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非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与建设的贡献

2018-08-19杜福磊

中州学刊 2008年6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贡献散文

杜福磊

摘 要: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科学地界说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关键、使命价值和自己的“散文美文观”,建构了自己系统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努力实践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的创新发展,对新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起到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林非;散文;理论研究;理论建设;贡献

中图分类号:I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6—0247—06

林非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型散文作家和理论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在成为鲁迅研究专家的同时,又开始关注于散文理论的研究和散文创作,学术成果丰硕且成就卓越。曾先后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中国现代散文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散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散文的使命》(漓江出版社,1992年)、《读书心态录》(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治学沉思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散文新论》(中华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林非论散文》(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等10多部重要理论著作;并先后出版了诸如《林非游记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春的祝愿》(海天出版社,2002年)、《离别》(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林非散文选》(广州出版社,2000年)、《西游记和东游记》(重庆出版社,1991年)、《令人神往》(成都出版社,1993年)等10余部散文作品集;陆续发表了研究散文理论的上百篇学术论文,成为新时期中外文坛上令人特别瞩目和标举的学者兼作家。

通览林非30多年来的散文理论研究成果,其研究视野涵括了现当代散文本体理论研究、散文审美鉴赏与批评研究、散文史研究三大领域,具有多方面卓越的理论建树,建构了自己系统完备的现当代散文理论范畴体系,为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新时期我国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笔者认为,林非对我国现当代散文本体理论研究和建设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准确地界定了散文研究的特点

林非认为,散文研究不同于小说和戏剧,不像小说和戏剧那样容易被捕捉。“这是因为小说和戏剧所取得的成就,往往集中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方面,所以对这些文学样式的研究,也往往集中于分析它们达到了什么样的典型程度,着眼于性格和典型这些环节,阐述这些性格和典型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进而分析它在人物心灵中的反映,因此比较容易作出层层深入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分析。”①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分析、对戏剧场景结构的分析、对人物行动和心理因素的分析等,也即将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艺术构思的分析自然而然地有机结合起来了。林非认为这是小说、戏剧研究的思路和特点。

林非从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出发,认为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交融,但二者交融的程度又很不一样,“客观因素较多,居于主导地位的,就形成为再现型的史诗类作品,它包括小说、戏剧和叙事诗”,这类作品“主观的感情色彩渗透于对客观生活的再现中间,其宗旨是在于对自己着力描摹的客观社会生活,作出充满倾向和激情的评判”,因此,“典型”这个美学概念就成为衡量这类再现型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②。那么,“主观因素较多,居于主导地位的,就形成了表现型的抒情性作品,它包括散文和抒情诗”,这类作品客观的社会生活图景反射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其宗旨在于引出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的抒发。那么对这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抒情诗),就不适宜用“性格”和“典型”的概念,作为衡量它成功与否的尺度了③。

那么,散文和抒情诗成功与否的衡量尺度主要是什么呢?林非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由于诗歌和散文占据了重要的“正宗”地位,所以对诗歌和散文的研究始终受到重视,从钟嵘的《诗品》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众多的研究者曾先后提出过诸如“兴趣”、“神韵”、“性灵”、“气”、“境界”等说法,都注重探讨了作家主观的情思和涵养问题;王国维的“境界”说对这一点阐释得就更完满了,诸如“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论,充分注意到了“真景物”的客观,反射于“真感情”的主观精神活动的过程,说明了散文和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尽管也观照客观,却侧重于表现作者主观感情的本质特征,因此从“文气”到“境界”这种探讨其主观感情表现的艺术尺度,就成了中国美学中的重要概念。由此,林非提出,如能“抓住客观反射于主观感情活动过程中的‘境界这类概念,就可以说是掌握了散文研究的关键问题”④。并认为杨朔谈论自己的散文创作追求“走进诗的境界”(《海市·小序》),是说出了散文与诗歌创作的同样特征,是很有眼光的。

