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架上绘画中节奏与氛围的融合
2018-08-19黄楚楚杜若宣
黄楚楚 杜若宣
摘要:自20世纪末当代艺术发展起来,大量新思想在艺术界爆发,新形态的艺术品开始涌入市场。尽管架上绘画作品依旧是藏家及美术馆收藏的主流,但评价作品的尺度早已被打破,应该说评价标准变得及其多元。
但是绘画作品从视觉角度入手需要做的感知分析依旧是有效的,画面对于观者的引导依旧是存在的。无论架上艺术品如何改变,平面艺术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比如节奏感,比如画面氛围,依旧是不变的。因此就算是创作当代艺术作品,艺术家也需要把握好画面的平衡。
关键词:架上绘画;画面节奏;画面氛围
现当代,比起装置艺术,灯光、影像艺术,架上绘画其实并没有去用节奏和氛围来表达艺术情感的这一优势。但是在作品评价的尺度已经失衡的现在,还是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能够用简简单单的一方布来让你的心脏跳动的更鲜活。就此简单的对五位过去和现在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席勒,这位能够担当起天才称号的“年轻画家”。他的作品很动人,不是让人沉思,也不是让人惊叹,席勒的作品就是能直戳戳的扎进你的心里。席勒画面中那激烈的节奏感是能够让观者疯狂的,仿佛那些线条和色彩想要从画布上蹦出来,然后在你面前狂舞,他真的就是在表现自己,用艺术讲述自己。这是很多传统画家完全无法做到的,能够肆意的用画笔阐述自己的内心。
席勒的画很多母题都是他自己或者他的恋人,从母题的选择上来说,席勒是一个很单纯的画家,没有过多的主题绘画,就是把重心放在画画本身这件事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自己所见的事物,而情感就蕴含在手中的一笔一划中。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激烈的抒情表达,本质的绘画艺术。席勒的作品中还有一点让观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对于五官的表现,非常有张力,情感的传达非常到位。也许是受到老师克里姆特的影响,他的人物五官有种匀称的装饰性。很有神但又不是纯粹的写实。
巴斯奎特同样是一位放纵肆意,英年早逝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节奏与氛围共存的一个代表。和席勒比起来我觉得比起绘画他更热爱的是表现自己的不同,席勒是将自己的一切都融入了绘画,而巴斯奎特是崇尚自由,选择用艺术来传达自己的不同。
艺术无非是各种看待事物的态度,艺术家就是人性的眼睛。街头艺术也是向往自由的年轻人所对待世界的一种表达。
作为一位二战之后的美国黑人艺术家,他在生活有着很多矛盾与挣扎,反映到他的作品上就产生了很多错乱,夸张的符号和文字。他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的就是那些复杂凌乱的“混乱的画面”,让人不得不去思考自己是否也面临着挣扎与错乱。他的作品个性鲜明,他广泛的使用文字和拼贴技法,并大范围的借鉴现代文化的主题和非洲加勒比地区的文化传统。他的其他一些作品由于受到他早年涂鸦生涯的影响,仅仅只用文字来填满整块画布。巴斯奎特用这种密集的表现形式以及文字的不断重复使用来阐述他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达到一种混合的功能。[1]他的作品包含各种不同的表现媒介,如绘画,素描,拼贴画以及印刷品。
巴斯奎特的出现其实给了符号学在艺术作品中的直观表达非常有力的力量,更多的人认识到简单的符号在艺术品中也能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文字与线条也能构成艺术。
画面对于观者的情感引导是显而易见的。以杜马斯的作品为例,她画面中所蕴含的困惑与抑郁实在是非常的直白。杜馬斯画风趋向于强烈的表现主义精神,常被称为“睿智的表现派艺术家”。[2]观者面对杜马斯的作品通常都会特别难受,有时候甚至会感到害怕。她通常使用粗重的线条、简洁的笔法、几近原色的红、橙、蓝,以及对比强烈的黑与白描绘人物的面孔和厚重的人体姿态,而且画得很薄、极少修饰,打破所有观念的禁忌,模糊了再现与抽象、油画与素描之间的界线。
杜马斯的作品从视觉角度入手做的感知分析十分有效的。她对于颜料的运用很高明,所画的肖像面部特别薄,颜色晕染和谐也不会留下扎眼的痕迹。但是对于轮廓线依然会有些许有节奏的强调。席勒和巴斯奎特蕴含着更多的混乱与复杂,杜马斯则明确的传达着稍加单纯的情感。她减弱了节奏的存在感,选择了提高画面的氛围。
而迈克尔?卡森,比起艺术家,可能叫他画家更合适。和前面提到的几位艺术家相比,卡森没有太多的强烈的情感从画面中流露出来,是个理性的艺术家,他的重点就是如何把画面效果处理成自己想要的结果。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画更适合去作为案例研究。
“我喜欢一笔一笔就能在面部表情中创造出如此微妙的变化。”“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脸上和手上。”[3]他笔下的人物皮肤走笔特别流畅,并不是光滑或者油腻,就是很完整,一气呵成的流畅感。卡森处理人物和背景的方式非常有个人特色,那种相互交融有彼此分离的感觉表现了他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
卡森的油画,强调色彩和光线的关系,笔触充满质感,而且充满了复古的风格。比起线条的节奏感,卡森更擅长块面的节奏感。他的作品中色彩块面很整体,同时不同部分虚实拉的很开,这种处理带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可以看出画家在十分仔细的思考画面的构成。
中国的艺术家毛焰则在氛围上把握的更佳,标志性的灰调子和他的朋友托马斯,元素简单画面却又耐人寻味。他在自己的绘画道路上一点点的丢掉了那些学院派的东西。在保证氛围的同时,优秀的画家画面中一定是有很微妙的节奏变化,毛焰画面中那些或细小或大块的白与黑并不是空穴来风的,画家对于自己画面中的节奏变化的高度把握,是很多次的尝试所积累下来的经验。
架上绘画的节奏和氛围其实更多的是为情感服务,强烈的和微弱的节奏关系一定是有很不一样的感官。作为一种平面艺术,其基本规律依旧是不变的。,当代艺术家也需要把握好画面的平衡。艺术家应避免作品出现苍白无力,把什么样的节奏放到什么样的环境中也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要认真分析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涂鸦艺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当代最伟大女性艺术家杜马斯:情绪与图像的转化》[OL].艺术中国,2014
[3]张卉、赫英海《美国当代顶尖画家迈克尔·卡森油画作品欣赏》[OL].人民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