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但是”与“却”的区别研究

2018-08-18葛盛宇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料语义主语

葛盛宇

摘 要:本文借助Charles William Morris的符号学原理,从语形、语义和语用这三个维度,对“但是”和“却”的区别做出了阐释。在语形层面,论述了它们和主语搭配时位置的不同;在语义层面,论述了它们逻辑关系的不同,以及它们分别具有的独特属性;在语用层面,论述了它们的主客观色彩的不同、叙述焦点的不同以及转折强度的不同。

关键词:“但是” “却” 区别

现代“符号学”创始人之一Charles William Morris在阐释符号理论中,极富建设性地将语言学研究划分出了语形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这三个模块,为我们更好地有层次性地解析语言单位提供了可能,并已经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利用固有方法难以解决的语言学难题。有鉴于此,本文也将从语形、语义和语用三个维度出发,揭示“但是”与“却”在语法层次、逻辑与认知层面以及“非自然语际”中的区别。

一、语形差异

Charles William Morris所提出的“语形”,其实也就是我们传统语言学研究中早已关注到的句法和结构。它们是一个语言单位的外在显现,也是语言传达意义指向的显性载体,并共同构成了语言中不可变更的规则。具体来说,“但是”与“却”在语形上,表现出了在与主语搭配时位置不同的区别。

在和主语搭配时,“但是”出现在主语之前,“却”则出现在主语之后。我们可以借助如下语料进行分析。

(1)但是敌寇并未达到它的目的,合击南宫、威县、冀县的行动,完全扑了一空;迄至今日,战争仍在剧烈进行中。(《“扫荡”和反扫荡的一年》臧克家)①

(2)虽然为我们整理了一部分清史的歷史资料,但是这部书观点荒谬,错误百出。(《关于清史的研究》方诗铬)。

(3)不过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不过两百多年,美学思想却与人类历史一样的古老。(《美学》朱光潜)。

(4)对此,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却提出了异议。(《哲学有无体系之我见》段景莲)。

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可以发现,在(1)(2)语料中,“但是”均分别在主语“敌寇”“这部书”之前,而在(3)(4)语料中,“却”均分别在主语“美学思想”“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之后。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主语前的“但是”和主语之后的“却”可以等价替换的结论呢?试比较如下句式和原句。

(1,a)敌寇却并未达到它的目的,合击南宫、威县、冀县的行动,完全扑了一空;迄至今日,战争仍在剧烈进行中。

*(2,a)虽然为我们整理了一部分清史的历史资料,这部书观点却荒谬,错误百出。

(3,a)不过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不过两百多年,但是美学思想与人类历史一样的古老。

*(4,a)对此,但是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了异议。

观察上述语料,显然,(1)(3)语料的替换是可行的,而(2)(4)预料的替换是不符合语言逻辑的。由此可见,“但是”和“却”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语形上,我们更应该深入到语义和语用的层面去探究。

二、语义差异

Charles William Morris所提出的“语义”,指的是语言这种符号代码承载的内在意蕴,而这一代码的破译过程,则包含了人们心理、逻辑等诸多层面的认知特点及取向。具体来说,“但是”与“却”在语义上,表现出了如下区别。

(一)隐含的逻辑关系不同

“但是”和“却”都可以使前后命题具有转折意味,但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但是”句中隐含的关系是前后事实对比,意在对比的差异本身,而“却”句中则隐含着对照的关系,意在比较两者的不同,最终引出结论或结果。我们可以借助如下语料进行分析。

(5)虽然,吉卜赛人的生活还非常贫困,但是,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能享受到的。(《音符跳跃在山穴里—记西班牙吉卜赛人》尤今)

(6)我国虽然建立了巩固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但是目前要解决人口多、经济落后,安置众多的人员就业,确实压力很大。(《解决就业问题不能脱离实际》吴俊杰)

(7)原来是“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却变成“强迫寡妇改嫁”,引起群众不满,好事就办坏了。(《好事不要办坏了》曹炎)