在认识了“境界说”这个散文研究的本质问题之后,林非又很有见地地提出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说”,即提出了散文创作要达到应有水准的“四个目标尺度”。笔者概括归纳如下:1.散文创作的最高任务是追求侧重于抒发真情实感的艺术境界,“一切出于真挚和至诚才是散文创作唯一可走的路”⑤;2.散文创作要率直和诚恳地进行内心生活图景的展示,真诚地打开自己的心扉,“虚假是散文的大敌!雕琢和造作会使散文受到致命的损伤”⑥;3.散文创作应该充分强调深沉思考的内涵,“趋于成熟的激情,必然会通向深沉的思索”⑦,思考与真情实感、思考与内心生活密不可分;4.散文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靠语言的本身光泽,散文的语言“应该具有流畅、单纯和洁净的美质”⑧,并饱含着思想和感情激流的渗透。林非认为,“如果能够抓住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艺术境界,抓住各种层次的内心图景,抓住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抓住语言的散文美这四种尺度”⑨,就可以把握住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了。

二、系统地建构了自己完备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

在散文本体理论研究中,进行系统性的理论范畴体系建设,为新时期散文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方面林非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林非认为,“在散文研究领域中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建设,无疑会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应该解决散文的范畴论、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和批评论这些问题”⑩。林非的散文本体理论研究的成就,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五大方面,也即由“五论”构成了林非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的框架。

1.散文的范畴论。林非认为,“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散文创作究竟包括哪些领域的问题”(11)。他全面审视了中国和国外对散文范畴领域各种界定的状况之后,提出了对“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更为科学和准确的界说。他指出:“广义散文则以议论性或叙事性为侧重,在不同程度上融合抒情┬浴…就广义散文领域而言有杂文、政论、学术小品、序跋、回忆录、人物特写、报告文学、传记文学这些体裁。”“狭义散文以抒情性为侧重,融合形象的叙事与精辟的议论……就狭义散文领域而言有小品、随笔、游记、日记、书信这些体裁。”(12)林非提出的“散文范畴论”可贵之处在于:他依据散文侧重于议论、叙事或抒情三种基本功能,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散文的基本范畴做出了较之以往更为全面、科学和清晰的界定,并对其各自所包括的具体文体范畴等,都给予了明确的阐释,所以,他的散文范畴论,准确地概括了散文理论研究的对象、任务和范围,很好地解决了散文理论研究首先要弄清楚的根本性问题。

2.散文的本体论。林非认为,“其实质就是要说明散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对它的特征作出科学的阐述”(13)。林非始终强调,准确认识和把握散文的本质特征,是提高散文创作自觉意识和把握散文创作审美规范的根本问题和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散文研究的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他在自己的论著和多篇论文中多次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其中最为精要的概括是,“散文是一种充满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14),“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15)。由于散文是一种侧重于表现作者内心体验和内心情感的文体,所以他极力主张散文创作“必须洋溢出主观和个性的色彩,以真情实感去直面人生,要无拘无束地自由挥洒,兴之所至地抒发与叙述,从明朗和丰盈的文采当中,冲击着内心深处感情与思想的漩涡,表达出对社会人生的许多深刻见解”(16)。应该说,林非的理论见解,是在对古今中外散文创作实践经验予以科学总结,对散文文体观念进行理性辨析之后而得出的,因此,更显示其正确和独到;再者,他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对散文本质特征所做出的概括,体现了对散文创作内在规律性的深刻而又准确的揭示,所以,他的观点一经提出,就被当代散文界普遍认同。

3.散文的创作论。林非指出,“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更好完成它实现自己这种本体的写作问题”(17)。现实散文创作的最高任务、获得散文创作的高品位,到底应遵循什么样的创作原则和追求什么样的创作标准呢?这些是林非散文创作论研究的核心论题。

4.散文的鉴赏论。林非认为,“其实质就是要解决读者在对散文创作进行审美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动作用与整体水平的问题”(18)。林非在对散文如何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作出深入辨析后,提出了自己的散文审美鉴赏观:散文鉴赏必须着眼于对作家的主观世界和内在情致的把握,不能像鉴赏小说、戏剧那样“从性格和情节冲突中得到审美满足”,“不要去捕捉热闹的场面与曲折的情节”,而必须是在用心地咀嚼中去细致品味散文的精妙之处;散文鉴赏者要“充分注意识别是否具有散文美的语言”,认为这既是衡量作家和作品艺术水准的首要标志,也是衡量鉴赏水平的重要标志;散文鉴赏者与创作者要通过相互反馈,实现散文创作与散文审美鉴赏的良性循环;“相互反馈的良性循环,不仅可以促使散文创作得到繁荣和发展,而且还可以在广义散文的领域中间逐步提高整个民族精神的建设”(19)。应该说,林非的散文鉴赏观,道出了散文艺术审美鉴赏的本质性和关键点,值得我们珍视和遵循。

