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青春的旋律谱写未来的乐章

2018-08-19梁若萌

音乐爱好者 2018年8期
关键词:西拉郎朗学者

梁若萌

2018年,伴随着激烈的初赛角逐在柏林落下帷幕,三年举办一次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又迎来了一轮新的旅程。与往届不同,今年的大赛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在致力于为钢琴家们提供竞争舞台的同时,还携其新任“全球大使”郎朗,在钢琴普及与教育领域投下了新的火种。

承载着“让每一个人都拥抱音乐”的希冀,在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官方的不懈努力下,一个全新的大赛组成部分——第一届“利兹钢琴艺术节”应运而生。除历届大赛的获奖者以外,艾米尔·西拉杰(Amir Siraj)、郭紫尧与陈孟骞这三位由郎朗亲自挑选并给予指导的“郎朗青年学者”,代表“未来的演奏家们”也一同出现在艺术节的节目单中。他们即将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展现属于年轻一代的光彩。

“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大赛‘让每个年轻人接触音乐这一愿景与我一直坚持培养年轻音乐爱好者的做法产生了共鸣,这就是我对承担利兹国际钢琴比赛全球大使这一项重任充满激动与热情的原因。”郎朗对自己的新“身份”如此描述道。对于郎朗的音乐造诣,几乎所有人都略知一二,但可能没有太多人了解,由郎朗一手创立的“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这一致力于发掘、培养艺术家与普及音乐艺术的组织在这些年里为国内外的音乐舞台输送了多少耀眼的新星。以郎朗“鼓励下一代热爱音乐”的信念为宗旨,成立于2008年的“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每年从全球百余名天赋禀异的青少年中挑选出三到六名十六岁以下的“尖子生”,为他们提供指导与演出的机会,最终使他们真正成为肩负音乐未来的“郎朗青年学者”。历经两年锤炼,以成熟的“青年钢琴学者”身份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艾米尔·西拉杰、郭紫尧与陈孟骞在今年收到了来自利兹国际钢琴比赛的特别邀请。他们将短暂地离开美国,踏上英国的土地,进入校舍与孩子们分享对音乐的感悟,探访社区给人们献上温馨,登上音乐厅舞台展现他们的独特魅力,在这个绚烂的英伦夏季,用琴声不断地拉近他们与世界的距离。

“五次进出卡内基音乐厅”“曾为韩国总统与加拿大总理演奏”,在这个“艺术家年轻化”现象已不再少見的时代,外界琳琅满目的机遇和资源不断敦促这些“天才们”登上金字塔的塔尖。这三位刚满十八岁的“青年钢琴学者们”也一样,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千百万琴童们梦想的非凡“战绩”。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天赋”有时候仅仅是一个标签,而成功也没有绝对的公式。和每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一样,他们在朝圣的道路上都遭受了艰辛和坎坷,而三位年轻演奏者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求、热情与坚韧才是真正注定他们不平凡的原因。

无法抵挡的“化学反应”

正如大多数琴童一样,“学者们”在自己的孩提时期就已经表现出对钢琴的浓厚兴趣了。对他们来说,回想与钢琴的初次相遇,就像是一场不经意间的偶然,似乎是命中注定一般,即使他们不去刻意寻找,也会发生。自两岁开始就在姐姐们的影响下接触钢琴的艾米尔·西拉杰回忆道:“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奏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我最难忘的演出之一,我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荣耀感完成了那场演出。”

除了沉浸在浓厚的音乐环境中以外,真正让这些幼小的心灵爱上钢琴的原因更多的是琴声为他们带来的享受感。正如巴伦博伊姆所说,音乐家使用音乐呈现他们的观念和情绪,就如说话本身,都是人天生而能的事。当时,年仅三岁的郭紫尧经常爬上琴凳,在键盘上进行“即兴”演奏,只是因为这样的举动能够给她带来兴奋感,像是一种无法被控制的化学反应一样。“家人都说我很享受这样的举动,尽管我对此没有任何记忆。”

