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籍留日女性吴氏姐妹与清末民国初年中日女子教育
2018-08-18王珣叶宋敏
王珣 叶宋敏
摘 要: 为探究清末民国初年中日女子教育状况,本文以皖籍留日女性吴氏姐妹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清末民初留日热潮形成的原因及女子赴日留学的动力,分析吴氏姐妹家庭背景、留日原因及赴日轨迹,梳理其对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及振兴女学,发展女性主义的主要活动,探究其在中国辛亥革命历程及妇女解放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两姐妹革命历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清末民初中日两国间的女子教育发展,有助于更加重视女性对于促进社会解放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吴氏姐妹 留日女学生 妇女解放
1.问题提出
清末民国初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留日热潮,甲午战败大批学生赴日学习技能和知识和日本的治国经验,企图探索救国之法,其中包括皖籍留日学生吴弱男、吴亚男两姐妹,与其兄吴炎世并稱为“庐江吴氏三兄妹”。吴氏姐妹两人于1901年赴日本青山女子学院学习,随后加入同盟会参加革命斗争。受西方的先进思想影响,她们加入引导女性冲破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倡导自由平等,指引女子主动接受教育的洪流,为争取男女平等,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及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大的贡献。为探究清末民国初年中日女子教育状况,本文以皖籍留日女性吴氏姐妹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清末民初留日热潮形成的原因及女子赴日留学的动力,分析吴氏姐妹家庭背景、留日原因及赴日轨迹,梳理其对于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及振兴女学,发展女性主义的主要活动,探究其在中国辛亥革命历程及妇女解放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两姐妹革命历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清末民初中日两国间的女子教育发展。
2.清末民初“留日热”形成的主要成因和动力机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方法力图挽救民族危亡,革命运动兴起。由资产阶级带头掀起了维新变法和一系列的民主革命运动,我国近代的“留日热”现象始于此时。并在之后的清末“新政”颁布后,留日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对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使得日本在各个领域取得快速发展,效果显著,使得国人开始改变对日本的看法,愿意主动了解日本,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其二,中日两国语言、文化有共同性。特别是比起英语,日语更容易被中国人理解。而且相比留学英美等国家,日本距大陆路程近,省事省力,地理优势突出。其三,日本政府实施了诸多有利政策接纳各国留学生。有了官方政策的支持,爱国人士的学习热情随之高涨。比如,日本政府专门为外国留学生设置开办了留学生部和预备学校,以及实践女学校等教育机构[1]。而且两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多,特别是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要求,规定了每年招收中国留学生数量。因此,留日成为当时国内青年开阔视野、学习外国知识技能和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
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倡导在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提倡兴女学。要让女子获得同男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更期望通过让女子留学,成为优秀的师资来源,从而回国兴办女子教育,使中国女性开阔视野,不断学习。维新派同时倡导设译书局,派留学生,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特别是期望挑选优秀学生到日本游学。清末“新政”颁布后,科举制被废除,政府奖励留学,社会思潮的转变给女子留学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制度保证。随后新文化运动第一次提出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等新思想。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抨击了当时社会上的腐朽落后思想。女性们不再固守“三从四德”,一部分女性参与留日热潮,投身革命。同时,日本政府为接纳中国的女留学生设立了专门的实践女子学校。受到以上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近代我国女子赴日留学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留日女性受各种社会新思潮的影响,萌发了爱国主义思想及反封建革命意识。留日女性在思想上比一般的女性更进步,她们认识到,要真正解放,实现真正的独立,必须在思想上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因此,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开阔视野,获得与男子同等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正如《留日女学生会杂志》号召的一样,女子“要与男子分袂争先,共担义务,同尽天职”[2]。因此,在国家危难时刻,妇女解放思想开始兴起的当时,她们毅然决然地选择赴日留学。
3.皖籍留日女性代表吴氏姐妹生命轨迹