5.散文的批评论。林非明言:“其实质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与估量散文创作现状的得失,并且指出如何更好提高散文创作水准的问题。”(20)总览林非的散文批评观,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1)从散文本质特征出发,提出了四种批评尺度。林非认为,散文的批评必须从散文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准确和深入的进行下去。由此,他提出应该牢牢“抓住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艺术境界,抓住各种层次的内心图画,抓住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抓住语言的散文美这四种尺度,运用它们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断”(21),就能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分析和估量、批评和指点散文创作现状的得失,指出如何更好地提高散文创作的水准。(2)强调散文批评家应具有艺术鉴赏和审美感受能力。林非告诫人们:“散文批评确实应该从散文鉴赏中升华出若干有益于提高艺术技巧与思想主旨的理论观点来。如果缺乏鉴赏和审美感受能力这些方面的修养与素质,批评就必然是空洞甚至谬误了。”(22)(3)强调散文批评家应具有胆识与慧眼,具有思想家的素质。林非认为,“散文批评的胆识与慧眼,在于能否发掘散文创作中流露的若干新颖独特的艺术表现,并且指出它重要的意义,大力去加以发扬”;“还在于能否发掘散文创作中出现的若干新颖独特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思想光芒,并且指出其重要意义,大力去加以发扬……从而将散文创作的全部思想内涵引向社会思潮的深层和时代精神的高峰”(23)。笔者认为,这些都是散文批评的重要任务和目标。(4)强调散文批评应遵循微观研究与宏观把握相结合的原则。林非认为,“如果只研究散文创作中具体而微的艺术技巧问题,就不容易做到开阔胸襟和视野,向更高的境界迈步和升华;而如果只研究散文在文化学上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容易牢固地把握散文这种文学样式的堂奥,变成无源之水,必将流于空疏,因此,我主张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两个层面的紧密联系,主张宏观与微观这两种角度的完满融合”(24)。林非在这里深刻地说明了散文批评要遵循微观研究与宏观把握相结合的原则的正确性,林非的观点具有根本的启示性和引领性。

总之,由“五论”构成的林非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的框架,具有系统性、完备性、建设性和科学性的重要学术价值,在新时期散文本体理论的建设上,林非的理论贡献是标注史册的。

三、独到地提出了对散文何谓“美文”的认知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但对“美文”的全面内涵进行深入认知和阐释还显不够。也曾有些作家不太赞成使用“美文”的说法,“担心这会使得散文创作脱离现实与时代,而浮游于虚无缥缈之中”(25)。林非认为,这种担心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自然是可贵的,确有一些脱离时代和人民命运的散文作品“雕琢着苍白无力的美”,这种倾向无疑是应该反对的,然而绝不能为了要反对这种虚幻和苍白的美,就连“美文”也不敢提及了;相反应大力提倡健康蓬勃和高尚的美,散文作品如果缺乏这样的美,就无法透射出感染读者的力量。(26)基于此,林非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散文“美文”认知观:

第一,散文的创作和鉴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作者“必须在追求美的境界中间,去升华和提高广大读者的情操”(27)。

第二,最富有抒情意味和优美文采的狭义性质(散文)的“美文”,是全部(广义)散文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是“文学创作中美丽的奇葩”,它一般“包括小品、随笔和游记这些品种”(28)。

第三,着力创造真情实感的艺术“境界”是散文美的“核心”。林非告诫人们:“‘美文艺术的核心确实是在于真情实感,散文家如果能够充分把握自己这股真情实感的激流,不住地汩汩倾泻,肯定就会出现富有艺术光泽的绝唱。”(29)

第四,“文采斐然的语言美”是散文美的本质特色。林非认为,散文这种文体相对而言是较少讲究艺术技巧的,但这决不等于说散文就没有艺术上的严格要求,这种严格要求主要在于“写出一手文采斐然的语言”(30),因为散文“不太强调小说通常所具有的情节结构,不太强调戏剧通常所具有的场景冲突,不太强调诗歌通常所具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只要求有一种融入了情感的优美的语言,而这种要求又是很高和很严的。它所要求的这种融入了感情色彩的语言,最好是具有流畅、单纯和洁净的美,这通常就被称为具有散文美的素质”(31)。

