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经济管理分析
2018-08-19唐兴龙
唐兴龙
摘要:企业在我国是推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动力,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增长,还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才能真正的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充分的发挥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出最大利润,保证企业的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现代;经济管理;分析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宏观经济管理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宏观经济管理是一个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手段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要科学有效地提高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就必须对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系统要素进行协调配套的创新。
一、经济管理的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即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它实际上决定着管理的内容重点和着力方向,同时也是评价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对于整个宏观经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在市場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随着宏观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不同,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点亦不同。当经济过热时,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了重点目标;经济不景气时,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成为重点目标。重点目标的实现,能够带动其他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相机抉择性的目标,只有进行不断地调整才有实际指导意义。人世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其次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出现大起大落,都是源于经济总量平衡出现问题。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欲望增强,合理把握总需求的增长尤为必要。目前,居民消费行为已趋于成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比较稳定,除个别热点产品外,不会出现排浪式消费热潮。因此,合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特别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就成为保持总量平衡的关键之举。在总量平衡中,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尤为关键。因为短期内将会对我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平衡造成一定冲击。一方面,对我国来说,进口必然会增加。此外,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增加我国的进口。例如,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势必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又如,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国外投资的大量涌人,也会使进口大大增加。再如,我国持续采取的刺激内需的政策,也会刺激进口的需求。
二、现代企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也相继出现。在现今社会中,知识和信息已经取代土地和劳动力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的发展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在商品生产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广泛的应用了知识和信息以后,使得社会经济和企业的管理环境发生重大的变革,逐渐转型为知识时代和信息时代。在此基础上,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根据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以满足不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要求,因此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作出了重大的调整。最重要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创新才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创新才能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应不断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人员或部门进行成本管理。为防止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浪费的现象,有些企业采用财务审计的手段进行成本控制。由于财务部门属于业务部门的范畴,从事的都是业务工作,并不能提高企业效率,因此不应该负有管理的职责。
(二)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无人监管,使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变化情况及时的进行完善管理制度,而是仍然采用原来的制度;还有些企业虽然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过于的简单,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的组织机构不能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快的变化,组织结构也应不断的进行调整,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忙于其它事务而忽略了组织机构的调整,造成组织机构不能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特别是现代社会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不能迅速的适应变化的环境,企业就将会被淘汰。
四、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企业部门机构设置细化的完善。首先要明确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生存都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因此,一个企业中经济管理人员的决策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做好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中其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才能同心协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是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关政策的制定,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管理决策,增强其责任感。
(二)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起到规范企业管理活动的作用。然而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支持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经济管理体系运行的标准化,要求政府部门需要通过文件的形式将管理制度制定下来,使企业做到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三)要明确经济目标。经济目标的确定,关系着企业生产战略的制定以及经济的管理。在制定经济目标的过程中要进行精心的策划,才能保证经济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如何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是最根本的目的。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需要企业不仅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选拔和培养,还应该充分的调动生产积极性,便于经济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五)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地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制度。首先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及时的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其次是企业的领导人要认识到经济竞争的关键;再次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要不断地学习外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并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创新;最后在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益。
五、总结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经济格局,面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进行创新与变革,才能满足新形势和新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启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李怡,曹卫东.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3]赵佳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