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茶荟萃丝路香”茶艺编创探研
2018-08-20林浥谷禹秀刘芷君赵梦莹孙云邓婷婷
林浥,谷禹秀,刘芷君,赵梦莹,孙云,邓婷婷*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北京东方国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茶艺演示逐渐转型为情节完整的主题茶艺节目,趋向于舞台剧。这些节目融合了各类优秀文化,具有故事性、启发性、欣赏性。不同的节目承载了不同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了编创者的创意,使得主题茶艺百花齐放,且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茶叶的冲泡工艺和品茶韵味。至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已圆满举办三届,见证了我国茶文化与茶艺的迅速发展。其中,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于2016年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作品《闽茶荟萃丝路香》同台呈现6种清饮和1种调饮,站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角度,立意高远,感染力强,获得了团体赛一等奖。文章以此节目为例,通过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历程,以此展开茶艺编创的探讨与研究,以期为更多茶艺编创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创作背景与主题确立
从茶艺的功能来看,茶艺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和表演型茶艺。作为茶艺发展的方向之一,表演型茶艺主要突出其审美性。表演型茶艺的题材分类中,“创意”一类的主题各式各样,常见于茶艺比赛与社会表演,包含历史故事、禅茶一味、梦境哲学等不同的内容[1]。作为节目的灵魂,茶艺的主题奠定了节目的基调,因此主题应该抓住时代脉搏,立意深刻,凸显亮点。同时,节目又应别开生面,具象易懂,着重塑造意境。
福建自古海运发达,福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船队从泉州出发,沿着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海岸线航行,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欧洲和东非。茶叶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销商品,茶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于全世界的象征[2]。我国茶叶对外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基本一致[3]。
福建先民率先将茶叶销往世界各地。早在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就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北宋朝廷在泉州设置福建路提举市舶司,使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迅速上升,彼时茶叶已成为出口商品。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与英王查尔斯二世,也将武夷茶带入英国皇室,饮茶风尚蔓延到王公贵族,及至普通百姓,引发了全球饮茶风尚,且把最好的红茶称为Bohea Tea(武夷茶)。茶禁松弛的明末清初,闽茶成为了中国茶在欧洲的代称[4]。再到清朝时,福建茶叶出口量上升至首位,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丝茶之路”。辉煌的海洋外交史,让福建保留的“海丝”史迹遗产星罗棋布、不胜枚举。例如,郑和时期丝绸之路上盛行的福建南北绣艺——“柳针连理”、泉州东门外圣墓旁的“郑和行香碑”、地域特色鲜明的妈祖文化等。因此,以茶为媒,探寻闽茶海丝历史,站在世界大融合的角度立意,正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主旋律。
