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隔阂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8-08-18孙一颖孙喜蓉傅伟忠秦虹云裴瑜张洁袁杰卢瑛

上海预防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存质量精神分裂症社区

孙一颖 孙喜蓉 傅伟忠 秦虹云 裴瑜 张洁 袁杰 卢瑛

摘要:【目的】探讨消除隔阂计划(Elimination of Barriers Initiative,EBI)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心、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病例来自浦东新区精神病防治管理系统,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要求的400例患者进行病耻感基线调查,按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90例,再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例为干预组,另45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EBI干预,另45例为常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Rosenberg自尊心量表、自知力与认知态度(IT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来评价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第6、12和18个月的自尊心、自知力与认知态度、抑郁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的得分变化;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

【结果】在实施干预后的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BPRS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Rosenberg、ITAQ和生存质量得分提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建立一支EBI“医院-社区”相结合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服务团队实施EBI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自尊心,服药依从性及精神症状,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区;消除隔阂计划;预后;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3;R1 文献标志码:A

病耻感常常造成患者的社会地位被降低,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患者可能隐蔽病情、回避社会、自我封闭,从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病耻感也有可能造成患者的逆反心理,他们拒绝接受被贬低的社会地位,而出现否认有病,拒绝治疗。这样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可能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和疾病加重或慢性化的原因之一[1]。

本课题组于2015年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消除隔阂计划(Elimination of Barriers Initiative,EBI)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心、服药依从性、精神病性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探索适合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轻病耻感的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所有病例采集来源于浦东新区精神病防治管理系统中。在31个社区中,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浦东新区4个社区。入组要求: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区间为18~50岁;病程≤10年。3)排除对象:① 目前患有重大的躯体疾患;② 严重认知功能不足或交流障碍不足以完成检查与评定者;③ 目前处于病情不稳定阶段;④ 目前规律接受精神科专家治疗方案;⑤ 伴发严重的其他精神疾病;⑥ 目前住院或住养老康复机构。从符合入组的病例中,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4个社区中各抽取100例病例,总共400例,做病耻感基线调查;筛选病耻感患者(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前45%共180例),按系统抽样方法从中随机抽取90例,再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例为干预组,另45例为对照组。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及有关事项,征求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方法

1.2.1 常规精神分裂症社区管理 由社区精神病预防医生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每季度一次家访,观察病情、药物副反应及指导用药;在社区开展每季度一次的精神病学科普知识讲座;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大节日之时,面向社区所有居民开展健康宣教。

1.2.2 干预组

EBI步骤 (1) “医院-社区” 消除隔阂计划一:建立精神分裂症康复服务团队。由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研究对象所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医生、研究对象的照料者、社工、社区卫生干部、社区行政组织及公益组织。

(2)“医院-社区”消除隔阂计划二:个体化治疗。

① 双向服务模式:由康复服务团队医师主动提供治疗,主动了解患者病情,进行及时的病情监测,及时干预复发。② 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不同于普通的用药治疗,关键在于聆听患者的需求,改变患者因病耻感而采取的就医方式和行为。

③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信任“定向”医师,逐渐改变患者的就医方式,主动就诊。第一个疗程,每2周上门提供服务,之后随着患者就医方式的改变,患者可以主动就诊,每季度1次;不稳定患者仍然由团队医师上门门诊每2周1次,直到稳定为止。

④ 抑郁情绪管理:团队医师将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抑郁情绪监测,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3)“医院-社区”消除隔阂计划三:综合心理干预。

①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自我评价,自我认识

健康教育)。为患者发放宣传手册、书籍,播放影音材料等,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消除对自我的歧视和否定。每季度开展健康宣教讲座。具体内容包括:

(a)专题讨论:为患者开展专题讨论,根据不同的情况,将患者分组讨论,进行单盲,由一名陌生的团队医师参与讨论,引导讨论内容,聆听患者的想法;

(b)团体辅导:由团队医师进行柔性访谈,在尊重患者隐私前提下,对患者提出的心理困惑进行讨论、分析,正面引导患者认识病耻感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学会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从而来克服病耻感等负面情绪。每季度1次,每次45 min;

(c)社交训练:由團队医师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社交、职业规划、技能训练。提高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增强自信心,消除自我否定意识、增强对自身的认可,有利于消除病耻感。

(4)“医院-社区”消除隔阂计划四:接触公众。

① 接触公众:利用社区资源,创造患者与公众接触的机会。鼓励患者与亲戚朋友主动接触,邀请亲戚朋友参加联谊会等活动,从公众的角度,消除病耻感,从而消除患者心中的隔阂;

② 媒体效应:在尊重隐私的前提下,如邀请媒体来参加康复患者手工劳动比赛、制作“某饼”盒子手工劳动现场等,有利于公众消除对患者的歧视,使患者重拾自尊、自信、有效地消除病耻感;

③ 公益捐献:通过与患者的互动,政府或者公益组织可能会资助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促进精神健康献上可贵的力量。