吴弱男与吴亚男两姐妹出身于安徽省庐江县较有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家庭。祖辈是征战沙场的将士。祖父为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其父吴保初是吴长庆次子,年幼时即随父在军营生活,自幼好读书,擅长写诗做文章。赋有学识和才华的吴保初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被人们称为“清末四公子”。吴保初是晚清政坛中的风云人物,他具有维新思想,亲眼看见甲午战争中的清政府的惨败,曾在甲午战败后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两次上书朝廷,著有《陈时事疏》和《呈政务处代奏吁请归政疏》。两则上书言辞激烈,批评朝廷的种种问题,不乏先见之明,并都在后来得到证实。吴保初是一位识大局,有胆识,以及有谋虑之人。不仅如此,他广交五湖四海人士,结识了很多维新派革命党人,并且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义气相挺。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曾描述过吴保初:吴彦复(保初)先生家里的宾客很多,从日本、欧美回国的,自北京,到内地各处来的,都齐集在上海拜访吴彦复(保初)、章太炎等人。常到吴保初家里的有沈翔云、马君武、林万里、章行严,四人都是社会上的有志青年[3]。可见吴保初不仅在政坛上小有名声,他的人品及其能力也是值得钦佩的。吴弱男吴亚男两姊妹的哥哥吴炎世之子吴业新在对其姑母吴弱男的回忆录里说道,祖父吴保初虽然由于世袭原因当了两年的小京官,但一直不满清朝统治下的腐败,立志维新,并将自己的三个孩子都送到日本读书,从而使他们在先进思潮的影响下参加中国同盟会,投入革命洪流之中。
吴亚男出生于1888年,小吴弱男2岁。与吴弱男、秋瑾、何香凝同为加入同盟会的最早一批留日女学生,四人中吴亚男相比较而言不为人所熟知,因此研究的资料相关甚少,但吴亚男对于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在吴亚男的侄子吴业新的《怀念我的姑父章士钊姑母吴弱男》这篇文章中,曾说道:“……他们兄妹三人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1905年在东京同时参加了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二姑母亚男适华侨徐瑞霖,皆民主革命先驱。”[4]可以看出,两姐妹都是受到社会新思潮影响赴日留学,并投身于革命的。1901年吴亚男留学日本,进入青山女子学校、日本京都女子大学学习,并且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5]。同样进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的还有秋瑾、杨荫榆(我国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吴亚男后嫁给徐瑞霖,丈夫徐瑞霖为爱国华侨,辛亥革命先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之徐瑞霖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华侨的民间组织——“华侨联合会”,企图将华侨团结在一起。1912年出版《华侨杂志》,介绍研究关于华侨的知识。后跟随孙中山从事国民党工作。吴亚男在1905年参加同盟会后,同样追随孙中山开始了革命旅程。吴亚男和丈夫徐瑞霖慷慨救援,他们对于辛亥革命的贡献可在《槟榔屿华侨华人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一文中得到证实[5]59,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吴亚男经常救济生活条件艰苦的百姓们,其善心义举和美德被老家的人们相传熟知。她救济扶贫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称颂。
此外,吴亚男夫妇俩与李大钊也有过很深的交往。《李大钊文集》有记录致徐、吴夫妇的一封信,大致内容为因赴苏州(今广州)行程匆忙,不能待见从上海赶来的两人,表示歉意等,表明三人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原件的信开头没有表明两人的姓氏,还导致后来学界在编辑出版《李大钊全集》时,弄错了徐瑞霖的名字,出版时文章标题成了《致梁瑞麟、吴亚男夫妇》[5]59,成为一场乌龙事件。
4.吴氏姐妹的东渡留学与革命历程
吴弱男出生于1886年,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是中国近代最早留日的女学生之一,也是同盟会最早的女成员之一,还是中国最早留欧的女性之一[6]。到达日本后,她一边学习一边接受并传播女权主义等新思想。吴弱男在回忆自己当初加入同盟会的经过时曾经谈道:“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使我敢于冲破一切障碍,毅然加入了同盟会。”[7]可见当时的吴弱男进入同盟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孙中山的鼓励和支持。吴弱男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具有较高的翻译水平。在加入同盟会时,可用英语与孙中山流畅的交谈,后担任其英文秘书。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之后,在孙中山手下工作的吴弱男主要工作即为负责打印孙中山先生的英文信函及稿件。目前珍藏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一架破旧的黑白打印机就是当时吴弱男工作的主要工具,留存至今成为那段珍贵往事的证明[8]。
除了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外,吴弱男还曾是《新青年》杂志的英文翻译,发表过几篇外国文章的译文。1918她曾发表译作《小爱友夫》[9]。这篇译文采用白话文形式,活用标点符号,表现手法上情感更加生动鲜明,实为佳作。此外,她还译过日本作家押川春浪的《塔中之怪》。她的翻译质量很高,没有丝毫马虎,得到了当今翻译学者们的大力肯定。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所涌现的吴弱男等女性翻译家不仅对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五四运动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有着潜在的影响。