第五,要在追求艺术技巧的广泛借鉴中融铸出自己的艺术个性美。林非认为,散文作为一种“美文”,在“充分注意文采与语言的前提下,适当地吸收其它文学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32)。他告诫人们:“真正迷人的散文作品,在追求艺术技巧的时候无疑应该做到广泛地借鉴与吸取,要放眼整个人类古往今来这部巨大的文明史,不管是传统的抑或新潮的,只要它含有美的素质,就都要接受下来融化于自己的艺术个性里面,使自己尽量表现出独创与新颖的美学原则来。”(33)为了有益的借鉴和吸取,他主张从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的角度,应“分别表现出现实主义的逼真与深邃,浪漫主义的浓郁情感与强烈氛围,现代主义的渲染内心隐秘和瞬间印象,让多种风格与流派的散文作品跟读者见面”(34)。关于散文创作追求艺术美的实质和要领问题,林非认为关键“在于通过自由挥洒的文笔,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眼光、情绪、思想和艺术描写方面的种种个性来”,他倡导散文创作要“始终是透过自己的眼光来观看,渗入自己的心灵来领略,运用自己的口气来表述,因此,它就处处都不能离开个性化的艺术张力,愈是表现出这样的眼光、情绪、思想和艺术风采,就愈会取得成功,愈是能够打动更多的读者”(35)。我们说,只有做出这样的种种努力,才能够是在散文艺术美的创造中融铸和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美来。林非的这些理论观点,值得我们很好地去领悟和运用。

第六,要追求和实现理想的散文美的境界。林非在自己漫长的研究生涯中,始终在思考和探求着散文何谓“美文”、何谓“理想的散文境界”问题。他卓有见地地提出了“最为理想的散文”的四个审美目标要求:“(一)最能够触发读者久久地感动的;(二)最能够唤醒读者回忆起种种人生境遇和自然风光的;(三)最能够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的;(四)最能够在语言的文采和艺术技巧方面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36)林非在这里所确立的散文审美目标,实际上正是散文创造美所要追求的一种永恒性的目标。

总之,应该说林非对散文何谓“美文”所作出的上述六个方面的独到认知,突破了传统研究中表面化、一般化的局限,确实是真正抓住了“散文美”的精要之义,实为难能可贵。

四、着力对束缚和损害散文健康发展的清规戒律进行澄清和涤除

林非在长期的散文理论研究中,始终重视对束缚和损害散文健康发展的许多清规戒律,认真地做澄清和涤除工作,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了他大量的精力。他的主要学术观点和主张有:

1.必须涤除禁锢和束缚人们创作思想的框子和格套。林非坦言:当代散文创作确实还存在不少必须改变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思想或艺术的路子还比较狭窄,不够丰富和多彩,不够广阔和深刻,也缺乏更为积极地去探索新颖独创的思想艺术途径的自觉意识。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过去长期存在着的各种框子和格套,还束缚着不少的同志,因此常常陷于自我封闭的境地,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习惯的轨迹运转,有意或无意地以过去几十年中的散文创作为圭臬,沿袭多于独创,模仿多于追求”(37)。为此,林非对其中影响最大、禁锢和束缚最多的“形散神不散”这种僵硬模式进行了充分的说理批评,认为其本意“要求作品的主题应该明确和集中,这本来也是一种合理的想法。问题是在于如果只鼓励这一种写法,而反对主题分散或蕴含的另外的写法,这实际上就是意味着用单一化来排斥和窒息丰富多彩的艺术追求,这种封闭的艺术思维方式是缺乏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所致”(38)。后来的散文创作实践也正说明,追求艺术的多样化,完全可以创作出“形散神不散”、“形不散神不散”、“形不散神散”、“形散神散”等多姿多彩的散文佳作。林非一贯主张:“千万不要给散文这种文学样式设置任何框子和格套,让它在生活的长河里,用广阔的触角去自由地探索,让它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表露出整个的宇宙客体和内心中的主观世界。”(39)正是林非此种理论主张的提出,打开了新时期散文创作思想解放的闸门。

