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不更名 跑不改姓

2018-08-18

户外探险 2018年8期
关键词:跑者组织者马拉松赛

关键词:替跑

关键词出处:2018年鸟巢半程马拉松,发现男子第三名获得者为替跑者,被取消成绩并终身禁赛。组委会表示,对违规选手绝不姑息。

时下,在中国的越野跑赛中,也出现了使用他人名义参赛(替跑),或是不报名参赛并免费占用比赛物资(蹭跑)等不良现象,犹如前些年的马拉松赛场。不过,随着规则契约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谴责,成为了绝大多数跑者和赛事组织者的主流声音。

拒绝替跑

为了避免替跑,一些组织者,考虑到已报名者可能因种种原因无法参赛,推出了改签转让服务,例如爱江山越野、大屿山Translantau系列赛和香港毅行者100公里等。

不过,就算是允许转让,前提也是经过组委会审核后才可以转让,甚至还要缴纳转让费用,而不是私下相与。至少从现存的各家赛事的参赛规程中,还没有见到允许自行处置私下转让参赛名额的先例。参赛信息是与参赛期间的意外保险相绑定的,因此私自处置的后果就是,实际使用号码的人,一旦遭遇任何意外,将无法进行保险索赔。这种困境和由此引发的纠纷,是任何跑者和组织者都不愿看到的。

此外,在报名时提交的信息里,包括跑者的血型和紧急联系方式等急救信息。如果实际参赛者的信息和报名时提交信息不符,一旦遇到需要急救的状况,必然延误宝贵的抢救和通知家属的时间。因此,为了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参赛者做到“行不更名,跑不改姓”,不私下转号,拒绝替跑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规矩。

在某马拉松赛中,曾发生过替跑者赛场猝死的意外。死者家属起诉组委会索赔,法院一审和二审判决都驳回了原告请求。虽然越野赛场中尚未出现这样的官司,但是,这个案例必将对以后类似事件的判决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逃避缴费

如今,随着各种跑步赛事的增多,不报名逃避缴费并且占用赛事物资的蹭跑现象也不在少数。其实,这与坐地铁逃票、从无人售货机里偷东西等占便宜揩油的小动作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组织者仅针对正式报名参赛的运动员,准备饮食、饮水和奖牌等物品。从理论上说,物资的最优量,应当恰好满足报名人数的正常必要需求,否则就是物品闲置浪费了,不仅增加了成本,也不利于保护环境。因此,各家组委会都把精准预测需求和精细管理作为努力的方向,根本不可能容忍过多的蹭跑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有可能发生的物资不足的状况。

就算是蹭跑者“理直气壮”地再三说明不从补给站拿任何东西,可是工作人员凭什么相信呢?如果蹭跑者越来越多,可能的后果就是缴费报名的跑者越来越少,赛事组织者不断亏损,时间长了,也就没人再愿意举办比赛了。

对策

组织者们逐渐重视抵制替跑和蹭跑行为,维护遵守规则参赛者的利益和赛场秩序,并很快设计出了对策。

第一,加强身份识别。

例如,TNF100北京站,在赛前领取物品时发放锁扣手环,并规定到比赛期间必须始终佩戴,一旦手环被破坏拆卸,则取消成绩。同时,只能由缴费报名者本人凭有效身份领取参赛包,在领取前,甚至还要进行面部识别。

第二,严格管理。

对裁判和志愿者进行上岗培訓,让他们严格按照大赛规则行事,优先保证报名参赛者的利益,不向没有赛事标志(例如号码布、手环),或标志不齐全的跑者提供任何物资和帮助。同时,记下替跑人员,便于赛后追查处分。

第三,照片库举报。

目前,方便快捷的线上赛事照片库,已经让跑者之间的互相举报变得可行。替跑,再也无法逃过大众监督。组织者完全可以通过来自跑者的投诉和照片库证据,来锁定替跑者,进行处分。

最后,就是处罚。

目前,各个比赛规则,都对替跑行为有严厉的处罚,原号码持有者和被查出替跑者都会被暂时或永久禁止参加至少一场比赛,甚至是某个系列赛的所有分站赛。

不过,由于越野跑赛环境特殊且开放,无法在像马拉松赛那样,在比赛时封闭赛道,因此,各比赛并不会禁止非赛事人员使用部分或全部赛道。“欢迎前来体验赛道,助威观战。只是,本着权利义务对等和公平交易的原则,对未报名者,我们不负责提供任何物资与保障,也不颁发任何纪念品。”

猜你喜欢

跑者组织者马拉松赛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中国跑者
导演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马拉松,过热了吗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全马元年的幸福感受
最节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