吴弱男在留日途中认识了对自己一生影响重大的人——章士钊。章士钊是我国著名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两人的相识与同盟会分不开。同盟会多次邀请章士钊加入,可章士钊不愿,但章士钊似乎对吴弱男有着不一般的感情。同盟会成员章太炎拜托吴弱男去劝诱章士钊加入。兩人因为此事多次见面,渐渐地对彼此产生好感,并于1909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婚礼。章、吴两人婚后育有三子:章可、章用、章因。孙中山先生谈此事时笑谈:“同盟会与章行严(士钊)的关系,真乃‘赔了夫人又折兵。”[10]
吴弱男曾在李大钊被捕时设法营救,并在后来出资帮助其家人,这段历史在后来被人所称道。两人的结识发生在吴弱男留日途中。1915年在日留学的李大钊开始在吴弱男丈夫章士钊主创的《甲寅》杂志发表文章,由此两人的交集越来越多。李大钊与陈独秀的首次见面便在吴弱男家中,吴弱男为两人的谈话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对与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11]。吴弱男的才华同样被李大钊赏识,他曾为吴弱男题词写道:“暗沉沉的女界,须君出来作个明星,贤妻良母主义吗?只能改造一个家庭。妇女参政运动吗?只能造就几个英雄。这都不是我所希望于君的。我愿君努力作文化运动,作支那的爱冷恺、与谢野晶子。”[12]与野谢晶子对于日本文学界的影响可谓是震慑性的,李大钊期望吴弱男也能够像其一样在文学界一展身手。不仅如此,他还将文化运动与妇女参政运动做了比较,表明自己更期望吴弱男参加新文化运动。这对于吴弱男来说是一种不一样的提议,也是李对她能力的肯定。
1961年辛亥革命迎来50周年,吴弱男作为辛亥革命老人受邀在纪念日当天出席辛亥革命庆祝会[10]47。在会上周恩来总理向吴弱男祝酒时称她“吴先生”,以表示敬意。1972年,86岁的吴弱男向世间发表公开信——《纪念中山先生诞辰寄语台湾旧友》。在信中她真诚地期盼台湾国民党中的旧友和台湾同胞们发扬孙中山先生的反帝爱国精神,为台湾的早日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10]47。吴弱男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大大小小的贡献。自留学日本后,吴弱男所接触到的外面的世界既新鲜又充满挑战,她在新思潮的引领之下,带头冲破封建枷锁,用所学知识呼吁中国女性学会独立,与男性取得平等地位。作为同盟会最早女成员之一的她,对当代的影响力也许并不深刻,但对当时中国女性来说却是一次质的飞跃。她所提倡的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想在当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提醒了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女性,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战火枪声,但依然要保持高亢的战斗激情,懂得争取自己的权利,并为此不懈奋斗。
5.结语
吴氏姐妹冲破封建的枷锁,在日本独立学习生活,并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更是懂得如何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在“男尊女卑”占主流意识的社会中,力图争取与男性有同等的社会地位。这是对传统封建制度的抵抗,是中国女性解放道路上关键性的一步。两人是中国近代化和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活跃在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中,而且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教育及公益事业。同时,她们对于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女性文学领域的女权主义思想的普及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对于两人的研究虽然甚少,但不难看出两姐妹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研究其在同盟会及后来的革命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留日女性的形象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两人作为当时社会上独立自主的新女性,是提倡恢复女权、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领头人。她们传播女性主义,较早具有女性觉醒意识,实为当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榜样。
参考文献:
[1]张亚群.论清末留学教育的发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71-77.
[2]张凤花.简析留日女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24):196.
[3]丁放.晚清政治风云中的吴保初[J].安徽史学,1995(01):48-50.
[4]吴业新.回忆姑父章士钊和姑母吴弱男[J].江淮文史,1997(01):145-155.
[5]王艳萍.错传的一个人名——关于李大钊致徐瑞麟、吴亚男[J].北京党史,2012(02):59-60.
[6]吴翎.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以历史上几位安徽杰出女性为例[J].理论建设,2012(03):97-100.
[7]安新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问题[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5.
[8]黄刚,黄朝远.一架打字机情系两伟人:先后为孙中山李大钊立功[J].红广角,2012(05):55.
[9]刘青青.近代翻译文学中的女译者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2:42-48.
[10]夏东波.吴氏三兄妹[J].江淮文史,2005(06):40-48.
[11]吴翎.20世纪初三位皖籍女性的追求解放之路[J].江淮文史,2011(06):124-130.
[12]季华.李大钊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J].北京党史,1992(0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