2.倡导用充满独创性的精神去继承散文传统。林非曾指明:“对于获得过很大成就的‘五四之后的散文艺术,我们应该用充满独创性的精神去继承。过去我们在谈论继承这样的散文传统时,往往存在一种单纯地沿袭甚至是模仿的趋向,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近数十年来的散文创作,使它单一化和封闭化的面貌变得更为突出。”(40)为了拨乱反正,他告诫人们:“没有继承自然不会有独创,然而如果没有独创,也必然会继承不好的。应该具有一种自觉的懂得传统和超越传统的意识,才可能在心领神会地继承中获得高度的独创,才可能使我们的散文创作出现强劲的生命力。”(41)林非所主张的“用充满独创性的精神去继承散文传统”观点,是很有见地的,充分体现了珍视传统、合理继承、健康发展、立足创新、破除因循守旧的科学继承发展观,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3.倡导散文创作要不断突破旧规范、不断形成新规范。林非从考察中外散文史的整个发展趋势及其内在规律出发,强调“散文的素质本来就在于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地抒写”(42);认为散文在艺术追求上,“一元化必将停滞和僵化,多元化才可能取得发展和繁荣”。为此,他鼓励散文创作要自由地发展和竞赛,“与其追求自我封闭式的单一化和模式化,不如鼓励大家写出许多在体裁和风格方面都是‘四不像式的作品来,在不断打破旧的规范中,不断出现新的规范”(43)。他还主张散文创作“既吸收小说结构情节和渲染生活气氛的长处,诗歌简洁精致和直抒自己胸臆的长处;又吸收报告文学逼真犀利和激励心灵的长处,杂感文体议论风生和升华哲理的长处”(44)。我们说,散文创作如果能在对于新规范的追求中,不断突破旧规范,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定能不断地创作出大批具有高度审美水准的华采篇章。

五、着力推动散文表现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的追求,走向多样化的宽阔坦途

林非在长期的散文理论研究中,对散文创作在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追求上如何走向多样化的宽阔坦途问题,始终是十分关注和重视的。他认为,“新时期散文创作在艺术表现技巧和追求多种风格方面,同样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只欣赏一种艺术风格,只肯定一种文学流派,必然会使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变得狭隘、单调和枯萎。陷落在这种精神状态中间的任何一个民族,肯定会是不幸的,没有希望和前途的”(45)。同时,这“对于开拓和升华广大青年读者科学的散文观和健康的文化观,自然是十分不利的”(46)。对于过去长期以来演绎出的散文艺术追求方面的框套和局限性,林非的态度是:“我主张彻底打破它,寻觅各种各样充满生命和魅力的艺术手法,用风格迥异和写法不同的各种篇章,不拘一格地去参加散文创作的竞赛,这才是散文创作的坦途”;“从我们能够继承和借鉴的全部中外散文宝藏来看,只标出一种口号、只鼓励一种风格,并不符合散文创作的特征和趋势,因此不利于建设我们宽广恢宏的民族精神的大厦”(47)。在散文的具体写法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追求上,林非主张:散文可以写得像一首诗,可以写得像一篇小说(如吴组缃的《村居记事二则》),也可以写得像一出短剧(如鲁迅的《过客》);它可以像蒙田、培根和帕斯卡尔那样,深沉和渊博地思索社会人生与宇宙万物的哲理;它也可以像屠格涅夫、波德莱尔和泰戈尔那样,亲切地诉说自己内心的喜悦和追求,坦率地倾泻自己灵魂的忧郁和激愤;它更可以像查理·蓝姆、欧文和阿左林那样,栩栩如生地描述某种独特的日常生活的风情画(48)。当今应该有各种情趣、风格和流派的散文让广大读者去选择,而不应该先验性地排斥任何一种有益的艺术追求(49)。林非还具体地设想着能够出现这样千姿百态的散文作品:“或如汹涌澎湃的波涛,或如潺潺细语的溪流;或如壮丽辉煌的日出,或如清幽凄婉的残月;或如奇峰挺拔的群山,或如玲珑剔透的盆景;或如叱咤风云的长啸,或如含情脉脉的喁语。”(50)林非的上述见解精辟而又独到,林非的这些愿望和设想启示和引领了新时期广大的散文作者,在散文的天地里追求着多样化的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从而使新时期散文创作向着多样化的宽阔坦途不断迈进,也带来了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新局面。

