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树的品格

2018-08-20一草

检察风云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冯先生松柏青松

文/一草

松树是一种极普通的树,同时又是一种极不平凡的树。孔子曾感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以一位大儒的道德眼光,赞扬了松树高贵的气节和坚贞的品格。《庄子》中说:“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可见松树之品格足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松树四季常青,不凋不零,不攀不附,它象征着不愿与世俯仰的清高,象征着不屑同流合污的坚守。它身上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崇高精神和坚贞气节,是君子风骨的寄托,是理想人格的具象。正是因为松树具有这些独特的精神品格,所以被历代文人反复颂咏和赞叹。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隐,曾在《饮酒》组诗第八首中赞颂松树伟岸的形象:“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扶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诗人发现了松树独特的美,在茂密的松林中,人们似乎难以发现松树的奇特之处,若是一棵独立生长的松树,更加显得卓尔不群,奇崛伟岸,风姿独具。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生酷爱松树:“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树万株,皆中梁柱矣。”妻子王弗病逝后,他种植松树纪念,十年之后写下了催人泪下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松树不仅寄托着苏轼对人生的执着与热爱,也寄托着对妻子不尽的哀思。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人民经受特大自然灾害和各种内政外交的考验,陈毅同志写了组诗《冬夜杂咏》抒怀,其中第一首就是著名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以青松为寄托,抒发了全国人民在重重困难面前坚忍不拔、不畏艰险、雄姿勃发的豪情和乐观。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故居前植有三棵松树,冯先生以“三松堂”作为自己书斋的雅号,著作结集出版时也名为《三松堂全集》。三棵古老奇崛的古松成为一代哲学大师最好的标志,也成为北大校园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冯先生女儿、著名作家冯钟璞在《三松堂依旧》一文中深情回忆道:“三棵松树依然屹立,高的一棵成90度角的横枝仍然直指西方,矮的一棵松枝还是向四面撒开,最大最古老的靠近屋门的一棵,常在我眼中的是那树身,可以抚摸,可以依靠。时光已流逝了许多年,这里仍不时地有世界各地的人前来探望三松,探望三松堂。”

松树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也被历代画家所喜爱。画家们在表现松树时,创作出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面貌,例如宋代马远画松,松枝瘦硬如铁,形态威武。宋代郭熙画松,枝干盘结曲折,犹如虬龙飞舞。元代王蒙画松,枝干直立高耸,率意洒脱。清代石涛画松,笔墨丰润,枝干蜿蜒,颇具撼人气势。清代八大山人画松,笔意了了,笔间神丰。近代画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刘海粟、徐悲鸿等等都曾画过不少松树,也是姿态各异,风格不同。不论画家们画出的松树有着怎样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把松树之品视为人品,把画松树当作了抒发个人情怀的重要途径,把松树看作了人类凛然正气的化身,这些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

松树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景观。司马迁《史记》有言:“松柏为百木之长。”在宋代,人们将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松树为三友之首。为何松树特别容易受到人们的眷顾?那是因为它身上具备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刚正不阿的正气、一种蓬勃向上的豪气,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珍惜应当学习的美好品质。屹立于我们眼前的一株株苍劲的松树,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猜你喜欢

冯先生松柏青松
President speech in foundation conference
Experimental Study on Grinding Force of Electrostatic Coated Grinding Wheel
丰收歌
松柏
宽堂先生(特写)
林青松
Repulsive Effect for Unbound High Energy Particles Along Rotation Axis in Kerr-Taub-NUT Spacetime∗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
晴空一声霹雳
Asymptotic Behavior of the Drift Coefficient Estimator of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riven by Small Noi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