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寒养生谈:防寒保暖六误区不可信

2018-08-20章时年

益寿宝典 2018年1期
关键词:手脚节气饮酒

文/章时年

大寒节气,全国各地常见大风降温天气,若没有做好防寒保暖,刺骨严寒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就会是一个大敌。不过坊间流传或者人们长期沿用的一些寒冬保暖驱寒的方法,其实并不是那么科学,今天就为你总结大寒时节防寒保暖的九个误区。

误区1:衣服穿得越多越好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只起到隔离的作用,它缓冲了外面冷空气和体表热空气之间的对流,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生理学角度看,穿衣过多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机能的适应性,减弱人体的御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要达到适宜的厚度即可。

误区2:蒙头睡觉比较暖和

有些人习惯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暂时可能会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所以蒙头大睡以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无力。

误区3:多饮酒可以御寒

数九严寒,即使平时不善饮酒的女性,也喜欢和家人团圆或与朋友聚会时饮酒,觉得窗外大雪纷飞,屋内每个人都喝得暖融融的既浪漫又惬意。饮酒后的确会使人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但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会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而且如果在刚喝过酒后出门,更容易因外冷内热引起感冒着凉。推荐:大寒节气发祝福短信。

误区4:进门马上烤暖气或烤火取暖

从寒冷的室外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很多人习惯马上把手脚放到暖气上或在火炉边取暖,其实这样会造成更严重的冻伤。这是因为手脚在长时间受凉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如果马上近距离取暖,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淤血,更容易形成冻疮。正确的做法是冰冷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搓,使它们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误区5:皮肤干燥瘙痒一个劲儿抓挠

冬天的干燥多风很容易使人皮肤上的水分快速流失,缺水的肌肤也就经常会起皮屑和发痒,对付皮肤瘙痒,我们习惯用手去挠,但这样做会更加刺激原本已经很干燥的皮肤,使脱屑情况加重,甚至引起皮肤继发感染。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可以在洗澡时用滋润功效强的浴液,并在洗澡后皮肤水分未干时抹些润肤乳液。

误区6:穿双厚靴子脚暖和就行,衣服穿薄点无所谓

老话说“脚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些爱美的女性在三九天还常穿裙子,再配双高靴,觉得这样就足够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当我们的身体受冷时,其实首先感到的是心脏仿佛被冻得收缩成了一小团,然后才是身体局部的冷感。所以,在寒冷的天气里,保护好心脏很重要。

另外,受凉性胃痛、腹痛也是女性冬天更易患的疾病,尤其是在月经期间,身体的保暖尤为重要。因此,只有脚暖和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手脚节气饮酒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放开干事创业的“手脚”
请勿过量饮酒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撩人手脚大“摩”咒赶走春日干渴肌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