(8)美国制造的"超星座"四引擎飞机比米兰市"布雷达"飞机厂制造的四引擎飞机的质料还差,价格却反而贵百分之二十五,尽管是这样,加斯贝利政府仍旧向美国去购买。(《意大利人民为争取和平与民族独立而斗争》冀代)

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发现,语料(5)中的“但是”前后,是生活贫困和可以享受基本需求的对立的语义关系。语料(6)也是同样,“但是”之前的绝对优势和“但是”之后的要解决的诸多问题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但语句到这里就结束了,只是将前后命题形成了对比。而语料(7)中的“却”的前后,是“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和“强迫寡妇改嫁”间的相互对照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引出如果“群众不满,好事就办坏了”的结论。语料(8)中“却”的前后,呈现的也是飞机质量更差和飞机售价更贵的对照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引出“加斯贝利政府仍旧向美国去购买”的结果。

(二)“但是”独具的限制、补充作用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认为,在“但是”前后句意义不矛盾时,“但是”句起着对正句意义进行限制或补充的作用。[1]

(9)语言发展的现象虽然错综复杂,但是只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归纳出一些对所有的同类现象都适用的公式。(《语言学概论》马学良)

(10)家族成员虽然有无穷多个,但是个个遵守秩序,和睦相亲,从来没出现过混乱现象。(《老数5还乡记》李毓佩)

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发现,在语料(9)中,“但是”之后的深入分析研究是正句在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联系归纳公式的意义的条件限制。在语料(10)中,“但是”后的“个个遵守秩序,和睦相亲”是对正句家庭成员无穷多个的补充说明。而在语料(3)(4)(7)(8)中,均没有发现“却”有这样的作用。

(三)“却”独具的惊讶语气

“却”在构成前后转折时,其中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语气。但我们说,“却”不是转折词,而是一种“评注性副词”。[2]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常能在一些前后命题隐含对立意义的语句中使用“却”来连接呢?这便是由于“却”所具有的惊讶的语气。在使用“却”时,说话者通常是有预设的,而这种转折是不期然的,其前后句的矛盾是在言者的意料中本不应该生成却又生成了的,因而,前后命题间势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对立,这就构成了“却”的转折意味。此时,“却”可以替换成“反而”。

我们可以借助如下语料进行分析。

(11)说也有趣,旧书新读或古书今读,却(反而)也得到一些对于思考今天的新问题的新启发。(《思想家的智慧》江霞)

(12)为什么同是蒙族人,却(反而)对他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把千里草原建设成祖国的纲铁长城》宝日勒岱)

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发现,在语料(11)中,说话者原本是认为古旧书籍的阅读是不会有太大收获的,即已经做出了判断,而得到新的启发是违背了预设的,因此,说话者用“却”字来在转折中表示出惊讶。同样的,在语料(12)中,说话者的预设是同为蒙族人,应当有同等待遇的,因而说话者用“却”传达出了对同为蒙族人,却有不同待遇的事实的惊讶。而在语料(1)(2)(5)(6)(9)(10)中,我们均没有发现“但是”附着了这样的语气。

(四)“却”独具的并列作用

有时,使用“却”连接前后命题时,并不一定赋予它们以转折意义,而是一种并列意义。此时,“却”可以替换成“则”。我们可以借助如下语料进行分析。

(13)两个青年女子站在一起,执着手,一个如出水芙蓉,一个却(则)艳如桃花,引得路人不时侧目而视。②

(14)某些土地虽仍不免于放弃,时间却争取了,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的目的却(则)达到了,自己的战斗经验却(则)取得了,没有起来的人民却(则)起来了,国际地位却(则)增长了。③

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发现,在语料(13)中,言者描述两个青年女子站在一起的样子,一个如何,另一个如何,全然是一种并列陈述的模式,这里的“却”可以替换成“则”。而在语料(14)中,除第一个“却”因富含转折意味而不可替换外,其余“却”均可替换成“则”,均表示土地放弃后的结果,与争取时间相并列。而在语料(1)(2)(5)(6)(9)(10)中,我们均没有发现“但是”具有并列作用。

