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的探究

2018-08-18李华

学周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素养生态

李华

摘 要:生态教育是构建社会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教育与地理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地理教学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是地理素养包括生态素养的培养教育。本文结合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在地理教学中生态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高生态教育实施的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态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7-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32

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纷繁复杂的各种生态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经有了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题内容,其中就涉及了生态教育的内容和理念,这也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奠基阶段,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是时代的必然性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地理教材中的生态教育内容为生态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教学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生态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环境问题日益被重视,环境保护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平衡是当前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和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教育有利于对于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的理解和环保意识。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把生态教育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确立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学科素养,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也能够使他们具有参与解决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责任感。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教育”意义重大。

二、初中地理课程中实施“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一直被认为是副科,由于中考不考地理,所以学校只有初一、初二开设地理课,初三就没有地理课程的学习了,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地理科目的学习。其次,初中地理教师生态教育知识面缺乏。很多初中地理教师自身对生态教育的认识不足,也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经验,更不用说挖掘地理教材中和生态教育相关内容的能力了。最后,教学方法单一。生态教育要求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但是地理教学中更多的还是采取理论教学,很少采取活动类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生态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一)端正“生态教育”态度,渗透环保理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实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需要学校教育引导的。新课改下的学科教学要求要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这就意味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知识与能力并重,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生态教育,逐步渗透环保理念。众所周知,地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环境的自然学科。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生态内容,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积累扎实的生态知识,引导学生客观地理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关于“我国自然资源”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把目前较为严重的一些生态问题,如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树木的滥砍滥伐、物种的减少等问题用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多媒体资源来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价值观。

(二)提高教师的“生态教育”素养

新课改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质量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教育的关键与教师生态教育素养密切相关。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实施生态教育就需要教师加强生态知识的学习,扩大自身生态知识的视野,并逐步在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有了丰富的生态知识,教师在备课时才有能力去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教育素材,在教学中对于生态知识才能信手拈来,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要提高教师的生态教育素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职前教育。高等院校应建立完整的生态教育体系,加强生态课程建设,使专业教育与生态教育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未来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的生态知识。二是在职培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生态教育专题讲座或者生态教育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生态教育意识,拓展生态知识面,提高生态教育素养。

(三)完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进行生态教育,比如案例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社会调查法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生态问题的技能。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需要对生活进行观察与体验,因此,教师在利用第一课堂进行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感悟我们生活环境的现状。例如让学生调查我市的水资源有无污染的现象,污染主要是哪些原因导致的等等,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与热情,深刻了解地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总之,地理教育与生态教育密切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生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课程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游家水,王淑慧.“绿色环保生态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2010(4).

[2] 王建超.初中地理课程中生态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

[3] 吴德政.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J].学周刊,2011(29).

[4] 刘海香.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素养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住进呆萌生态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生态之旅
试论科技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