遵循历史的情景再现是许多舞台表演的切入方式,在主题茶艺节目中也较为适用。英国人偏好调饮红茶,有饮“下午茶”的习俗。一首英国民谣唱道:“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节目以此为高潮的立意点,设计出远洋航船满载荟萃的闽茶到达英国,举世瞩目的场景。而后设计节目的切入点,以具象的出航场景开篇,通过男声朗诵:“雄迈的出航号角已然响起……”,将评委老师和观众带入情境。闽式工夫茶冲泡技艺赞颂了先辈们筚路蓝缕的航线开拓之路;航海日记无处可寻,却可以从闽茶海洋文化史繁盛的至高点,一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唤醒国人心中的海洋精神与文化自信,回顾和纪念的同时,助力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茶、福建茶。
2 作品要素设计
2.1 茶品
明清时期,福建茶农创造了红茶、乌龙茶、茉莉花茶、白茶等茶类,乌龙茶加工工艺更是把闽茶推向了顶峰。溯源到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相关史迹,选出了正山小种、大红袍、铁观音、石亭绿、白毫银针和茉莉花茶等六种福建典型茶品进行冲泡。
英国《茶叶字典》注释“武夷(Bohea)”为“中国武夷山所产的茶,常用于指代品质最佳的中国红茶”。红茶鼻祖正山小种首创于武夷山桐木地区,已有400多年历史,汤色红艳,带松烟香、桂圆味,加入牛奶茶香不减,汤色柔亮,适合调饮。正山小种风靡全球的历史,是福建茶文化在世界繁荣的典型,最宜作为主泡茶品。
英文中“tea”源于闽南话对茶的称呼“tay”,可见闽茶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渗透到他们的语言体系中,成为一种长久保留的文化标识。安溪铁观音创制于清雍正年间,工艺传入闽北与台湾,跟随泉州人来到东南亚、欧洲等地。传统工艺生产的铁观音为浓香型,有馥郁兰花香,“音韵”显著,享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明末清初即有其名,兰香馥郁持久,叶片“三红七绿”,“岩韵”明显。这两款乌龙茶醇厚甘香,最宜体现出海远航船员的气度。
细数海丝史迹,有三款茶,清雅芬芳,闻名遐迩,是闽茶丝路的最有力见证。九日山祈风石刻群中比《茶经》还早404年的“莲花荼襟”摩崖石刻,也是福建最早有关茶的石刻,石亭绿便产于九日山,属炒青绿茶,具绿豆香、杏仁香与兰花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畅销国际的白毫银针满披白毫,汤色杏黄,滋味清鲜;茉莉花于西汉时从佛国印度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福州茶人始创茉莉花茶,工艺源于宋,始于明,其外销盛况自五口通商后延至抗战时期,直至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才重新进入国际视野。今日,闽茶洗净铅华,藏起历史沉浮,开启文化的新纪元,这便是石亭绿、白毫银针和茉莉花茶伫立一方的温柔[2]。
2.2 茶席与茶具
2.2.1 茶具选用
茶具的选择标准应凸显茶品特征,兼顾实用与美的功能。胭脂红釉于康熙年间从荷兰经丝绸之路传入,故又称“洋红”。选用胭脂水美人肩瓷壶进行冲泡,恰似正山小种在世界大放异彩,寓意茶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品质,第一冲茶汤选用锤目纹玻璃匀杯,以壶承架高置于茶席左上角备用,突显汤色的红艳;乌龙茶香高味醇,最宜使用壁厚、保温性好的茶具以激发茶香,因此节目选用朴实大气的银斑侧把壶,见图1;白毫银针、茉莉花茶和石亭绿则选用具有丝路意义的德化窑三才杯,青白相间、素雅端庄,玻璃材质的杯身能充分展现曼妙的叶形、叶色。源于英国的骨瓷下午茶茶具洁白透亮,可充分体现英式调饮红茶的汤色。
图1 茶具展示Fig.1 Exhibit of several different tea sets
2.2.2 茶席设计