三、语用差异

Charles William Morris所提出的“语用”,实际是指在具体语境中对于语言代码的解译。它不同于语义中由语言到意义的双边传译,而是包含了说话者、接受者和客观语言背景在内的多边传译。因而,可以说语义的传递还需在语形的范畴下进行,而语用中意义的传递则可以部分地超越语形而存在并被有效接收。从这一维度出发,我们发现了“但是”与“却”的如下区别。

(一)主客观色彩不同

“但是”表现出的往往是客观陈述,所造成的转折也是客观存在的,造成的效果是冷静而真实的;而“却”是评注性副词,表现出的常是主观评价,所造成的转折中包含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和价值判断,呈现出的风格是具有较为浓厚的个人色彩。我们可以借助如下语料进行分析。

(14)那时候,钢琴还是种新兴乐器,刚刚取代了古钢琴的地位,但是尚未发育成熟。(《〈周易〉重“生”美学思想及其历史》王振复)

(15)我们染上黑粉病后,虽然不能开花结籽,但是黑粉菌能刺激我们的茎杆细胞增生,形成又白又嫩的茭白。(《“植保专家”出诊记(上)》王坤仁)

(16)当他父亲劝他"不能跟外国人拚"时,他却非常自信地说:"爹,你想过没有,爱国牌为什么吃香?(《不容歪曲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道路》陈传才 周舟)

(17)研究历史虽不一定要以朝代为中心,但阐明阶级斗争过程,却非研究朝代不可。(《略论朝代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周谷城)

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发现,在语料(14)中,“但是”客观陈述的是钢琴在那时尚未发育成熟的事实,语料(15)中的“但是”,同样表明的是“黑粉菌能刺激我们的茎杆细胞增生,形成又白又嫩的茭白”这一客观情况。而语料(16)中的“却”是对“非常自信”这一状态的主观判断,语料(17)中的“却”,同样表明的是说话者关于阐明阶级斗争应研究朝代的主观论断。

(二)叙述焦点不同

使用“但是”时,往往表意的侧重点在于“但是”引领的后句,而使用“却”时,则突出的是前后句的对照关系,无语义上的主次轻重之分。我们可以借助如下语料进行分析。

(18)莫里斯爱吃法棍,但是福斯特爱吃摩奇,因此,最终他们点了摩奇。

(19)莫里斯爱吃法棍,福斯特却爱吃摩奇,因此,两人的西点口味有所不同。

观察上述语料,我们可以从“因此”引领的结果句入手,比较出侧重点“但是”句,所以最终他们点了摩奇;而“却”只是表明两者的口味不同而已,重在前后对照。

(三)转折强度不同

我们说,“但是”的转折强度大于“却”的转折强度。这是由于“但是”可以进入较为纯粹的客观性转折语境,属于纯正的转折词,而“却”只能进入由于惊讶而形成的具有浓厚主观色彩的转折意味的语境,属于评注性副词,勉强地算来,也只能是个“外行”的转折词。关于“却”的评注性副词属性,我们已在2.3中详细论证,这里单单论证“但是”的纯正性。

(20)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但是当个人权利和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利益。

(21)虽然明天不下雨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还是请广大市民携带雨具出门,以防万一。

观察上述语料,在语料(20)中,法律规定的内容是一个客观语境,用“但是”来连接前后命题的冲突不含任何主观色彩,这里的“但是”就不可以被替换成“却”。而在语料(21)中,言者用“可能性较大”这一短语加强了该句的客观属性,消去了句子的主观色彩,这里用来连接前后命题的转折词“但是”依然不可以被“却”替换。由是观之,“但是”是血统纯正的转折词之一,可以进入纯粹的客观性转折语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但是”与“却”虽同为转折词,并在许多场合可以替换使用,但在语形、语义和语用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从横向上来说,对于两者的不同之处,我们应细致地加以区分,审慎地区别对待,但在对于同一词语的纵向切分上的认识上,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应把它们放在一个统一体中,既要认识到层序的区别,又要把握彼此间的制约和影响。

注释

① 本文例句除特殊說明以及(18)(19)(20)(21)外,均来自现代汉语语料库.

② 例句均引自刘云、李晋霞《论“但(是)”与“却”的兼容与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3).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语料语义主语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