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系统模态试验方法研究
2018-08-18李宁
李宁
摘 要: 导弹的模态参数是有限元模型修改、颤振特性分析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的依据,通过模态试验获得。本文对某项目导弹舵系统模態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锤击法、纯模态方法无法得到满足要求的模态指标,对模态试验方法进行改进研究,发现施加一定的预紧力能够有效提升模态参数品质,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舵系统;模态试验;预紧力
1.序言
导弹的模态参数是有限元模型修改、颤振特性分析及气动伺服弹性分析的依据。导弹的模态试验是通过振动响应测试获得导弹结构的动特性参数,主要包括导弹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1]。常用的模态试验方法有锤击法、随机法、扫频法和纯模态法等。本文以某项目导弹舵系统模态试验为蓝本,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锤击法、纯模态方法无法得到满足要求的模态指标,需要施加一定的预紧力,预紧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舵面—传动机构—舵机连杆的扭转传动间隙、舵轴与轴承之间的弯曲方向间隙,保持传动机构的接触面稳定,接触刚度保持稳定,从而得到有效的模态参数。
2.舵系统模态试验方法
导弹舵面模态试验时,常常采用锤击法、随机法、扫频法和纯模态法对单独舵面开展模态试验。
2.1锤击法
舵机处于未加电状态,把舵面固定安装到舵机舱体上,按照固定支撑要求把舵系统安装在地轨上,使舱体垂直于地面,达到舵系统模态试验安装要求。
采用力锤锤击舵面,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舵面的响应信号,利用数据采集仪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利用软件分析处理,得到舵系统模态参数。进行模态参数确认,并判断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是否有效。
2.2随机法
舵机处于未加电状态,试验安装同锤击法模态试验方法,按要求安装激振器,布置传感器,检查各设备工作参数。
采用触发随机激励,激振舵面的激励点,利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完毕后,利用软件分析处理,得到舵系统的模态参数,进行模态参数确认,并判断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是否有效;
2.3扫频法
舵机处于未加电状态,试验安装同锤击法模态试验方法,按要求安装激振器,布置传感器,检查各设备工作参数。
采用步进式正弦激励,激振舵面的激励点,利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完毕后,利用软件分析处理,得到舵系统的模态参数,进行模态参数确认,并判断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是否有效。
2.4纯模态方法
纯模态方法以扫频法得到的频响函数作为传递函数,通过不断调节激振力大小和激振频率,找到舵面的前三阶纯模态。
采用定频正弦激振,通过调节激振力的大小和频率,使得MIF值达到0.8以上,测得舵系统的模态频率和振型,改变激振力的幅值,测得模态频率、结构振动幅值和激振力幅值的曲线。进行模态参数确认,并判断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是否有效。
2.5舵系统工作时模态试验方法
在舵机加电状态下,采集舵面多个测量点的响应信号,通过软件处理响应信号获得舵系统模态参数。舵机通电,测试设备对舵机施加零位电压,采用激振器对舵系统施加扫频激励,采集测量点响应数据。进行模态参数确认,并判断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是否有效。
3.试验分析与方法改进
以某项目导弹模态试验为例,某次舵系统模态试验得到了导弹舵系统的模态特性,在试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锤击法、纯模态方法无法得到满足要求的模态指标
原因分析:舵面-传动机构-舵机连杆的扭转传动间隙、舵轴与轴承之间的弯曲方向间隙较大,造成了舵系统进行锤击法、纯模态法及工作模态法时,采用锤击和激振器激振时,舵系统的运动机构在间隙和接触之间不断的变化,传动机构接触面无法有效接触,接触刚度不断的变化,测量得到的模态特性也因此不断变化,无法得到有效的模态特性。特别是纯模态试验,由于激振器激振力不断增大,激振会造成传动机构间的接触面分离,接触刚度瞬间降低,整个系统的模态特性发生瞬间变化,从而无法得到有效的模态频率。
因此,为了得到有效的模态数据,需在舵面模态试验时在内翼、外翼上施加预紧力,这两个预紧力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舵面—传动机构—舵机连杆的扭转传动间隙、舵轴与轴承之间的弯曲方向间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动机构的接触面稳定,接触刚度保持稳定,从而得到有效的模态参数。随着预紧力的增大,纯模态试验数据判别指标越来越好(MIF值)。
3.2施加预紧力能有效提升模态试验数据品质
施加预紧力是为了减小舵系统传动间隙。舵系统由舵机—操纵机构—舵面组成,其中操纵机构由液压舵机活塞杆、连杆、带摇臂轴套、盖板、轴承、密封件等组成,同时舵面为折叠舵面内翼、外翼和折叠机构组成,舵系统要想达到控制舵面偏转的目的,舵系统的传动必然存在间隙。
由于此舵系统无整体预载,其间隙类型为中心型间隙。对于存在中心型间隙的运动机构进行模态试验时,只有通过施加预紧力的方法避开间隙区域,测量其刚度k0, 从而得到舵系统的刚度特性。而在实际试验时,随着预紧力的增大,传动机构之间的接触面增大,传动刚度会逐渐的增大,从而使得测量得到的模态频率逐渐增大。随着预紧力的逐渐增大,当接触面不在继续增加时,模态频率趋近于一个稳定值,即k0随着预紧力增大而不断增大,但会趋近于一个常量,这个常量为舵系统的理论刚度。
在进行舵系统模态试验,预紧力施加可以有效提升模态试验数据品质,同时预紧力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舵系统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因此为了分析模态试验过程中,预紧力的大小对于模态试验结果的影响,本次试验中进行了四个预紧力状态的试验,分别为无预紧状态、内翼施加30N预紧力状态、内外翼施加50N预紧状态和内外翼施加100N预紧力状态。通过试验状态的对比可以发现,随着预紧力不断的增大,试验试验数据的品质逐渐变好,同时舵系统的一、二阶频率逐渐增大,频差逐渐增大。根据以往经验,对于舵系统的气动弹性影响最大的为舵系统的一、二阶频率和频率差。
分析舵系统模态试验结果,选取模态频差最差的几个工况,并以这些状态的试验结果为输入进行气动弹性仿真,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预紧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对于气动弹性分析的判断。
4.结语
在实际地面模态试验中,如何确定施加预紧力的大小,一般应根据舵系统的实际工作状态来确定。在地面试验过程中,受试验条件所限,一般不会将预紧力增大到使用载荷,因此地面试验测量的模态频率只会趋近于理论值,但不会得到真实工作状态的模态特性。另一方面,由于舵系统传动刚度损失,舵系统的理论模态会逐渐朝单独舵面的模态频率逼近,但是绝不会超过单独舵面的模态频率。
参考文献
[1]何辉,导弹舵机/舵面系统模态试验方法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