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积分攒够了吗

2018-08-18王乐

户外探险 2018年8期
关键词:越野赛越野跑跑者

王乐

关键词:积分制

关键词出处:现在多数越野赛都乐于给自己的比赛引入某种或几种积分制,ITRA、UTMB、Skyrunner等,赛事方引入积分制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影响跑者对赛事的选择和关注度?

越野跑赛事如火如荼,在800人以上的国内路跑赛事每年超过1000场的现在,越野赛其实增长更快,随便往山里扔块儿石头,就能砸到一个赛事总监,无数公司组织,像发现了奶油蛋糕的蚂蚁一样,蜂拥而至。

对跑友而言,参加越野赛变得越来越简单,每个周末都有大量赛事可以选择。对赛事而言,竞争格外激烈,品牌、宣传的竞争达到前所未有的火热。有的知名赛事抢破脑袋,积分、抽签、慈善、成绩要求应有尽有;有的赛事却门可罗雀、招不到人、站台选手的成绩惨不忍睹。发展很不平衡的大量赛事和忽然冒出来能力迥异的大量选手,存在着深深的“上错船、配错对儿”的矛盾。赛事要招更多目标选手,选手要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赛事,这是飞速发展时期不可避免的问题。

好在,很多赛事发现了一个辅助通路:积分系统,给处于尴尬境界的小赛事以希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趋势:现在多数越野赛都乐于给自己的比赛引入某种或几种积分制。这里,我们以最为流行和广泛的ITRA积分来与大家探讨。

学而优则仕,

从UTMB到ITRA

跑越野赛的人都知道世界著名的越野赛UTMB(Ultra-Trail du Mont-Blanc,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久负盛名,荣耀满满,规格和朋友圈抢眼指数爆棚,但是要参加这个比赛有个障碍—你得参加积分赛获得足够积分。

UTMB在2001年由Catherine Poletti和她的丈夫Michel Poletti共同创建。赛事初始阶段报名并不需要報名门槛或者抽签,后来,赛事太火爆,从2007年开始,跑者必须跑UTMB认定的资格赛并获得积分才有资格报名。2009年由于持续报名人数激增,开始引入抽签机制。后来,UTMB的几位重要人员成立了ITRA组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筛选选手、评价资格赛事并开展了更多的标准、认证和研究。

ITRA(Internation Trail Running Association),国际越野跑协会,于2013年7月,由运动品牌、反兴奋剂组织、赛事组织方、赛事媒体、精英运动员、统计学家、各国越野跑协会等共同组建了这个第三方非营利机构。成立宗旨是“宣传越野跑价值观,保护多样性文化、赛事安全和跑者健康,越野跑长期发展以及通过运动来加强国家、国际机构之间的建设性对话”等。

ITRA现任主席Michel Poletti是UTMB赛事总监Catherine Poletti的丈夫,创始成员也多是UTMB董事会相关成员及铁杆战友,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很多人都以为ITRA积分和UTMB积分是完全一样的,尽管两个组织机构确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普通跑者,ITRA可以汇总你的积分赛事信息,了解更多可参加的认证赛事。

对赛事主办方而言,ITRA提供赛道认证、赛事安全指南等服务。赛事认证费用为100欧元/年/赛道。

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UTMB从最初的举办越野赛,到树立品牌口碑赛事再到ITRA的标准制定者,在越野跑领域不断发展着自己的价值。

店大欺客?

ITRA积分赛的利与弊

ITRA依托UTMB的吸引力,成为一个标准的引领者,这也带来了一些站队问题。

其他知名大型赛事,比如美国西部100,有自己独立的报名和资格赛系统,且和UTMB完全不同,但美国西部100同时也具有ITRA/UTMB双重积分,虽然它的官网上并没有挂ITRA认证标识。

另外一种就是硬石100及Wasatch 100这些赛事,也有独立的报名和资格赛系统,并拒绝以缴费认证形式加入ITRA认证。

多数小型赛事或新兴的越野比赛,对于缴费进入ITRA认证却非常积极踊跃,这也可能是商业生存上的选择。在宣传中挂上“ITRA成员、UTMB认证积分”足可吸引大量跑者参与,尤其在中国,同质化严重的越野赛领域,很多赛事的唯一卖点就是“UTMB积分”。

更霸气的是,在UTMB赛事旗舰的带领下,2013年UTWT(Ultra-Trail-World-Tour,超级越野世界巡回赛)成立,组成一支超级舰队,共同打造高规格、互推、赛事组团、积分通用的格局。