1.3 疗效评估

在干预前(基线),干预初期(第6个月)、干预中期(第12个月)、干预末期(第18个月)分别进行评估,使用Rosenberg自尊心量表、自知力与认知态度(IT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评估EBI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及治疗态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估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完成。评定数据通过一致性检验。

1.3.1 Rosenberg自尊心量表 是对自己的积极或消极感受的直接估计。由10个条目组成,分4级评分,1分表示非常符合,2分表示符合,3分表示不符合,4分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3.2 ITAQ量表 由11个项目组成,主要评价精神障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服药的态度。每个项目按回答问题的完整程度分为三级(没有认识=0,部分认识=1,全部认识=2),得分范围0~22分,分值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好。

1.3.3 HAMD量表 共24个评估项目,分界值为8分。具体标准为:分值大于35分为严重抑郁,大于20分为中度抑郁,大于8分为轻度抑郁。

1.3.4 BPRS量表 所有项目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1分表示无症状,2分表示可疑或很轻,3分表示轻度,4分表示中度,5分表示偏重,6分表示重度,7分表示极重。如果未测,则为0分,统计时应剔除。总分18~126分,反映疾病的严重性,总分越高,病情越重。

1.3.5 WHOQOL-BREF量表 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周围环境4个维度,26个条目。1分为很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非满意也非不满意,4分为满意,5分为很满意。总分26~130分,总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由研究人员输入计算机,并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于基线、干预初期、干预中期和干预末期做独立样本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另外,在两组干预前分别与干预初期、中期和末期做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状况和年龄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1 Rosenberg、ITAQ、HAMD、BPRS和WHOQOL-BREF量表得分情况

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第6个月的 Rosenberg、ITAQ、HAMD 、BPRS和WHOQOL-BREF组间得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第12个月、第18个月干预组5项测试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 干预组Rosenberg、ITAQ、HAMD、BPRS和WHOQOL-BREF量表得分变化情况

干预组,在干预后第6个月时5项量表测试得分与基线时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第12、18个月后,干预组 Rosenberg、ITAQ、BPRS和WHOQOL-BREF得分比基线得分显著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HAMD指标得分在第12个月与基线得分无差异,但在第18个月后的得分比基线得分有明显改善(P<0.05)(表3)。

3 讨论

病耻感最早是Goffman[2]1963年提出的概念,当一个陌生人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陌生人的行为举止与我们格格不入,那他将受到周围人广泛的排斥和歧视,之后该词被用于许多疾病患者的研究,如精神分裂症[3]。由于社会观念和认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遭受的歧视和内心的病耻体验可能更为明显[3]。王鹤秋等[4]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高水平的自我耻辱,49.2%的患者有中度或高度病耻感抵抗,49.7%的患者有中度病耻感。

2001年WHO开展了全球性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和歧视的运动[5]。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开展促进心理健康和积极健康的策略,对驱逐和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相当重要[6-7]。Corrigan等[8]提出美国研究通过三个项目来挑战精神疾病患者的病耻感,包括病耻感克星、开放门户和公众接触。目前,在国内以项目为干预形式还是空白。

本研究遵循1989年美国精神病学年会“消除病耻感”的主题精神,以EBI为指导,对上海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为期18个月的病耻感干预。充分结合并利用精神科专科和社区的有限资源,通过使用Rosenberg、ITAQ、BPRS、HADM及WHOQOL-BREF等量表,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EBI是一种崭新的、可行的、适用于上海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干预的方法,提高了患者的自尊心、减轻了患者抑郁症状、改善了精神病性症状、减少了复发、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李丽华等[9]和刘浉妍等[10]报道,在中国,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与家属同住,家庭成员在社区康复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往往患者的病耻感导致家属的悲观情绪体验,产生“连带病耻感”,对照料者家屬的心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对家属同时进行EBI干预,能否降低患者家属的贬低歧视心理,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SARTORIUS N.One of the last obstacles to better mental health care:the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M]//GUIMN J,FISCHER W,SARTORIUS N.The Image of Madness.The Public Facing Mental Illness and Psychiatric Treatment.Basle:Karger,1999:96-105.

[2]GOFFMAN E.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63.

[3]OGUNSEMI O O,ODUSAN O,OLATAWURA M O.Stigmatising attitude of medical students towards a psychiatry label[J].Ann Gen Psychiatry,2008,7:15.

[4]王鶴秋,任志斌,顾成宇.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6):18-21.

[5]耿峰,董毅,刘寰忠,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13-1416.

[6]陈玲玲,王秀华,任志斌,等.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7A):41-42.

[7]LEE S,CHIU M Y,TSANG A,et al.Stigmatizing experience and 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n Hong Kong[J].Soc Sci Med,2006,62(7):1685-1696.

[8]CORRIGAN P,GELB B.Three programs that use mass approaches to challenge the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J].Psychiatr Serv,2006,57(3):393-398.

[9]李丽华,王小平.精神疾病病耻感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74-77.

[10]刘浉妍,罗兴伟,赵伟,等.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属照护体验及负担的质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2):262-267.

(收稿日期:2017-06-15 )

猜你喜欢

生存质量精神分裂症社区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