主题茶艺中设计的茶席为艺术茶席,较生活茶席而言更注重舞台美术,需要强有力地烘托和传达气氛。因此,茶席除了要服从茶具“不可缺少、干湿分区”等基本原则外,还需要对茶桌、桌布、道具、相关工艺品装饰等进行创新,这对创编者的审美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在舞台设计上,茶席整体呈宝船船头右偏15°状,船头不直冲评委与观众。整体台面包括6张泡茶席,8个表演位置,分为三阶,见图2。第一阶的主泡席选用矮桌,跪坐的方式进行表演;第二阶的2位男士端坐表演,中高度的泡茶席相隔半米;第三阶选用较高的桌子站立表演,3位副泡,泡茶席合并。解说员活动于舞台的左侧,矫正了整体茶席偏右的设计,平衡舞台重心。英国人扮演者端坐于主泡左侧进行调饮。舞台整体的设计和茶具的摆放,既营造了高低错落的效果,又充分呼应了主题。
主泡茶桌为船头模型,根据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仿古郑和宝船按比例制成,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头浮雕,模型四周海浪状蓝纱具有乘风破浪时代之势的寓意。主泡采用淡黄色桌旗将茶具分区,突出胭脂红的靓丽。五席副泡选用蓝薄桌布,呼应海上丝绸之路的主题。
2.3 服装与配饰
服装除了要塑造茶艺表演者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外[5],还要求符合中式传统审美,素雅不花哨,与茶席颜色搭配。主泡身着绘有水墨山水的中式欧根纱茶服,寓意祖国山清水秀孕育好茶,再以呼应汤色的玫红色流苏修饰点睛,突出的现代元素寓意新时代祖国引领先锋的气概;男士身着浅蓝色中式服装,如同沉寂的大海给人以安定、深邃、稳重的思想意境;女士副泡身着白丝绸底覆薄纱绣花旗袍,远看素雅,近看靓丽,寓意祖国特产荟萃,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繁盛。女士编发造型年轻活力,优雅从容;男士露额,温和自在,如弹冠振衣之气。
图2 茶席设计Fig.2 Design of tea table
3 意境营造
3.1 背景展示
目前,LED屏幕背景已成为舞台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烘托节目氛围效果显著,建议在今后的主题茶艺表演中广泛使用。茶艺背景展示主要采用视频或幻灯片放映,作品采用幻灯片放映形式,借鉴国画留白与书法落款盖印的方式进行设计。背景图多选用海丝史料,如建国后武夷山对外出口贸易的正山小种红茶包装箱,记载了海禁初弛闽茶对外贸易的武夷山《郎氏族谱》等,再配合福建海洋风光与特色人文景观、英式下午茶油画等进行展示。背景将福建茶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史料依据列举而出,一览福建省海洋文化的历史遗产,并配合节目解说词全文,连贯性强,审美价值高,使评委老师和观众能更加直观地感受节目的意境美,引发共鸣。
3.2 解说词朗诵
作品解说词以散文的形式来撰写[1],情感递进,重点突出。其主体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入场到翻杯的环节。海员为了把家乡的茶香带往世界,出行前手捧故乡的沙土祈求出航平安。他们甚至丢弃了峨冠博带,怀着对海洋的这股热情,在刺桐港(今泉州)踏上出航的船队。先辈曾经如此的满腔热血,方使海丝的繁盛影响至今。
第三部分是整个节目的高潮,从英国人扮演者出场到退场。英国人与主泡使用英语交流,先品尝正山小种再进行调饮。与此同时,三位女士副泡为评委老师奉上茶。以宝船为抽象载体的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了西方,与牛奶融合,历史上的惊鸿一瞥成就了名满天下的中国茶。接着,英国人以“When the clock strikes four, everything stops for tea.”发声,邀请主泡和男士副泡将茶汤与调饮红茶分享给评委老师。
节目的最后一部分表达了美好的期望,达到情绪与共鸣的高潮。随着奉茶完毕,重拾丝路印记,在新时代“一路一带”的美好愿景下拥有了重振海洋文化的信心,这不仅是福建茶文化的魅力,也是中国文化的自信,闽茶绝响,荟萃中华,泱泱大国,何以不兴!
