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问题分析
2018-08-18刘建彬
刘建彬
摘 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贯彻与落实,城乡间交通联系更加紧密,城镇与农村人员流动的密度也不断增加。为此,道路拥挤以及交通安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且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城乡交通运输也同样应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城乡规划管理,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体系。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城市规划以及交通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并探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公交一体化;交通安全;交通管理
引言
在新时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当中,已然不再仅仅关注农村的经济问题,转而开始过渡到了生活问题,公交一体化便是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全新诠释方式,并且对于整个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促进作用。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开展,不仅能够使得农村的交通状况得到实时的改善,方便人们的出行,还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得城市的辐射功能迅速提高,促使不同的经济要素可以朝着城市中心聚集,进而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带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1城乡公交一体化概述
所谓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具体指的就是城市至农村的公路客运实现公交化的运营,有效地突破了原有的二元分隔格局,形成了有效衔接与有序运转的格局,使得农村群众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交优惠政策。由个体经营的城乡客运大巴车是最传统的城乡交通工具,以营利为最终的目的,所以,收取的票价较高而且载客人数不多,运行的速度相对缓慢且需要消耗过多的能源,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而近年来,城乡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城乡公交这一公益事业也备受关注并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绩。和城乡客运大巴相比,城乡公交的效率较高且无需消耗过多的能源,能够承受高荷载而且票价不高,因而备受城乡居民的认可与青睐。
2中小城市城乡公交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2.1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和道路网建设不到位
对中小城市而言,城区内的公交场站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但对于村镇地区,公交场站的建设常常满足不了需求。场站建设不到位或面积不够导致公交车停車外溢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于临时搭建的公交场站,公交车在终点站的进出与社会车辆、行人混在一起,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此外,道路条件需要满足公交车要求,而中小城市道路网建设不够完善是制约公交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当前,在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下,公交车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已经成为先行试验品,考虑到中小城市的客观条件,对燃油车更新换代、电动公交车购入、充电桩布设的投入能否得到保障,极有可能成为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的难点。
2.2运力不均衡、运营管理不规范
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改造后,由于城乡线路有冷线与热线的区分,出现运力不均衡的现象,日常城乡居民出行较少,运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在节假日与早晚高峰时期的运力明显不足,造成了超载、黑车等现象的出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后,个别线路依然采用传统的线路承包经营模式,城乡公交运营模式逐步向班线客运模式恢复。
2.3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城乡公交缺乏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与规范性文件,城乡公交的发展缺乏政策上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设。因此,国家及政府应该对城乡公交的发展重视起来,尽快颁布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
3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发展策略
3.1强化行业监督管理,规范公交运营秩序
城乡公交运营的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控制,建立统筹管理制度。做好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的有效衔接,结合相应的公路设施合理规划道路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促进城乡公交客运的良性发展。相关主管部门要发挥市场导向的效用,进一步开放客运市场,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城乡客运行业整体进行规划,禁止营运权的承包转让,如果发现擅自违规转让的,可收回其营运权利。严厉打击拒载甩客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及时严肃处理,有效维护城乡的客运秩序。
3.2对车辆类型的合理规划
在城乡公交车中,具体车辆类型与某段时间客运的总量和车辆运营成本存在直接的联系,所以,必须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应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出行特征,特别是高峰时间与出行的方向等内容来确定使用的车型。若该行车路线的客流量相对较大,那么就可以使用大型的公共汽车。如果行车线路的客流量不多,则使用大巴或者是中巴车等。(2)应考虑城乡之间的距离选择车型。若城市与乡镇的距离不远,以客流量作为出发点选择较为舒适的大巴或者是中巴,也可以是载客量相对比较大的大型公共汽车。若城市与乡镇的距离较远,而且客流量不大,则可以使用小型中巴车。其中,城市公交车辆的类型应当充分结合客流量峰值决定,并且在处于顶峰的情况下,使用大型车辆。而如果是处于客流量不多的状态,则可以使用小型的车辆。这样一来,才能够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的服务,节省出行的开支,并且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3.3发车时间规划
首先,需要根据实际的客流量决定,最大限度的满足乘客的需求。客流量较大的时间段可以设置较短的发车间隔时间,如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等;客流量较少的时间段可以将发车间隔时间适当延长,如半个小时左右。其次,部分线路在某段时间发车次数较少,此时可依据实际需求,将多余车辆临时调度到其他有需要的线路上。发车时间必须按照规定由调度中心进行统一调度,公交的时刻表需要由调度中心统一安排,城市线路与乡村线路的发车时间必须做好衔接,避免混乱。
3.4城乡公交线路规划
对于城乡一体化公交而言,城乡公交线路的设置是十分主要的问题,而在推动城乡公交发展的过程中,首要影响因素便是公交线路设置的合理程度以及线路重复状况。在实际的公交线路设置过程中,需要参照当前乡村公交的运营路线,充分结合不同乡村的具体位置以及土地的利用状况,将公交线路的便利性也深层次地考虑到其中,并需要保证重复线路的减少,提高城乡一体化公交运营效率。对于一些可以合并的线路,可以实时考虑是否会对周围乡村形成一定影响,在确保无影响的状况下再进行合并。在设置公交站牌的时候,需要选择人们出行较为集中的地点,以方便人们进行乘坐,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同时,许多时候的公交,需要在乡村之间穿行,而许多乡村的路都比较狭窄,不容易通过,而如果村里人在路上随便停车,将直接造成交通的堵塞。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将使得公交难以迅速通过。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城乡交通线路系统需要进行实时地改善和调整,逐步对乡村的公交交通系统进行完善,形成良好的行进路线,并配置科学的停靠设施,提高整个城乡交通线路运营的科学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与规划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与城乡居民的共同努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有助于加强城乡间的联系,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皓,黄江锋,高云燕,冯波.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镇公交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5(02).
[2]王献香.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的关键技术[J].交通标准化,2014(21).
[3]刘德武.城乡公交一体化中常见问题与相关措施研究[J].中国市场,2014,6:102~104.
[4]孟祥龙,张卫华,徐华兵. 城乡公交一体化中常见问题与相关建议[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13(3):51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