比起西拉杰和郭紫尧,陈孟骞是三个人中最晚开始学习钢琴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钢琴与生俱来的直觉。“最初,我只把钢琴视为一个玩具,我感觉那只是一个发出美妙声音的黑色盒子,但最终我发现这个黑盒子是我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这种感受带给了陈孟骞对演奏者与听众关系方面的思考,他认为,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犹如一张崭新的字母表,能够帮助演奏者突破词汇的限制,探索音乐语义的无限可能性。比起使用精准的语言描绘给音乐语义带来的界限,从轻触琴键的那一刻开始,演奏者就已与观众建立了无限的联系。就如陈孟骞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加与音乐认知的深入,这种通过钢琴带来“享受”和“交流”的潜意识反应依然在“学者”们的身体中流动,结合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使他们能够将这种原始的感知利用起来,转化为一种探索音乐语义的工具。郭紫尧另辟蹊径,将这些本能运用到音乐的创作方面。她说:“每一刻在舞台上触摸琴键带来的颤栗感能够帮助我更有效率地构思华彩乐句(cadenzas)的创作,有时候这让我感到自己既是一个演奏者,又是一个作曲家。”

走出心灵舒适区

2016年是三位年轻演奏者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从百余名同龄人递交的“郎朗青年学者”申请中,他们脱颖而出。这代表着在成为“学者”的这两年间,他们要努力验证外界对“这一代最有前途的演奏者”的希冀。十几岁,正是一个尽情挥洒青春,探索新鲜事物的阶段,却要因为繁杂的学业与紧张的练习而面临双倍的压力。“但不得不说,压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需要做的只是在这里面找到一个平衡点,并把它转化为激励因素,让我继续前进。”郭紫尧作为三人中唯一的女孩子,表现出十分开放的个性,虽然在她年纪更小的时候,她的害羞和腼腆使她错过了很多与大师交流的机会,但在不断遇到各种有趣的艺术家并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她发现,随时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并接受他人的想法,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突破限制她的围栏。不仅是郭紫尧,陈孟骞在走出心灵舒适区的道路上也经受了一番磨练。保持自我接纳的心理是他一直在练习的一件事情。他解释:“当你演奏时,最难突破的是心理而不是技术。在舞台上,太多人试图带着完美主义的态度去呈现作品,但他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果演奏家不承认自己的音乐,观众也不会。”

不同于郭紫尧与陈孟骞对突破内在精神世界的关注,西拉杰,这位土生土长的波士顿人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尝试新的音乐领域方面。“我总是喜欢将我的艺术界限拓展到新的音乐形式中,特别是挑战一些现代音乐。”作为现代主义音乐的热衷支持者,西拉杰在过去多次与现代主义作曲家合作进行了世界首演,其中包括史蒂芬·费根鲍姆(Stephen Feigenbaum)、马丁·爱泼斯坦(Marti Epstein)与威廉·博科姆等众多热衷于将流行音乐的观众转化为古典音乐粉丝且具有冒险精神的作曲家们。这些经历被西拉杰描述为接触未知世界的新鲜途径。

始于卡内基

2018年1月26日,在卡内基威尔演奏廳的舞台上,三位年轻人为自己短短两年的“学者”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就在同一天下午,在卡内基音乐厅的另一个舞台上,与郎朗和多个特邀嘉宾一起,“学者们”又为一场风格迥异的“格莱美致敬古典音乐——庆祝伦纳德·伯恩斯坦的遗产”音乐会留下了精彩的音乐瞬间。以伯恩斯坦的《老实人》序曲为开场,几位年轻演奏家对这段朝气蓬勃的旋律进行了全新的改编与诠释,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自信与投入,已经颇有成熟钢琴家的风采。事实上,他们已经不止一次踏入这座伟大的音乐殿堂了。虽然卡内基音乐厅并不是他们的终点,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个舞台是他们走上职业演奏家道路的起跑线。与卡内基音乐厅的缘分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珍贵的经验和荣耀,而且为他们对个人艺术风格的思考和塑造方面奠定了基础。

就在完成学徒之旅的前夕,西拉杰收到了一份“重量级”的消息,足以改变他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者的职业道路。1月18日,施坦威(Steinway)宣布艾米尔·西拉杰正式成为“施坦威青年艺术家”。这项消息表明了作为一个追求职业钢琴家身份的演奏者,西拉杰的才华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肯定。回忆这条交织着辛勤与喜悦的朝圣之路,卡内基音乐厅的轮廓依然清晰地伫立在他记忆的始端。当时,年仅十岁的他获得了“美国艺术节”(AFAF)国际比赛大奖,由此赢得了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的机会。从那一次开始,卡内基音乐厅与西拉杰成为了“老朋友”,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三入卡内基,而他的表演也在不断的打磨下变得愈加富有标志性。“温柔但又充满了激情”是媒体对西拉杰演奏做出的评价。李斯特、肖邦、贝多芬……虽然西拉杰对自己在曲目的选择上有着十分开放的态度,但他总是能够精准地表达作曲家原本想要带给观众的感受。“我一直试图成为一个细致入微并富有表现力的演奏家。”他对此表示。对于西拉杰在这一目标上的努力,其他人是有目共睹的。评论家曾对他在“克莱本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中对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的呈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身着一袭黑色正装,从他最初的音符开始,贝多芬就已经非常的‘贝多芬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每次乐段间的反复都会做不同方式的情感处理,这让观众感受到了更强大有力的激情。”西拉杰认为音乐家寻找自身艺术风格的要点是理解作品的方式,他解释道:“我喜欢对一些难以理解的作品进行从简处理,直观地研究它们最基本的结构,从中我可以通过思考,将这些艺术作品中的原始动机转化为更加复杂的形式。”

