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鸡饲养管理技术
2018-08-18于俊富
于俊富
最近几年,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鸡养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鸡养殖产业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由于规模化养殖技术饲料、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不科学性,导致鸡产品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对禽类产品的品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鸡生态养殖产业就成为实现鸡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鸡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益助。
生态养鸡是张川同舍饲养殖和自然放养之有效结合,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新型饲养模式。主要是指鸡群在荒地,山坡,林地,果园,灌木丛等开阔地进行散养。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采用自由采食和人工补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养殖。即整个生育期间主要以昆虫和杂草为主食,通过补饲五谷杂粮,严格控制抗生素,药物激素和饲料添加剂使用,从而生产出风味更佳,品质更加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优质肉蛋产品。以下就生态养殖技术和大家分享下。
1科学选址
生态鸡养殖过程中,常指主要选择在山地或林地,养殖场地势要求较高,通风排灌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方便,方便防疫,水源无污染,无大型化工企业,养殖场地周围具有隔离带。通常情况下,养殖地不宜选择处于苗期的林地,山坡坡度不宜过大,在雨季不容易出现地质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鸡群喜欢干燥温暖的环境,因此鸡舍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确保防寒保温,能够正常隔热通风,要有充足的光照面积。
通常情况下鸡舍一般建立在林地地势较高的地区,坐南朝北。根据饲养密度科学设计鸡舍结构,一般鸡舍宽度维持在4~5m,长度维持在6~8m,高1~1.2m,可以采用砖瓦结构或简易木质结构,需要确保鸡舍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为了预防黄鼠狼、狐狸、老鼠等禽兽侵袭,在门窗等进出口处要设置铁丝网,夯实地面。在鸡舍四周,要设计足够的进出通道,保证鸡群能够正常进出。在鸡舍附近,还可以搭建一些简易的鸡棚,这样能够为鸡群夏季遮阳避雨提供场所。鸡棚顶部主要用毛粘稻草薄膜,由内到外分三层盖顶,四周用沙石砖瓦压实。棚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牢固固定。在简易鸡棚内可用铁丝竹竿搭建一层或多层栖息架,每个栖息架间距保持在20~30cm,地面铺设锯末、粗糠、稻谷等作为垫料。
2科学饲养管理
2.1育雏期饲养管理
生态鸡育雏期饲养管理与集约化养殖育雏期饲养管理基本一致。在育雏室内等到雏鸡完全脱温后转变为放养。在整个育雏期内,要严格控制好育雏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诱发鸡群出现疫病。一周龄内的雏鸡育雏室温度应该保持在32~35℃,以后每周下降2度,直到维持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65%,每平米饲养育雏鸡30~40只。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饲养密度。同时还应该合理控制光照条件,雏鸡出生1~5日龄,要采用全天光照模式,生长到6日龄以后要逐渐减少光照次数直至自然光照。一般情况下,30m2的育雏室内可安装两盏40瓦的白炽灯。
2.2放养期的饲养管理
首先,适时放养。估计在放养之前要确保有一个过渡时间,避免因为育雏室和外界温差较大,而导致雏鸡诱发多种疾病。当雏鸡脱温后,还需要在育雏室内再继续饲养一段时间,通常维持在一周左右。这段时间逐渐降低育雏室内的温度,确保育雏室内的温度和外界温度最终维持一致,逐步适应外界温度和环境。为了减少应激影响,雏鸡转群应该选择在夜间进行,放养前几天应该确保天气晴朗,每天放养2~4h,逐渐增加放养时间。日常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大风降雨防护工作;
其次,科学引导训练。要逐渐引导雏鸡养成自由采食的习惯,要安排专门人员对鸡群进行训练。通常以哨音进行训练,在每次补饲之前,通过吹哨,让鸡形成条件反应。如此反复训练4~5天鸡群就可以形成条件反应;再次,科学调整饲养密度。放养密度要结合养殖场地型、牧草数量和昆虫数量综合确定,一般遵循宜稀不宜密的饲养原则。如果饲养密度过大,会严重影响到林地或山地牧草生长,导致饲草数量和害虫来源不足,影响到鸡群生长,如果饲养密度过小,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具体养殖过程中,可以将放养地划分为多个养殖区,用尼龙网进行隔离,实行分区轮流放养,从而显著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合理补饲。生态鸡养殖过程中补饲主要以玉米,豆粕等五谷杂粮为主,同時还要向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一般情况下,早晚各补饲一次。按照早晨饲喂半饱,晚上饲喂适量的原则补饲。结合本地区物种资源可以利用黄芪、金银花、甘草等中药植株作为饲料饲喂,可以有效提高鸡群身体抵抗力。
3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要结合本地区疫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做好重点疫病防控工作,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通常情况下,要做好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法氏囊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球虫病、鸡白痢、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的防控。同时还要做好放养地和器械消毒工作,控制鼠害,避免避免疫情传播,要坚持全进全出,自繁自育饲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