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其贤制酒四知堂

2018-08-18花永刚

益寿宝典 2018年18期
关键词:汝州嵩山杨震

文/花永刚

明末崇祯年间(公元1630年前后),安徽亳州知州杨其贤的府第,干净利落,清静素雅,完全没有一般高官华宅门前车水马龙的豪华气派,杨府人等进出来往,也都是谦和礼貌,知道杨其贤家况的人肯定会赞叹:真不愧是古代清官廉吏的好后代。原来杨其贤的老祖宗汉代杨震是名载史册的廉吏。

据《后汉书》记载:杨震曾任荆州刺史,一次奉旨调任,路过昌邑,一位姓王的县令为感谢老上司的知遇之恩,并望日后有机会提携,在晚间相会时悄悄以重金相赠。杨震拒之。县令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县令羞愧,抱金而去。至此近两千年来,杨震后代无不以杨震的“四知”夜半却金而自豪。

杨其贤身为朝廷命官,又兼通医术,不时为府中家人和各式勤杂人等看病用药。

此时,有人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疼痛难忍,为了解除他们的痛苦,杨公特别注意搜集民间的偏方秘方。

一次偶遇一位高士,传得一治痹症的药方,杨其贤即命人按方配制,患者服用后果然叫好。

后来杨公又讨教朋友,经过改进,药方配制更加合理。

因为此方只有四味中药,杨其贤为了弘扬先人廉政为官的品德,便把自己用秘方制作的药酒定名为“四知堂药酒”,作为杨府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其制作秘方立下世代只口授儿子不传女儿的祖训。

为了保证“四知堂药酒”的质量,操守传统文化的诚信美德,杨其贤特地手书“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条幅作堂训警示后人,要求后人制作药酒,一定要用心制作,保证质量,丝毫不可马虎大意。制作药酒要注意施舍贫困病人,决不能贪恋财物。从此,“四知堂药酒”在安徽亳州盛名远播,德行千世,时人赞之。

药酒传到第四代杨天一时,亳州突发洪水,加之朝政有变,天灾人祸一齐降临,乡邻们都扶老携幼出外逃荒,亳州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杨天一也只好变卖家产,携妇将雏,带一批药酒想到西安去求一条生路,他们一路卖药行走。

走到河南汝州时,一车药酒卖完了。一家老小的生活来源没有了,但一路上慕名前来购买药酒的人还大有人在。

杨天一和儿子一合计,不如就地取材,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药材配制药酒,这既能解决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又可以帮助病家解决痛苦。于是杨天一就安置好家属,和儿子闯入中岳嵩山中去采集药材。浩瀚的嵩山到处都是可以入药的动植物,真是中药材的宝库,他们一路采药,一路询问当地的樵夫和农民,很快就找到了不少“四知堂药酒”的灵药——嵩山乌头,杨天一用嵩山乌头和其他药材,采用高温法很快就做出了药酒。满足了当地风湿痹痛病人购药的需求和家人的温饱。

但杨天一牢记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药材要讲究地道,药酒要保证质量,不能欺骗人钱财。他用不同产地的乌头等药材进行配伍试验,检验药酒质量,听取病家对不同药酒疗效的评价,经过十几年的反复试验研磨,杨天一终于认定了嵩山地产乌头正是“四知堂药酒”配药的上乘原料,使用嵩山乌头和其它道地药材配合,采用传统的冷浸配制法,制得的“四知堂药酒”,质量可与亳州原配的药酒媲美,病人一用,疗效神奇,药到病除。

同时,杨天一一家在汝州客居这么多年,不仅和淳朴好客的汝州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离不开汝州这片土地,而且也爱上了嵩山这块药材宝库。

清乾隆50年(公元1780年)前后,杨天一全家人一致决定,定居汝州再不迁居别地了。

从此,“四知堂药酒”从安徽亳州落户河南汝州定居,开始在中原大地上揭开了它崭新的一页。

200多年来,汝州“四知堂药酒”一路走来,发展的奥妙在哪里呢?

“四知堂药酒”处方是由四味中药组成,乌头、当归、丁香、高良姜分别为其君臣佐使。

乌头具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功效。《本草纲目》称乌头是百药之王,大毒,一般人不敢用,“四知堂药酒”巧妙用之,以毒攻毒。

当归性温,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作用,可治癓瘕积聚、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症。

丁香味芳香,具醒神开窍、化湿辟秽功效。

高良姜具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作用。

这四味药,君臣佐使配位得当,作用各异相辅相成。加上高度高梁原酒及焦糖反复浸润化合分解,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药酒合而为一,药借酒势,酒助药威,疗效大增。经络通、风寒消、痹症除、瘀血祛,实为良药。

四知堂药酒的处方是公开的,工艺是公开的,但酒精度、温度、入药先后、每次入药多少、提取时间,甚至酿酒的生产时间及储存方式都与成品质量有关,即便在众目睽睽之下也难觅其秘,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深为叹服。

猜你喜欢

汝州嵩山杨震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河南汝州: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推动宜居绿城建设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岳嵩山
我爱我家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
2017年全国青少年户外营地夏令营(河南站)在嵩山落幕
河南汝州曲剧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