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求职,需要小心的雷
2018-08-19文熙
文熙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每年毕业季,招聘骗局总是层出不穷。据统计,刚毕业的应届生在找工作时,平均都会遭遇3 次骗局。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在投递简历找工作和面试时,需要注意哪些坑呢?
1.冲着高薪去互金企业,小心平台雷了再次失业
有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的金融行业一直维持在较高的薪酬水平,员工年平均薪酬主要集中于10万元至15万元。除了传统的银行、证券、期货等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以门槛相对较低、高薪吸引了很多毕业生的眼球。殊不知,目前正是互金行业动荡期,很多平台不断爆雷跑路,想要投简历应聘的你,很有可能冲着高薪去的互金企业,结果平台爆雷了,入职后再次失业。
2.许诺高薪,但得花钱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
曾经有个搞培训机构的人,以招聘的名义吸引求职者。一方面打压面试的人:“你连个像样的项目都没做过,你这个技术不行啊。”一方面许诺入职后的高薪资、高福利:“这个岗位平均工资13000元,还有股票期权,一旦上市,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呢,你得先花8000元去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年轻人嘛,要舍得自我投资。”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套路还有很多。
现在的培训机构非常多,打出招聘的幌子,实际上不是在招聘,而是在招学生,任职要求低,什么样的都收;收了之后就说你经验不够,需要培训几个月后,保送你去某某公司工作,月薪多少,等等。付完款,培完训之后,要么失联,要么踢皮球,总之没人管。
3.活少钱多福利好?天上不会掉馅饼
“每单任务只需5分钟。”“任务酬劳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时,轻松过万。”这样的招聘广告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而且大多以“刷信誉”“刷单”“打字”这类简单、人人能做的工作内容为主。难道钱真的这么好赚吗?当然不是,这些基本上都是网络招聘诈骗。
这类骗局的主要特征就是“活少钱多”,不法分子以此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应聘。一旦求职者与其取得联系,不法分子便会发来工作申请表和工作流程介绍,要求受害者在网上购买商品、为其刷信誉,并承诺在付款好评后,马上返还本金和佣金。而实际情况却是求职者一次一次真金白银的支付,却从没见到本金和佣金的发放。当受害者发现上当时,不法分子早已人间消失。
4.巧立名目收费,骗钱没商量
据了解,现阶段一些虚假单位在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其鼓进行招聘,在骗取多位应聘者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的虚假招聘手段也在不断地增加。比如,在面试或录取过程中,有的公司或中介机构会要求应聘者交纳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推荐费、注册费、信息费、培训费、体检费等名头繁多的费用,承诺入职、转正就退还,或折算成工资,日后发放。往往当受害者发现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不要相信任何事先就要求交钱的工作,承诺高薪或退还的都是诱骗伎俩。通常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需要进行考试的招聘外,招聘企业是不会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之类费用的;一般企业的入职体检也不会向应聘者收取费用,而是由体检者自行选择体检单位进行;同时,企业在招聘中通常也不会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总之,一旦遇到要求收费的招聘企业,就一定要当心了,很有可能是碰上了招聘骗局。
5.线上投简历,被套取个人信息
向心仪的企业投递简历,是求职过程中最基本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了。可是,现在有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精准的求职者信息,往往会在网上发布各种各样的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前来,从求职者递交的海量简历中,精准获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这是找工作时最常见的一大坑。
这些看似普通的简历包含着丰富的个人信息,在不法分子眼中无疑是巨大的“财富”,不法分子在套取到这些信息后,或进行贩卖或直接进行电信诈骗等非法活动,从中牟利。因此,这些不法分子为了能够大量获取求职者的简历,往往打着“名企”“高薪”等幌子,在网络上进行招聘,实际上招聘是假,套取个人信息才是真。
大家在网上进行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还要注意查询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对招聘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同时,简历中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可以模糊处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挂羊头卖狗肉,当心落入陷阱
一些单位为了吸引求职者,职位、薪资水平的标注上会远远高于行内平均水平。但一入职才发现,实际待遇与当初描述差距很大。或者是,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按照职位招聘,但毕业生报到后,却被安排到其他岗位,致使学非所用。
“挂羊头卖狗肉”是网络招聘诈骗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伎俩。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大面积撒网,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而且这些岗位都是收入不菲,待遇优渥,并不断邀请求职者进行面试。但当求职者真正进行面试时却发现,实际与网上发布的信息完全不符,如明明应聘的是销售,结果却变成了拉人头的传销。而当求职者发现被骗,要求解约时,却又被要求支付高额的违约金,还有可能被限制人身自由。
所以,大家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待遇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个公司的规模、人员构成、内部薪资结构等等,防止上当受骗。一旦发现招聘企业有疑似传销的行为,要马上终止工作,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