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
2018-08-19李世明
李世明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基础工程施工工作,主要因为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直接决定上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所以,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先进的基础施工技术,提高工程建设效果。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影响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施工期间,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发生严重的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难以保证结构施工质量。
1.1 基础地基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基是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旦地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将会引发水利工程上部结构滑坡现象,严重影响整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且在地基结构出现问题之后,将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不仅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还会导致工程结构出现严重问题,无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果。同时,工程施工企业在地基施工中,如果各类结构施工程序不能满足设计规定,将会引发工程突发事故,增加施工企业的风险成本,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基础地基渗漏影响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基渗漏问题较为常见, 严重影响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因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 相关部门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活动, 无法制定完善的管道管控方案, 导致出现地基渗漏现象, 甚至会发生管涌问题, 严重影响整体地基结构的施工效果, 导致工程施工安全性降低, 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难以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 严重影响其长远发展与进步。
1.3 地基沉降影响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 经常会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 在微小沉降的影响之下, 会导致发生地基变质的问题, 长此以往, 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利用科学方式应对地基沉降问题, 将会出现地基结构变形的现象, 导致结构倾斜, 地基结构的强度降低, 刚性削弱, 从而导致工程主体结构抗震能力降低, 为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2.1 锚固技术的应用措施
锚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 较为常见的基础技术之一, 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性能, 优化施工体系。在应用锚固技术期间, 需要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一方面, 施工企业需要科学使用锚杆施工方式, 明确锚固的规格, 按照相关规定, 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 施工企业需要消除锚固技术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通过合理方式提升施工工作的有效性, 增强工作成效。
2.2 预应力管桩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中, 结构稳定性较为重要, 施工企业需要做好预应力管桩基础施工工作, 提高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首先, 施工企业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工程建设要求, 掌握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技能, 减少工程建设的风险, 优化工程建设机制。其次, 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建设要求,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最后, 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锤击施工技术, 合理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 对其进行处理, 在静压方式的支持之下, 延长基础工程的使用寿命,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3 水泥加固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 需要科学应用水泥加固技术, 对基础工程结构进行处理, 在提高结构性价比的基础上, 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在使用水泥加固技术期间, 需要在水泥干燥之后, 提高基础结构的物理强度, 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性能, 达到预期的施工目的。同时, 施工企业需要增强水泥强度, 利用合理的方式, 对工程墙面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表面密度, 以此增强其抗渗漏能力, 但是, 在使用水泥原材料期间, 企业需要注重管理工作, 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 减少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提高其工作水平。
2.4 软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科学应用软土施工技术, 提高施工工作质量与可靠性, 满足基础结构的施工要求。软土施工技术, 主要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软土地基中, 通过地质改造方式, 提高基础结构施工强度与刚度, 防范水土流失问题,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成效, 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同时, 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科学应用压实的方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对软土进行有效的压缩, 明确设计思路与要求, 提高整体施工结构的施工成效, 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保证其工作质量规范要求。
第一, 换土方式。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换土方式对软土基础进行处理, 就是对淤土层进行全面的处理, 利用强度符合相关规定的土壤对其进行置换处理, 例如:粗砂土、灰土、砂壤土等, 可以有效提高基础结构的稳定性, 增强工程施工效果, 满足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结构的建设规范。
第二, 强压方式。强压方式的应用, 需要施工企业利用泥炭、粉土、黄土等结构对水利水电基础结构进行处理, 将压实锤悬挂在一定高度之内, 在自由落体之后, 提高压实效果, 增强结构稳定性。
第三, 旋喷方式。施工企业在处理软土地基期间, 需要科学应用旋喷方式, 避免出现地基渗水的现象。在施工期间, 需要科学选择旋喷机械设备, 将机械设施的喷嘴放置在基础土层结构中, 缓慢地提高喷嘴, 通过压力喷射水泥与固化浆液, 提高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在水泥与固化浆液、土体之间相互作用之后, 结构紧实性与稳定性之后, 可以增加基础结构强度与密度, 防止地基渗水问题。
第四, 振动水冲方式。此类施工方式的应用, 与换土法较为相似, 具体操作流程为:利用振冲机械设备, 对基础结构进行钻孔处理, 再利用碎石机械设备, 对其进行回填处理, 然后压实地基结构, 以此提高其强度与刚度, 满足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目的。
第五, 灌浆方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在软土地基处理期间, 需要科学应用灌浆方式, 将建筑原材料混合在一起, 在浆液处理的情况下, 提高其固化特性, 遵循相关液压、气压与电化学原则, 将混合浆液等材料, 灌注在基础结构中, 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固性, 还能增强工作成效。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浆材料、泥砂浆材料、化学浆液材料等, 将其混合在一起, 有利于提高基础结构施工成效。
第六, 加筋方式。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加筋方式处理软土地基, 提高地基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施工方式就是利用土工材料, 提高基础抗拉性能, 在基础结构中埋设土工材料, 加大软土与加筋材料的融合力度, 在组合成为整体结构之后, 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强度, 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规范。一般情况下, 在软土地基处理期间, 加筋方式的應用, 可以减少地基变形等问题,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5 深覆盖层方式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需要科学应用深覆盖层处理方式, 提高基础结构的施工质量。对于深覆盖层而言, 主要就是在基础结构泥石堆积层或是碎石层中, 存在土质松散、渗透性较强的结构, 经常会出现结构变形的现象, 深灰会发生渗漏问题, 严重影响结构的施工效果。通常情况下, 深覆盖层不可以全部挖除, 施工企业需要利用科学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 需要建设防渗墙结构, 铺设质量符合相关规定的防渗土工膜。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利用灌浆方式, 对碎石进行处理, 使其成为稳定性较高的整体结构, 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同时, 在施工中, 需要对深覆盖层进行压实处理, 以此提高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
3 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结构施工期间, 企业需要科学应用先进的技术, 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 根据相关工作要求, 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方案, 明确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益, 避免出现结构稳定性问题。
参考文献:
[1]贺仕能.试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