六、着力促进散文家的使命和散文创作使命价值的实现

林非的散文理论研究,非常重视思考当代散文创作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先进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始终强调散文家从事散文创作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他的主要理论主张有:

1.散文家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林非认为,“凡是高瞻远瞩的散文家,都必须将自己创作的使命,跟整个民族建设这种崭新文明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成为总的文化轨迹中的一条线索,这样写起散文来,才会愈写愈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头,这种崇高和神圣的使命感必然会更好地激励自己去完成散文创作的任务”(51)。正因为散文创作与整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具有密切的关系和崇高的意义,所以他热切地希望当今社会应有更多的人“都能够较好地理解散文的奥秘,较为纯熟地运用散文来交流各自的心灵和思想,那么其文明程度肯定就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52)。正因为散文与整个民族和国家有着如此密切的精神联系,所以它对于建设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现代文化,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因此,林非始终强调散文写作必须有益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情操、精神境界和心理素质;散文写作应成为整个人类心灵活动的记载,以真诚和坦率直面人生,表达出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见解,把个人品格的完善与民族和事业的献身精神熔为一炉,与民族的精神提升、人类的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承担着净化人的品格、美化人的理想的使命。由此,林非要求散文家必须是感情非常真诚和丰富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整个世界和人类命运的人,是具有广博知识和精湛见解的人,是善于驾驭语言文字的人,是善于修养自己的浩然之气的人(53)。事实也正是如此,散文家只有是具有这种神圣的使命意识和完善的品格素养的人,才能自觉地去追求使自己民族和整个世界走向真善美与和谐的理想境界。

2.散文创作要追求使命价值。林非认为,散文感染和震撼人们灵魂的力量在于散文的使命价值。他说:“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散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散文“趋向于思考艺术、哲学、历史、文化、政治,直至整个宇宙之间的许多重大问题”,所以,“散文创作成为思想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领域”;散文“对于建设自己民族的精神大厦来说,其作用和力量是无法估计的”;“散文这种记载着整个人类心灵活动的文体”,能够“充分发挥着审美的潜力、智慧的引力和思想的冲力”(54),这些对于建设自己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先进文化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散文始终为努力提高现代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情操和审美文化素质做出贡献来看,这本身就是散文创作承载的神圣使命。

3.实现散文的使命要有开放的现代视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林非从事散文理论研究,始终有着开放的现代视野和前瞻性的眼光。林非在《东方散文家使命》一文中曾明确提出:“要深深扎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吸收东西方文化两者之长,而又弃其所短,建设比古代时期远为辉煌的东方民族新文化,并且在这样的背景面前,致力于写出具有现代东方人精神气质和艺术风貌的散文来”;“在散文创作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是要发展这种新颖而又充满了情韵的东方散文风格”。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史诗般大气魄的散文创作的使命意识,今天的散文家如能深刻感悟林非所提出的这种散文创作的使命意识,必能形成崭新的现代观念、当代意识和新的文化人格精神,必能对当代的社会人文景观和知识经济与文化发展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必能具有博大的对古今中外文化的融合力,这样,散文创作在审美精神气质和风度上,定会产生突破性的创新和发展。

七、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

当今时代,生活的节奏与氛围,文化的审美意识、思想追求与艺术发展,同过去的时代相比,当然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林非认为,“在科学充分发达和理性高度飞扬的当今这个时代里,人们的兴奋中心必然会更多的集中于对如何迅速推动生活前进的思考”上,随着当今人们“追求速度、效率和创新的意愿,也会使自己的艺术情趣”更趋向于当代人“生活的节拍”,具有现代观念的“强劲思想冲力的散文,无疑是今天最为需要的”(55)。

何谓现代观念?林非的界说是:“现代观念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平等原则,主张所有公民都能够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所产生的法制保障底下,具有充分表现自己智慧与才能以及担任各种社会公职的同样机会,这种鼓舞着整个民族的积极的思想力量,必然会形成开放性、多样性、独创性、高度效率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生动活泼的局面。”(56)林非的见解是高屋建瓴的,今天的散文创作只有用这种健全和合理的现代观念去审视历史、时代、社会、人生与整个世界,才能真正为建设民族精神的大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实现散文创作的理想目标和任务,林非主张:

1.要饱蘸着现代观念去表现和抒写宇宙、社会或内心世界。林非告诫人们:散文创作关键“在于做到率直与诚挚地展示内心世界的全部图景”,“在于进行深沉的思索……举凡时代的命运、献身的热忱、祖国的往昔与未来、宇宙的变化与开拓等等”(57),这些深沉的思索,自然会扩大散文创作的思想精神境界领域,提升散文的哲理与审美品位。

2.要用现代人的心灵和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时代和分析题材。林非认为,“以现代观念为思想指导进行散文创作,就是要求作家以现代人的心灵和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时代和分析题材,并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读者的情感得到升华”(58)。我们说,成功的散文创作正是如此,散文无论题材新旧、事件时间远近,在怎样抒发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从什么角度立意和抒情、从什么角度升华思想境界上,用现代人的心灵和眼光去认知,紧扣现代观念去思索,这是非常重要的。散文的叙事、抒情和议论,只有用现代观念去烛照,才能有创新的活力和思想的冲力,散文的思想境界也才能与时代精神合拍。

3.要始终深沉地思索着整个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强化散文创作的现实责任感和使命感。林非认为,整个社会生活在不断的变迁,美好的事物和丑陋的东西交织在一起,散文家应满腔热情地去赞颂美,应义愤填膺地去谴责丑,这就需要“努力地去思索怎样使得我们整个社会,在攀登现代化的文明前景时,能够变得更为美好、公正和合理起来”(59)。他告诫人们,多年来,自己撰写散文“所思索的大致说来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涉及社会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当今风貌;(二)人们生存的意义以及应有的崇高追求;(三)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如何更趋于和谐与合理”(60)。可见,林非多年来的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始终如一地实践着——饱蘸着现代观念去认真思考整个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努力实现散文创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我们说,散文创作如能始终坚持贯彻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引导和启迪人们对历史与现实不断进行深沉的思索,这对于实现散文的使命,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和文化艺术素质来说,将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综上所述,博学善思的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林非先生,在散文理论研究和创作的道路上走过了30多年的漫长历程,收获了丰硕、卓越的学术成果,他在散文本体理论研究方面,对散文研究的特点和关键、散文的“美文观”,作出了科学的界说和独到的认知,系统地建构了自己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努力地倡导和实践着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的革新;着力对束缚和损害散文健康发展的清规戒律进行澄清和涤除,着力推动散文表现艺术技巧和艺术风格的追求走向多样化的宽阔坦途,着力促进散文家的使命和散文创作使命价值的实现,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等,林非在上述七个方面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些使得这位具有神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散文理论家和作家,在当代文坛上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文学地位,并引起中外文坛的高度关注和盛赞。他对于新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林非:《散文研究的特点》,《文学评论》1985年第6期。

⑩(11)(12)(13)(17)(18)(19)(20)(21)(22)(23)(31)(32)(34)(35)(36)(46)(59)(60)林非:《林非论散文》,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第79、80、82、83、87、90、92、93、93、93、93—94、40、184、184、167、185、357、179、179页。

(14)(47)(56)(57)林非:《我和散文研究》,《散文选刊》1988年第6期。

(15)(37)(38)(39)(42)(43)(44)(48)(49)(50)林非:《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

(16)林非:《散文创作的点滴感受》,《写作》1997年第6期。

(24)(45)林非:《散文的使命》,《散文百家》1990年第1期。

(25)(26)(27)(28)(29)(30)林非:《漫说散文》,《文论月刊》1990年第10期。

(33)林非:《向着21世纪迈进的散文创作》,《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

(40)(41)林非:《散文的未来》,《文学家》(香港)1987年第2期。

(51)林非:《散文创作的使命》,《文学评论家》1991年第5期。

(52)林非:《中外散文辞典序言》,《写作》1991年第1期。

(53)(54)(55)林非:《东方散文家的使命》,《散文百家》1992年第1期。

(58)林非:《现代观念与散文写作》,《文学报》1986年3月13日。

责任编辑:凯 声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贡献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为加快“三个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贡献
贡献榜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