟,学京剧是一个入门的条件?我拜师心切,就说:“好的,我跟您学!”从此,于老师就经常跟我联系,问我学了多少。我当时敷衍塞责,其实自己对京剧没太多兴趣,但他常督促我,让我唱一段,告诉我中央电视台或者哪一个频道在播放什么,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在他的引导下,我真的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他对我说:“一个文化人应该学习京剧,有好处!”就这样,在一步一步学京剧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京剧的博大精深,京剧的文化内涵。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了师父为什么让我学习京剧,为什么强烈要求我跟他学京剧。他这样做,就是在为我量身定做。因为我拜他为师是2007年,当时已经是学科带头人,所以,他并没有从基本的技能开始教我。他告诉我一个道理:“一个语文老师应该从外围的修炼来加深语文的积淀,从外围修炼文学的积累,提高文字的敏感度;修炼生活的积累,提高情感的敏感度;修炼文化的积累,提升心灵的敏感度。”正是在他的帮助之下,所以我才突破瓶颈,现在走到一个新的境界。
刘杰
江苏省徐州市大马路小学语文教师
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全国模范教师
1998年,我们学校选了13个优秀的老师在台上给师父鞠躬,每人发一张证书,就拜师了。于老师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特别强调朗读。
在2012年于老师从教50周年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我上了一堂课叫《装满昆虫的衣袋》,我在试讲之前把这篇课文读了很多遍,请于老师来听。因为于老师导课有一个特点,他不先讲教学设计,而是让你把课文读一遍。我知道他的这个特点,所以读给他听,他说:“一个语文老师课文没读好,怎么感染学生?语文老师要望文生情,你读得还不错,听我读。”他读完之后,我立刻意识到,这篇课文内在的东西我没有把握住。比如,第三节讲法布尔为了捉纺织娘在田野里待了三天,暮色笼罩田野时,他妈妈去找他,他回答说:“妈妈,我在这儿呢。”于老师说,你的朗读要有画面,要有距离感,这么大的田野,你离妈妈这么远,这句应该怎么读?我立刻就明白了,“妈妈——我在这儿呢!”感觉就出来了,后来上课的时候学生读得非常好。所以我觉得于老师对朗读有极高的造诣。就像他读《第一次抱母亲》时,他读“大妈,大妈”时,我们可能匆匆就过去了,但他一定会在这里停留。
2012年,于老师给我们鼓楼区老师做了个讲座《朗读与朗读教学》,他从节奏、语气、重音、停连这几个方面对我们进行培训,当时我就迷上了朗读。所以现在一带班,一定要让孩子把课文读好,这非常重要。就像今天师父说的,朗读法是语文教学最大的法。语文教学的内容在哪里?就在朗读上,读好了胜过千遍万遍地讲,这是于老师给我的最大的恩惠,非常感谢于老师!
张艳平
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教师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陇原名师、全国领航名师
2006年10月,我在上海参加“全国首届经典诗文课堂教学大赛”时,有幸和李虹霞老师住到了一个屋。有一天晚上,虹霞带我去见于老师。想到就要见到《教海漫记》的作者,就要见到我崇拜的于老师,心情有些紧张。没想到见了于老师,我立刻不紧张了,他的眉眼,他的笑容,都是那样慈祥,正是我之前在书中看到的于老师,在课堂上看到的于老师,也是我心中的于老师。后来,虹霞师姐建议我拜于老师为师,我虽然在内心已暗下决心:要做一名于永正式的好老师!但却没有自信拜于老师为师。在我看来,要做于老师的徒弟,得有多优秀呀,我还差得远呢!我有幸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回来之后被选拔到教育厅直属小学任教。这期间,有几次和于老师一起讲课的机会。于老师还精心为我指导朗读。后来,因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学校领导决定给我拜一位全国名师。我就问校长:“如果非要拜,我可不可以拜于永正为师?”校长说:“于永正那可是大家,他能收你吗?”我说:“我试试。”没想到当我在电话中说明意愿后,于老师爽朗地笑着说:“好好好,你可以!”就这样,于老师同意收我为徒了。
成为师父的弟子,师父说是志同道合、一拍即合,在我看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些年,戴建荣师兄、李虹霞师姐给了我不少无私的帮助,他们传承了师父身上的大爱。我在于门学到的更多的是做人:真诚善良、谦逊包容!
任焱
江苏省徐州市祥和小学校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我在邳州的一个县城教书,离于老师较远,虽然对于老师心生崇拜,但我没有勇气和胆量。正巧2001年徐州市教育局组织拜师活动,每个县区选一名骨干教师,我有幸是其中一个,到现在我都珍藏着和于老师的师徒合同,每每拿出来看都心怀骄傲。
2008年我调入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但在这之前,我只有仰望于老师。于老师生病之前,几乎每一个学期他都会带着二十多名外地老师到民主路进行交流,观摩和切磋,我有很多次机会坐在于老师身边和他一起听课。每次听课之后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写成随笔,每一篇随笔都记录着我和于老师的点点滴滴。
一次,我和于老师一起听课,他拿着小本给我看,他说他马上要去上课了,让我看生字练了多少遍?我一数,每一个生字都练10遍。其实我们都知道于老师的字非常漂亮,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那么勤奋,那么用心。他说昨天晚上在家把这篇课文也读了十几遍,我听了以后深深地感动!于老师生病病愈后,我去看望他,我非常惊讶地发现他仍在坚持看教学杂志,而且他还告诉我,这本我看完了,你拿回去看看。想到这些细节,就非常感动!于老师在生病时仍不忘初心,对语文有这么深切地热爱,所以大师是怎样铸成的?不仅仅是大爱,大德,大智,还有一份永远的执著。
戴建荣
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有一次去外省上课——《回乡偶书》,上完之后要返回上海,便从台上走到门口,经过一道小门时,我看到师父倚在门窗上若有所思,我战战兢兢地走上前说:“于老师好!”师父一时没有回过神来,说:“哎呦,是小戴啊!”我当时很惊讶,于老师又说:“我正在想你的课呢!”我听了这句话特别感动,回去乐了好一阵子。之后和合肥市庐阳区的教研员朱文君老师聊起这件事,她说:“你怎么这么傻?于老师都这样说了,你还不拜他为师?”我说:“我哪敢想啊?我是小老师。”后来,有一年冬天,于老师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淮北上课,上完课我仍没敢提这事。第二年又相约去上课,我才提出拜于老师为师。
多年来,每次聚会好像总有人说我一直没变。我总是回答:不变是不可能的。但我的内心还真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一颗童心。师父一直把他的“五重教学法”中的“重情趣”放在首位,他说:“课不是上得好玩就叫‘重情趣’,要懂得幽默才是”。领悟师父的话,这中间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对教材的解读,二是上课要有趣,三是设计课程。我曾经上过骆宾王的《鹅》、丰子恺的《鹅》、王羲之父子的《鹅》,等等。内容很丰富,但师父总说我有待提升。记得我们在讨论时,师父拿出了一张纸,这张纸我现在还留着,上面有一只鹅的简笔画。他说:“你可以将简笔画用在板书上。”“重情趣”首先要对文本有精妙的设计,画画虽然不是我的强项,但这次我一定要学会。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是读之歌之吟之舞之。之前的“舞之”我通常用手语来跳,但这次我要有所突破。之后的课我选择用身体来跳这只鹅,这样以身示范的课程立马活了起来。课上,孩子们离开座位,跟我一起做着动作,一起游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