3.3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需要配合节目的整体意境和解说词的情节发展,因此,节目选用了近现代的音乐风格,多首纯音乐曲目剪辑成型。首先以潮起潮落之声开篇入场,节目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使用钢琴曲 《孤独的巡礼》,节目的高潮部分选用《The Poseidon》曲目的高潮部分并渐出式缓缓落下。音乐转换也起到转场的作用,并营造意境。第四部分采用《空の涯まで》(在天空的南端),为音乐的最高潮,塑造升华主题的意境。
3.4 泡饮技艺说明
正山小种茶水比例为1∶50,冲泡水温为90℃左右。大红袍和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使用的茶水比为1∶22,使用沸水冲泡,因此,陶壶底座加以燃烧酒精灯来保证水温。石亭绿、茉莉花茶和白毫银针,润茶之后直接进行冲泡,茶水比例为1∶50。
主泡和男士副泡均采用壶泡法,女士副泡采用福建工夫茶泡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凸显静、雅、和的美感特性,强调自然。温杯程序使茶具的温度升高,能更好地激发茶香,促进茶叶品质的发挥。乌龙茶醒茶是指下茶后在茶壶中加入开水,浸没茶叶,再快速出汤,可使第一泡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更佳。绿茶、白茶和茉莉花茶的润茶是指先加入少量水浸没茶叶,再执杯轻摇,一方面使茶水充分接触,叶片舒展,另一方面润茶程序可协调节目泡饮的整体步调。
冲泡时,乌龙茶、红茶采用高冲手法,充分激发茶香。而绿茶、白茶和茉莉花茶水流高度较低,避免毫浑。冲泡之后,女士副泡依次展示三才杯中石亭绿、茉莉花茶和白毫银针的姿态。节目采用的是“先洗品茗杯后出汤”的方式,使盖碗中的各色茶类在洗杯过程中充分浸润开来。壶泡法出汤时直接使用壶斟进品茗杯,来回斟茶以均匀各杯茶汤。
生产型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物资,包括生产用的机器设备、日常生产原材料、日用耗材、办公用品等。在这些物资中,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虽然物资采购是日常基础工作,但又是一项比较繁琐、工作量较大的工作。物资采购工作是否有序有效开展,对生产型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进行梳理分析。
调饮红茶使用正山小种红茶的第一泡茶汤和温牛奶进行调和,英式骨瓷茶具中的奶茶呈七分满,再夹入一颗方糖,略微搅拌促进融化。
4 解说词
【进场】
大红袍冲泡者:雄迈的出航号角已然响起,清晨的海雾依然浩浩淼淼,缓慢弥散。(大红袍冲泡者半蹲,捧起故乡沙土状)温厚的沙土夹带着刺桐叶从指缝滑下,那将行的船员用颤抖的双手将故土捧进行囊。
解说员:孟冬的风,势要将千帆云樯推向万顷碧波。问星宿罗盘,闽茶终将停在何方?是大洋苍穹的彼岸?还是万里无云的异邦?
【翻杯】故土闽茶,馥郁多彩,无邦不兴,无远不至。于是,他将峨冠博带抛向他方,这片土地上的茶香,便成了他眼中执着的汪洋。
【温杯】长风为水醒去暮烟微茫,船艨携着荟萃的闽茶,缓缓驶入世界视野所在的方向。鸥鸟掠过浪里氤氲的茶香,从此天下之茶以武夷为先。
【赏茶】三千里海岸线,寂阒从容地期待着人们的目光。原产于武夷桐木关的正山小种,色泽乌润,细腻醇和,它运筹着吸引世界的松烟香,也裹夹着闽茶的精魂通江达海,在丝路绽放(正山小种赏茶);
【乌龙茶赏茶】千江万流送来袅袅音韵岩韵,铁观音、大红袍接踵而至;
【石亭绿、茉莉花茶和白毫银针赏茶】云帆高张拂成缕缕清雅芬芳,石亭绿、茉莉花茶、白毫银针纷沓而来。
【乌龙茶醒茶/石亭绿等润茶/正山小种第一冲】石壶含烟,茶香借水而发。大红袍醇厚甘爽,香锐浓长,品具岩骨花香之胜。铁观音兰香馥郁,回味鲜甜,融萃七泡余香之韵。千里古道,万丈东风,顷刻凝缩到了他们掌中那银斑侧把之上,此时的银斑,正砥砺着千万的浪子在天地间远航(主泡将第一冲茶汤置于茶席左上角备用)。
【冲泡】注流汲水,船艨巍巍荡荡,悬壶高冲,满船香气高扬。
【展示石亭绿】散落在莲花茶襟之上的石亭绿,雕刻着我们门庭光耀的时光;
【展示茉莉花茶】从佛国到中华,茉莉芬芳幽雅馥郁,又远渡重洋;
【展示白毫银针】白毫银针滋味清鲜,一针一芽的光阴,浸润着千秋百代的荣光。
【涤杯】柔荑的素手,浣动着如丝绸般的万顷碧波,瞭向天际的远方。手中的罗盘何曾错失一片莲洋?曾几何时,先辈们筚路蓝缕,出没万顷惊涛,栉风远航!宝舶所经之处,无痕无迹,无符无字,却被尺素往来的帆影铭记,莫敢遗忘!
