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自然的声音
——描绘自然景物类散文写作指导

2018-08-20策划杨淳茗刘腾辉

初中生 2018年24期
关键词:雨声秋雨春雨

策划/杨淳茗 文/刘腾辉 彭 湘

编者: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构思要力求新巧,只有新巧,才能引人入胜。新巧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选用一种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这类文章多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生动的景物描写,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还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名师视点●

一粒沙里见世界

彭湘(作家)

散文可谓文学中的一个小精灵,一花一草,一沙一石,万物皆可成散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自然,人性,情感表达,艺术之间也许有着一条天然的通道。要写好散文,面对芜杂的大千世界,需要一双慧眼去观察,需要一颗慧心去感悟。

想象是第一要务。例如母爱,母爱是阳光雨露,也可以是一片青草,在蓬勃生长。丰富的想象力,是散文写作者的重要品质。通过想象,你能把熟悉的东西写出味道来:一条鱼缸里的小鱼儿晚上不会眠,也可以成文;一株玉米拔节生长,它的生命旅程如何?老家的玉米,童话里的玉米,都可以成为素材。每个人心里装着很多间房子,有的藏着自然,有的关着情感,有的封着一些启蒙的事物。如果没去碰它们,它们就呆在房间里,如一个静物;一旦把门打开,它们便在心的原野上奔跑,这就需要想象力的倾注。

散文写作需要有观察力。这种观察应该是很天然的,从内心出发,能看到心中的曙光。散文写作不能是一种平面创作,要有立体感,有容量,有厚度。平时要善于积累,哪怕平日写的一句话,闪出的一个念头,都可成为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在散文写作中,语言也很重要。散文需要情感节制的语言,不能让自己淹没在他人的话语习见的定势里。例如“水仙花落了,便不再回”,“落”“回”这样的字眼,如果变成了“飘落”“回来”,那种内敛与蕴藉,便全然失去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散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简练。

当然,写好散文,阅读是根本。书的世界斑斓多姿,例如梭罗的《瓦尔登湖》,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等很多文学作品,还有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都是散文阅读的经典。

一座座山,一片片树叶,一条条河,一段段情,还有一个个笑脸,将我们从陌生的大千世界进入了自我表达的情感体验。散文,便是这样一个充满灵慧的使者。

●经典范文●

听雨

季羡林

8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这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这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慨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歌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年之间,同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了,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兴的是希望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看到的也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技法借鉴】

这是一首献给春雨的情深意切的颂歌。文章在语言上的最大特色,是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活泼明快,不断激起情感的浪花,叩响读者的心弦;另外,交错使用长、短句,使语言表达摇曳多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金声玉振,如黄钟大吕,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如弹素琴,如舞霹雳,如百鸟争鸣,如兔落鹘起……生动的比喻把声音描摹得惟妙惟肖,欣喜之情悄然流淌,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

●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切生命的摇篮,当我们走近它时,可以欣喜地聆听风的细语、鸟的歌唱、花的绽放、水的畅响……此时此刻,种种美妙的声音像优美的旋律一样在心灵的田野上回荡,让我们用心灵的录音机录下这些美妙的声音吧。

请以“聆听自然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写作点拨】

从题目来看,“聆听”一词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听,它还包含有感受之意;“自然”则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自然界的声音。因此,本题要求我们写出大自然中的一种或几种声音,用细腻的笔触对自己所闻、所感进行细致描写,把音乐效果转化为画面,真切地表现心中之情。从语言运用看,因为声音往往难以描摹,这就需要我们巧用修辞手法,让声音具体可感。运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形写声,让声音形象生动。还可以运用对比,写出不同时间或地点聆听同一声音的不同感受,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从主题看,不但要用耳朵聆听,还要善于用心感悟,要善于展开联想。如听到狂风的呼啸,联想到人生也应该轰轰烈烈,有所作为;听到雪落的声音,联想到雪花对大地的滋润,进一步联想到奉献,感悟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境界等。

●我来仿写●

听雨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张奥运

10

大自然中有许多声音,雷声,风声,雨声,敲门声,动物的叫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是多么动听。然而,我最喜欢听的还是四季的雨声。

我喜欢听温柔而多情的春雨。春雨没有风作伴,没有雷开道,也没有闪电的辉映。它只是悄悄地从天而降,带着春的问候,温柔地滋润大地,滋润万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春雨无声的拥抱中,在田间劳作的人们常常感到亲切、舒畅,从容不迫。

我喜欢听匆匆而热情的夏雨。夏雨的性子是最急的,也是来得最猛烈的。它常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临,即兴猛奏一曲。听吧,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屋顶的瓦片上,弹奏出编钟般美妙的音乐;落在树叶间,树叶淌出大提琴般婉转的旋律;浇在池塘中,池塘跳跃出扬琴般清脆的乐章……

我喜欢听绵长而富有诗意的秋雨。在静谧的夜晚,泡上一杯咖啡,在窗前静静地坐着,倾听秋雨“沙沙沙沙”,那声音若有若无,烟一般缥缈,雾一般朦胧;那声音柔柔的,甜甜的,让人听了犹如吃了蜜一般,从口里一直甜到心底。早晨,看到黄绿叶尖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露珠。一阵风吹来,瑟瑟落下。落在地上,落在你的肩上。带着几丝清凉,滑过你的脸庞。这便是秋雨留下的礼物啊!

我喜欢听深邃凝重的冬雨。听惯了秋雨的旋律,再来聆听冬雨的私语吧!它和雪是好伙伴,它俩常常结伴而来,它们的足音清晰它们的面庞晶莹。冬雨虽不是雪,也不是冰却是冰雪精灵。

朋友,这就是大自然四季的歌声,你听见了吗?只要用心去听,你就会听到更多更美的声音。

【点评】:作者从自己听雨的感受出发,进行细腻描写,流露真挚的情感,显示出扎实的文字功底。具体来说,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四季雨声的特点,抒写了自己听到不同季节雨声的不同感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譬如文章采用拟人手法描绘夏雨,作者用“打“落”“浇”等动词,准确写出了夏雨来势猛烈的特点。整齐的句式与丰富的联想,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又如作者写秋雨时,妙用通感手法,将听觉与视觉互通,突出秋雨的轻柔,表现出一种喜悦之情。

猜你喜欢

雨声秋雨春雨
雨声说些什么
长城秋雨夕(节选)
听雨声
秋雨
《雷雨》中的“雨声”
春雨
秋雨
春雨
雨声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