可以说:ITRA为赛事和参赛选手定量,UTWT为赛事规格定性、为顶级选手赋予荣耀。

首届UTWT十站比赛,美国西部100 是唯一美国赛事。越野跑全球化日益显著,洲际选手也大量涌现,巡回赛对于那些身背赞助和不差钱的跑者来说,是更好的消费满足。这也是越野领域百花齐放更高规格的必然趋势。

而那些没有成为积分赛的越野赛,“跑了感觉跟没跑一样”,倒逼着要加入ITRA体系。

组团抱大腿,

国内越野赛的积分跟进

国人最早知道ITRA积分来自香港100,这场比赛至今仍然践行着不设报名门槛的初衷,成为很多人的首百选择。吴秀华女士将UTMB积分赛引入到港百,也输送了大量亚洲选手去UTMB,可以说,也正是这种交流,让UTMB为国人所熟知,并进一步加大了对于国际顶级选手的关注。

于雷是大连100的创办人,也是最早将自己赛事主动引进到ITRA积分体系的赛事总监,如果你注意到ITRA官网,可能发现于雷是ITRA唯一的中国运动员代表。

目前,国内越野赛仍处在三不管地带,赛事也多,多到不知道要去跑哪场。赛事寻求卖点成了重中之重,选手评价赛事也需要度量衡。ITRA开放的认证态度,给跑友一个尝试新赛的理由,为了UTMB而去跑积分赛,养活了数量众多的新兴越野。

量化与文化,不可描述的口碑难题

仔细研究一下ITRA网站不难发现,ITRA使命一栏中,主要在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健康(提高赛事组织品质和选手健康)。2.安全(规范安全举措,并提供安全指南)。3.赛事评价(赛道认证和难度评估)。4.顶级运动员管理和国际排名体系。

赛道难度评价提出了一个“Km-effort 每公里努力指数”的概念,是比较复杂且相对科学的办法,还会涵盖运动员表现指数、耐力指数、山地指数、完成率等诸多指标。赛事经过评估,对应了ITRA Points积分。选手完赛可以获得相应赛事点数积分,取得如UTMB、UTMF等高端赛事的资格。

从这里不难看出,有了积分体系,对一场赛事强度如何,通过量化的积分是可以横向借鉴的。比如我完成过香港100,难度在L,那么另一场没听过的赛事,同为L难度,我就知道自己能否胜任了。

一方面,赛道评价,是非常好的难度参考。另一方面,赛事的其他方面,风景、人文、赛道特点、赛事组织都有诸多无法量化的信息存在。选手能否满意?适不适合?这是不可描述的口碑难题,只能靠不断积累才能判断。

有标准就比没有强,

选人、选赛的平衡

长期实践可以发现,赛事的满意度与“合适的人参加了合适的赛事”高度相关。“人一赛”匹配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以想象,跑步能力较弱的小白用户,去参加UTMB,很难获得乐趣,而速度见长的跑者去参加以风景优美、文化探索为核心的越野赛也会失去很多乐趣。

这里看出,ITRA积分制在“赛事难度级别”和“选手能力”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积分制,使得赛事和选手都能更加了解自己。

再往远了看,UTWT超级越野世界巡回赛,实际上给赛事树立了愿景标杆,这些赛事具有赛道多樣性、文化多样性,同时又有共同的价值观:道德、体育平等、自尊、尊重他人、保护环境……顶级选手管理和世界排名体系也让高手不再散落在民间。

最后让我们看看越野跑积分赛的逻辑

好的比赛用积分门槛来筛选跑者,跑者在要求没那么高的连锁认证赛事中取得升级打怪的经验,去参加高规格比赛。

小赛事通过积分吸引力获得进入公众视野的最初的机会,并积攒口碑,向更高级的赛事演化。

于是,通过互为背书的共同成长,一批高水平的选手被积分系统筛选出来,一批最初只有赛道认证硬指标的赛事,逐步成长为组织能力、文化内涵和口碑都更加好的赛事,最终成为可以(用积分)挑选跑者的顶级赛事。越野跑赛事在没有明确监管部门的情况下,在商业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以影响力为核心的自治组织,有更多实际且可落地的成长闭环,是值得参考和学习的。

猜你喜欢

越野赛越野跑跑者
Cross-country running:Risk and injury prevention 越野跑:风险与损伤预防
马拉松之殇
户外“撒野”指南
跑着跑着就到了
中国跑者
跑着跑着就到了
马拉松,过热了吗
2016Xtrail阿勒泰世界探险越野赛圆满落幕
越野跑专项训练动作解析
全马元年的幸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