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字文》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与使用
2018-08-18尹璇
尹璇
摘 要: 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是追求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一大途径。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广为流传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就是其杰出代表。其具有选字科学、形式简洁、思想文化丰富的显著优点,因此对当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和使用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从“三百千”中的《千字文》入手,通过对其教学内容编选特点的分析,找到《千字文》此类的古代蒙学教材对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启示,从而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与使用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 《千字文》 编选特点 小学语文
我国自古重视儿童启蒙教育和语言文学教育,因此,蒙学教材作为二者结合的产物,其编写历来备受关注。《千字文》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千字文》是中国早期蒙学课本的代表作之一,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周兴嗣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成的韵文作为诸帝子们的识字读本。这本蒙学教材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从众多启蒙读物中脱颖而出,与《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三百千”,千百年来盛传不衰。
一、《千字文》的编选特点
《千字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仗工整、押韵,便于识记的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更有各大书法名家以此为书写素材,也赋予了这本蒙学教材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促进了它在民间的流传。曾有学者将其用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3500字)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7000字)进行对比,比较发现《千字文》中有88.9%的字可见于“现代汉语3500常用字”,与“现代汉语7000通用字”可直接对应的则高达996字。因此,《千字文》作为一本在我国盛传千百年的蒙学识字教材是有科学依据的,对其内在合理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于现今编选和使用小学语文教材都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内容的丰富性
中国的蒙学教育以识字教育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适龄儿童进行读写、作文、算数及道德启蒙教育,因此绝大多数的蒙学教材也以识字为中心,同时具有其他教育内蕴。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大致可分为综合类、伦理类、工具类、诗歌类、历史类及名物类六大类别,《千字文》就是一本典型的综合性蒙学教材,其内容广博、充实,涵盖天文、伦理、祭祀、农业、历史等多个方面。
《千字文》由1000个不重复的常用字组成,汉字简化并归并异体字后,其中“发”“巨”“昆”“戚”等八对繁简字合并,现行的简体中文版本中剩下九千九百余相异汉字。全篇共250句,四字成一句,并采用对仗、押韵等手法,将其编纂成一篇以识记字词为中心,朗朗上口且具有丰富的教化意义的韵文。
纵观全文,可将全篇分为四个板块:第一部分写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四季更迭,而后孕育出世间万物及人类早期历史社会的情形,从“天地玄黄”到“赖及万方”,期间简述了天地开辟、宇宙万物的孕育及形态和人类社会的变更,并用精炼的词句讲述了仓颉造字、嫘祖制衣的故事,以及尧舜禹、商周等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和当时的盛世之景;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人自身的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准则,讲求为人要忠孝、谦逊、坦荡、乐善好施、从容稳重,只有提高自身修养,保持高雅情操,才能入仕为官,延及子孙、影响世人,作者用简短的六十六句,囊括了夫妻、父子、君臣、兄弟、友人等多种人际关系间的处事修身原则,渗透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第三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政治和统治阶层展开,描写京都洛阳、长安宫楼的壮丽华美,典籍的丰富及统治阶层生活的富足社会,并讲述了一些文臣武将的殊勋茂绩,最后还有对祖国山河广闊秀丽的感叹;第四部分主要描绘了恬静淡雅的农耕田园生活,平民百姓生活中温馨静谧的人情和处事之道,其中也含有对不汲汲于功名之人的赞美,借恬淡温馨的农耕生活之景表达对自由逍遥、宁静澄明的心灵世界的追求。
总体上讲,《千字文》虽可大致分为四个板块,但各版块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层次丰富,板块间也具有逻辑联系,相互贯通。这本蒙学教材在内容上涉及了多个方面的知识,使得读者在识记字词的同时能从中了解世事,获得多方面的常识与人事,并习得修身养性的方法及处世之道。
(二)形式上的文学特点
《千字文》是一篇由250句四言韵语组成的韵文,通顺连贯,是现存较早的四言体蒙书,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文字符号,充分发挥了汉字简洁明了地记录语言的功能。通篇采用四言句式,短小精悍、结构整齐,在形体建筑上具有匀整、均衡的美感。
《千字文》除结构齐整外,其句式还注重对仗押韵。全文共125联,其中对偶句有85联,其对仗形式可分为两种:一是以“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为代表的联内两句自为对偶,二是两联互为对偶,如“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此外,文中句式还讲求押韵,除第1、3、20、28、104联为句尾押韵,以及末句未用韵外,余下119联均为联尾押韵,即隔句用韵,且用韵集中,共ang、eng、ing、i、ui、ao、e七个,如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到第二十五句“墨悲丝染,诗赞羔羊”,以及第九十九句“耽读玩市,寓目囊箱”到第一百一十四句“诛斩贼盗,捕获叛亡”押ang韵,第二十六句到第三十九句和第五十二句到第八十一句则是在ing、eng两韵间转换。
句式和用韵是《千字文》在形式结构上最突出的文学特点,句式的整齐、严谨使其具有一种形式建筑上的美感,韵脚的使用使之具有音韵美、自然和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转韵还赋予了长篇韵文回环复沓、灵活生动之感。南北朝是四声萌发期,因此文章平仄和声韵的使用上仍都存在有失严谨之处,但作为一本蒙学识字教材,其中的音韵对于儿童的识字发声练习有相当的益处。
(三)道德思想与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大多注重知识传授与道德教化的结合,《三字经》中就突出强调了孝道,并通过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为孩童提供了榜样,道德修养在《千字文》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千字文》中的传统道德思想主要集中在第二大板块中,这一部分从始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至第一百〇二句“好爵自縻”终,用大量篇幅讲述了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突出了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在其他各部分中也渗透了有关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道德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的“五常”作为为人的准则和处世之道,《千字文》中对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且用了较多篇幅阐述了“仁”和“礼”,并运用典故加以佐证。
“仁”被孔子视为道德的最高境界,在千字文中既有体现君臣之仁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又有体现社会道义之仁德“仁慈隐恻,造次弗离”,教育人们要有仁慈友爱,任何时候都要对人有恻隐之心。用以形容亲人之间相亲相爱的“孝”也属于“仁爱”的范畴,在《千字文》中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等,都在教育人们对父母、长辈要尽孝道。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它既是维护上层建筑、统治阶级权威的工具,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仪式,还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千字文》中有关于“礼”的较为全面的阐述:如有关君臣之礼的“资父事君”“忠则尽命”;祭祀之礼的“嫡后嗣续,祭祀烝尝”;关于夫妻之礼的“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讲兄弟之礼的“孔怀兄弟,同气连根”及朋友之礼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由此可见,《千字文》将礼仪做了较为丰富、全面的阐述。