陈孟骞同样珍惜这些过往的演出历程。2008至2012年,四次出入卡内基音乐厅的他将自己的演奏风格慢慢打磨、抛光,成为了一颗耀眼的钻石。尤其是他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组曲《讽刺》上的表现令所有人印象深刻。每一个变奏片段都被他赋予性格,尖锐的不协调音被他表现得生动而充满了画面感,他在舞台上的表现力还颇有郎朗的精髓。陈孟骞认为他之所以能够精准地把握自己的音乐性格,是因为他喜欢从周边的事物中汲取灵感并创造联系。他说:“在我播放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时,我会看着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作品,一种共同的联系会在一种相似的文化氛围下产生,这能够帮助我看到音乐中的线条和色彩。”

然而,卡内基这一“地标”在给他们带来如此多的机会与荣耀的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感伤与不舍。这群携手完成最终的“学者乐章”的年轻人们,对两年的朝夕共处充满了感激。郭紫尧在她的“脸书”中写道:“除了在卡内基音乐厅连续演出两场外,我想不到还有其他任何更好的方法来总结这两年的心路历程。我会永远珍藏这些美妙的回忆。”

音乐是生活的“良药”

没有人止步于当前的成就,三人对音乐的热忱使他们在其他领域中也成为了强者。西拉杰现就读于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精于课业的他时常在《哈佛政治评论》上发表有关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文章,有时他还会写一些对当下政局的评述。你仿佛能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看到十八世纪大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的影子,一位古典音乐界中拥有最高天文学成就的传奇人物。“尽管哈佛大学对学生的课业有着极高的要求,我也会时常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我发现,音乐本身就是缓解压力的良药。换句话说,是学习钢琴造就了我的自律、创新以及让我快速适应生活中不同情况的能力。”除此之外,西拉杰还参加了阿卡贝拉合唱团等。在他的生活中,练习钢琴留下的良好习惯使他学会了更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郭紫尧与陈孟骞也分别在美国与哥伦比亚深造。郭紫尧这个总是带着甜美笑容的女孩将她的精力同时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如同她指尖下的柴科夫斯基那般优雅,她婉转的歌喉也沁人心脾。“如果我是一名老师,我告诉学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生活就在音乐中,你要学会去享受它,否则一切刻苦的练习都毫无意义!”为了实践这条理念,郭紫尧在空闲时常去剧院欣赏戏剧与音乐会。她还经常与同学探讨和排演歌剧中的场景,以此来深化对古典作品的理解。在生活中,除了让音乐催化自己的热情以外,这个女孩也有着幽默的性格,当提及休息日要做的事情时,她的回复是:“吃一顿大餐!”

与郎朗一同回馈社区

“郎朗对我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启发。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教育家,也是古典音乐的中坚力量。他致力于通过古典音乐帮助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以一种我从未思考过的方式影响着世界。”当被问到“郎朗青年学者”这个头衔对他们的意义时,三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郎朗和他的基金会在通过古典音乐回馈社会方面的贡献。2008年,从“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成立之初开始,致力于音乐教育并激励下一代音乐爱好者和表演者始终是这个国际音乐组织的目标与任务。过去的十年中,通过郎朗个人、青年演奏家以及志愿者们的努力,“传递音乐”(Play it forward)、“灵感的关键”(Keys of inspiration)等针对贫困小学、医院、康复中心、收容所、社区中心等群体的公益回馈项目,为成百上千渴望音乐的人们带去了振奋人心的体验。其中,参加“传递音乐”项目尤其使“学者们”记忆犹新。在每一次活动有限的九十分钟内,旋律、节奏都成为了表达艺术自我的催化剂,催促着“学者们”尽自己所能向观众传达与分享声音带来的愉悦感受。对于音乐与改变社会关系这一论题,西拉杰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有着深刻的思考。“我希望音乐家能够利用音乐的普遍交流特质来弥合人与人之间的鸿沟。”事实上,西拉杰对于音乐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一直有着强烈的兴趣,他曾与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组织的“从头开始”(From the top)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合作,为布鲁克林的贫困家庭举办了“用音乐换取食物”(Music for food)音乐会,还在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教堂为一千五百个病房中的病人献上音乐。他解释说:“音乐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超越了社会、经济、政治、地理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或缩小种族间的隔阂。因此,我看到了利用这种力量来帮助促进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这种巨大的可能性在陈孟骞的思想中被定义为音乐在特殊语境下的功能。他表示:“没有特定的语境,艺术意味着失去其意义。如果一个社区为音乐提供了一种背景,通过音乐与背景故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可能会变得更加深刻。”毫无疑问,陈孟骞的家人激发了他对音乐与回馈关系的认识。他回忆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演奏,是在他的家乡中国与自己的妹妹一同为家人与朋友们表演。“这是一种独特的回馈方式,我能从中感受到回报与感恩的快乐,这加深了我与家人的亲密感。”