【出汤、斟茶】海纳百川,盏育甘露。双桅船穿过南海、太平洋,驶向印度洋、波斯湾。终于,在遥远的大洋彼端,海岸线近在眼前,一声辽阔的笛声,让中国茶走进世界的目光。罗盘西指,杯盏无声,异邦的燕尾服寻着香气而来。
【英国人上场】
英国人扮演者:Hi,guys.Welcome for your arrival.Nice to meet you!
主泡:Nice to meet you, too!
解说员:一盏馨香早已超越语言的隔阂。
主泡: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英国人扮演者品尝)
英国人扮演者:Yes!Great.How delicious the tea is!I love it……Thank you for bringing me such delicious drink.(续杯、再品尝)
解说员:杯盏依旧是杯盏,然而此刻,却化作最柔和的茶香,付之于企盼,付之于赞颂,付之于名满天下!
英国人扮演者:I think put some milk in it will make it more delectable.
主泡:Please.
【石亭绿等奉茶/英国人制作调饮红茶】丝缕扬动,送来八闽坊巷间的阵阵茶香。八闽茶人执着地认为,茶、瓷、丝绸三者的结合,方能传达中国式的声音。闽茶之美纷沓而至,在域外荡出涟漪与余韵。
【正山小种、乌龙茶奉茶】
英国人扮演者:The tea from China changes the lifestyle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When the clock strikes four,everything stops for tea.
解说员:当时钟敲响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山海生,天地连,闽茶煌煌奏响历史颂章。水乳交融之中,芳醇与浓郁兼收,清饮与调饮并蓄。调饮红茶和而不同,却早已名动世界。
【折返舞台】当甘香萦绕在鼻尖,我们循着历史折身而返。五代闽王,宋时市舶,柳针连理,郑和行香,柔美的海丝滑过千年积累的醇韵悠长。
【品茗、熄火】潮起潮落,当时代的大潮再一次汹涌而来,强劲的海涛,日夜拍击着我们的心岸,唤醒我们尘封已久的记忆与满腔殷殷期盼。
【退场】只要大海长存,闽茶云帆屹立不倒,便总会有人血脉贲张,激亢勇敢地走向海洋。闽人“敢为天下先”的热血,永远不会被遗忘。闽茶绝响,荟萃中华,泱泱大国,何以不兴!
5 结语
茶艺编创走向规范化的同时,也在走向多样化。40多年来,我国的茶艺事业空前繁盛,而茶艺编创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通过茶艺编创,编者总结了一些经验和问题。
主题茶艺中有许多以历史为背景,需要注意不可扭曲历史,要表达真实情感。这需要编创者具有潜心研读历史的精神和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茶艺节目面向大众,特别是解说词更应斟字酌句,如实表现历史。在编创的过程中,在主题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上,意境的营造最为重要。首先,要选择良好的切入点,将主题细化为表演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太过抽象的表演无法体现主题;其次,表演者需要融入意境,以诚挚之心表现主题;再次,解说员的普通话应该要标准,充分练习,感情投入,带动节目的节奏。最后,茶艺创编应回归到茶本身,茶艺的本质是品饮艺术,编者在编排表演程序时,在重视泡饮动作协调优美、不浮夸的同时,更应力求把茶泡好。
一台好节目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方可面向观众,首先需要编创者和茶艺师的共同努力和默契配合,从确定主题、定位角色到动作操练、整体操练,每一次的训练都需要不断地在细节上提出改进方案。茶艺是一门“塑造形象、传达情感”的表情艺术[6]。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动作要领、表情、奉茶、收具等所有环节都需要打磨。首饰、发饰、服饰、入场和退场的注意事项等都需要与场景适配,符合礼仪。主副泡配合默契,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使整个茶艺表演行云流水般和谐、自然地完成。
大学生作为时代文化的代表,茶艺创作时应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担当。经过三个月的编排、训练和打磨,《闽茶荟萃丝路香》作品终于面向观众,虽仍有不足,但尽力呈现,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高亢深远的主题与意境,丝丝入扣、一气呵成的表演,引发观看热潮,也为社会各界主题茶艺的编创与发展提供了参考。在茶艺表演繁荣的今天,茶艺编创者应在茶文化的基础上挖掘茶艺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编创出有思想内涵的作品献给观众,传承并创新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