除了此外也有关乎忠勇、谦逊等品格因素的阐释。如“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是在告诫人们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凡事善始善终;劝诫孩童珍惜时间的“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一句则是在教育人们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安逸,不被外物所累,追求本真和澄明静谧的内心世界。《千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道德思想,对伦理道德及个人道德修养都有深刻的体现,并以“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坚持雅操,好爵自縻”强调修身养性,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二、《千字文》对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启示
古代蒙学教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千字文》作为一本优秀的综合性蒙学教材,让蒙童在识字的过程中既习得了知识、涵养了人格,又获得了美的感受,虽然这本蒙学教材流传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其中仍有不少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受益匪浅的因素。
(一)拓宽知识面,课内外结合,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千字文》的内容广博丰富,从宇宙到自然再到人文社会,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常识,让儿童集中掌握生字的同时也能获得对宇宙万物和日常事体的认知,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当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加入一些有关日常生活或历史典故的内容,而在当前的一二年级集中识字量达到了1800字,但实用性体现并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将单独的字词与学生实际生活连接起来,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依据,发挥想象力,巧妙填补教材空白,也可以利用情境性教学,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理解和识记,并将所学的字词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二)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千字文》除了以识字为主,兼顾生活常识外,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知识,对道德教育尤为重视,如“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就是强调内在的修养,要养成沉静淡泊的品性,不过于追求物欲享受,保持纯洁的天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个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的句子,其中涉及爱惜生命、忠君孝父、移情易性、保持本真等内容与当今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仍然是一致的。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内容在集中识字板块中的体现并不明显,而是在故事性文章中渗透道德元素,与学生的分散识字相结合,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材要更加注重道德思想和人文素养的渗透,借鉴、吸收古代蒙学教材中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道德元素和传统文化精神。
此外,大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积极、熟练地渗透思想教育,但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感到困难重重。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将德育渗透于识字教学中,比如可以编一些具有德育内容的字谜;或者是在遣词造句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学习“国”“礼”等字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爱国意识和社交礼仪;或是利用拆析字形,以“采”字为例,“采”字上半部分的爪字头表示“手”,手在木上摘果子则为“采”,可借此引导学生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千字文》文辞精美,形式整齐,且一千个相异的字中包含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在书法上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成为多位书法名家竞相书写的素材,许多人不仅僅是把《千字文》当作一部启蒙教材,还是学习书法的范本,比较著名的有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怀素的《小草千字文》、欧阳询的《行书千字文》及王羲之的《楷书千字文》等,这些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视觉直观上的呈现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同时,拼音是一种抽象符号,很容易让儿童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教材的编写更应注重以美的形式呈现。教师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就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美感,并补充恰当的直观材料,比如较常用的情境图,也可以利用大家书法,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字形演变和游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识字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蒙学教育历史悠久,针对儿童蒙学教育的特殊性,蒙学教材的编纂也具有历史性和系统性,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千字文》作为一本优秀的传统蒙学教材,在流传的近1500年中对我国的启蒙教育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当今时代对蒙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份值得我们珍视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汲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营养,分析传统蒙学教材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兴嗣,罗好礼.千字文诠释[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2]熊承涤.谈谈中国古代的儿童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1984(1).
[3]吴洪成.试析我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1997(3).
[4]徐梓.《千字文》的流传及其影响[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2):78-83.
[5]高文元.“三、百、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2001(3):64-69.
[6]钱加清.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特点简析[J].语文学刊,2001(4).
[7]张燕玲.“三百千”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09(35).
[8]常爽.汉代蒙童书法教育摭谈[J].大众文艺,2010(9).
[9]孙丽敏.《千字文》对当今语文教材编写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47-51.
[10]孙尊章,刘秋琴,陈安之,曹翠芳,朱玉婷.中小学国学教育读本编写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小学生必读的国学经典系列”《千字文》为例[J].汉字文化,2017(13):8-10.
[11]朱卓林.《千字文》的儒学思想解读[J].现代交际,2017(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