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工商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
2018-08-18张文嘉
地方高校占全国92% 的高校, 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发展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 地方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存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的课程改革提出很多相应的对策。
工商管理专业已成为中国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如何改革现有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如何做好自身的地方特色,如何有效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一直是一个研究话题。教学内容由知识点的传授向学生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的地位应从知识转移转向实践能力和质量监控的指导,课堂教学模式须守。然而,目前成熟的教学改革成果少,整体进度慢,不能满足工商教学实践对教学研究的要求。
地方高校对工商管理教学中的问题原因探析
(一)教学目的定位不准确,没有针对性
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内容是多层次的。但在教学计划中,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培训目标都是: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企业综合管理。地方高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学,尤其是以教学为导向的大学,企业管理人才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目标。但现在大学只注重传播知识结构的基础知识内容,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各类企业和各类工作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不合理,教学计划不完善
现有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包括企业管理课程和财务管理课程。有宏观课程和微观课程。课程涉及面广,学生可以了解管理、了解经济、知识面看似很广,但与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要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仍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课时间少,虽然一些学校在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太差,资金缺乏、师资水平低下、管理制度僵化、培训场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都使得教学与实践目标相去甚远。
(三)教学内容老化,教材版本过低
地方高校的教育方法和内容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科书已经过时,缺乏吸引力,有的教科书是直接从重点大学引进的,不适合地方高校学生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还有的直接引进外国教科书,更不符合国内工商管理的情况问题。
(四)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工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强大,如今的课程内容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要求教师具有双重素质。是指教授、讲師等教学岗位也要考试、考核取得的其他经济、工程、法律等职称,或者受雇于企业事业单位。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传统上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因此,地方高校并没有及时的重视吸引和招聘人才。如今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核心。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灌输的方法。同时,地方高校受地理位置、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派出专业教师参与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相对落后。
地方高校工商课程体系改革的的建议
(一)加强工商课程体制建设
工商课程建设是企业管理专业基础教学建设之一,不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要明确教学改革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中牢固的业务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两个专业课程的精心设计,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学校优势的结合,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将这些优势与工商管理的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可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独有的特点。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地方高校应把自身优势与大学结合起来,加强学习,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提高了学生对电力管理和电力控制的认识, 突出了学生自主创新培养的特点, 使学生在就业中具有专业管理的优势。
(二)提高学生自主实践操作的实施
依靠科技活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整体计划能力更重要,所以要重视学生这种能力培养,(1)鼓励学生参与工商管理创业活动,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国际教育理念,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设工商创业课程、参加创业计划竞赛、邀请创业者举办讲座、建立工商模拟基地等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教育的上升。(2)鼓励学生参加工商管理的科研项目。当教师进行研究时, 应将学生作为教师的研究助理, 从而提高他们在实践中的工作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各种学习团队, 引导学生进行以管理学课程实践, 开展管理科研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三)加强校园和名企合作,建立工商实践基地
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的传统优势和当地人才需求,积极建立工商实践基地,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让本科阶段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商业管理知识,为此,工商管理学院应主动走出校门,在市场上寻求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多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关系,从而形成良性互动。预习同时必须加强工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为会计报表管理教学、市场管理研究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四)培养教师成为“双师”型综合素质人才
目前, 大多数高校对教师的教育要求很高, 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学习, 提高教育水平, 是一个很好的方面。然而, 作为当地的普通大学, 教师学习型不强, 不可能有大量专业的学者。教师首先要成为复合型人才。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并要求全职教师逐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除了教师的资格外, 教师还应具备其他资格, 如经济、工程和其他资格的考试或评估, 或在社会上的企业和机构的就业。学校也应出台对应的的鼓励措施,使教师愿意和工商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把自己培养成成适合应用型工商本科教育的复合型综合素质人才。
占全国平均水平92 %的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都起着很关键作用,任何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必须发展自身独有的特色,紧紧把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核心,注重当地资源优势,改革和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地方高校应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经济管理人才。提高地方高校工商课程体系改革,让普通高校也能走出更多专业的工商管理综合应用型课程。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
[2]范曙光.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张桂芹,等.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尝试[J].中国电力教育,2004,(4).
作者简介:
张文嘉(1978.0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