在即将到来的利兹钢琴艺术节中,“让所有人感受音乐的力量”是这些年轻人想要向全世界传达的信息。为此,在英国逗留的近半个月内,他们不仅会在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以新颖的“快闪”方式激发年轻人的热情,还会进入社区为痴呆症患者与需要特别关注的人带去治愈。三位年轻人说,自己对探索音乐作为交流工具的用途方面还会投入更多的思考,以音乐的独特感染力将人们凝聚、疗愈与激励,并为这个世界不同的群体带来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填补人与人之间观念的鸿沟。

“郎朗青年学者”简介

艾米尔·西拉杰(Amir Siraj)

艾米爾·西拉杰(Amir Siraj)有着“美国总统学者奖艺术学者”、“施坦威青年艺术家”与“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青年学者”三重身份。他于2018年1月在卡内基音乐厅参加了“格莱美致敬古典音乐”演出,并于3月与波士顿交响乐团进行了首次合作。他曾在华盛顿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迈阿密新世界中心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等场所表演。西拉杰曾获得哈佛音乐协会、考夫曼国际青年钢琴比赛等多个大赛奖项,并担任波士顿流行乐团、昆西交响乐团、大都会交响乐团和中西部青年艺术家交响乐团等多个乐团的钢琴独奏者。他是2016和2017年全美青少年艺术比赛的赢家,曾被特邀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乔丹大厅进行演出,也曾为韩国总统和加拿大首相等杰出人物表演。此外,他还参与了包括“用音乐换取食物”、马萨诸塞总医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等慈善机构的项目。西拉杰现就读于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系,并在最近与郎朗一起参加了DG唱片公司的录音。

郭紫尧

现年十七岁的郭紫尧就读于朱利亚音乐学院预科钢琴与美声双专业。自六岁起,她就开始参加包括华盛顿少年钢琴比赛在内的多个洲际、地区性与小型国际比赛并获取优异成绩。十一岁时,她被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授予“青年才俊特别奖”。多年来,郭紫尧一直活跃在广播电台和音乐厅的舞台上。八岁时,她的演奏录音被纽约古典音乐台在“少年音乐家展播”节目中播送。十三岁时,她以钢琴独奏与个人专访的形式参加了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节目的录制。郭紫尧以不同钢琴比赛第一名获奖者身份,登上过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美国国务院(华盛顿特区)、芝加哥千禧公园等多个舞台,并于2016年在世界著名钢琴家兼指挥家巴里·道格拉斯(Barry Douglas)的指挥下完成了与美国沃斯堡交响乐团的合奏。2018年,受利兹国际钢琴比赛邀请,郭紫尧于5月底在英国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

陈孟骞

除“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青年学者”身份外,陈孟骞还是“杰克·肯特·库克青年艺术学者”(Jack Kent Cooke Young Artist)。自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以来,他多次荣获西南青年音乐节钢琴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他于2012年获得AADGT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金牌,并于2013年被选中参与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青年艺术家培育节目。此外,他最近在格兰戴尔钢琴比赛中获得了白金奖。在过去几年中,他不仅于纽约卡内基威尔演奏厅举办了五场演出,还在中山市中山文化艺术中心和纽约长老会摩根士丹利儿童医院举办了两场慈善音乐会,并且同郎朗一起参与了DG唱片公司的录制。

猜你喜欢

西拉郎朗学者
“郎朗山艺行”活动掠影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郎朗背后的那个男人
塔克西拉佛教遗址发掘历程述论
我和郎朗
学者介绍
Force-Based Quadrilateral Plate Bending Element for Plate Using Large Increment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