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搬家,孩子越来越悲观
2018-08-17金建云
金建云
刊登在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的一项研究表明,搬家过于频繁容易使儿童心理受到创伤,容易造成孩子自闭、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那些搬家超过三次的儿童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自杀的冲动。
案例
王港(化名)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做生意的父母带着他辗转了四座城市,转学过两个幼儿园、三所学校。语文老师发现王港抄写作业错字多,书写特别潦草,朗读课文时经常念错字、漏行。数学老师也发现王港常常显得漫不经心,对于安排的学习活动不感兴趣。其他老师也反映,王港总是把玩着手中的铅笔,草草在本子上随意写下答案。
班主任老师以为王港是态度问题,所以特意将他留下来个别交谈,也请家长留意王港在家的学习情形。然而,王港的成绩仍是一路下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请王港的父母面谈。
根源分析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过搬家对儿童的心理影响。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140万个孩子的数据资料,查看每个孩子从出生到14岁时的迁移情况,又追踪他们从15岁到40岁的健康情况。负责该研究的Roger T. Webb博士说:“童年时期搬家与多种长期的负面影响有关。高频的搬家,让家庭成员出现一些心理或人际交往的问题。很多孩子因搬家而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甚至出现自杀和犯罪行为。”
在商讨中,心理咨询师将以上的报道给王港父母看时,他们很疑惑地说:“我们是温州人,总是走南闯北地打拼。我们小时候也随着父母搬家转学多次,都好好的,为什么王港的反应会如此之大?”
咨询师解释说:“00后的这一代孩子对于搬家更敏感。一次,王港在图书馆看书,大多数同学拿到自己喜欢的书后读得津津有味,沉浸在书中的世界。王港却挑挑拣拣,走走看看,最后他拿起一本色彩丰富的绘本,躲在角落中阅读,生怕同学看到会嘲笑他……我问他说:‘你觉得这本书很有趣吗?他回答说:‘没有啊。我不会挑自己特别喜欢的书。我追问原因,他说:‘反正图书馆的书,又不属于你。”
王港母亲说:“怪不得,这孩子心事重重,我觉得他越来越悲观,很多问题都往消极负面的方向去想。”
父亲也说:“有阵子,他跟我讨论‘蓝鲸游戏,我上网看后大吃一惊。原来,他对这种源自俄罗斯的集体自杀游戏这么感兴趣。”
辅导策略
王港父母不善言辞,咨询师建议他们将道歉内容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父母要读信给王港听时,王港最初非常反感抵触。听着听着,王港的心被融化了,他不知不觉地流泪,感到自己压抑多年的痛苦被父母理解了。信的部分内容如下:
亲爱的孩子:
在你4岁的时候,我们举家从深圳搬迁到苏州。那时候你哭得特别伤心,因为我们的楼下有一个小院子,是政府为保留古建筑而特别改造成的公共社区。虽然只有小小的一方空间,却是你童年最珍贵的回忆。我们常带你下楼玩耍学步。在那里,你看过竖琴弹奏演出,看过工艺展、漫画展……还吃过美食展览的点心和橙汁;你最爱楼下大厅花花绿绿的宣传单,你有几个小伙伴每天都过来玩。搬家后,你郁郁寡欢很久,经常闹着要回去。我们那段时间恰好生意不顺利,经常呵斥你。我们是多么无知,以为4岁的孩子不会念旧、不会有分离的痛苦。
……
假如时光倒流,我们会在搬家前好好跟你谈一谈,鼓励你拜访过去的小伙伴。我们会在搬家之前带你一起去看看新家,让你熟悉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我们会在你表达孤独痛苦的时候,不再埋头看手机,而是对你的情绪要有足够的关注。
请求你接受爸爸妈妈真诚的道歉,让我们重新建造一份安全感给你。
王港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咨询师给王港父母布置了一些作业,比如:每天至少有15分钟时间跟王港聊天,一家人吃饭时不许看手机,向王港阐明出差的理由并每天视频交流等。
在即将到来的寒假,王港父母计划带他去深圳,走访以前的邻居,让王港看看小伙伴。这个过程能够帮助王港告别过去,帮助他在当下的环境中积极自如地生活。
心理老师还建议“建立亲子关系的其他方式”,比如在学习一些语文课文前,家长挑选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事件来讨论,增加王港的学习兴趣。学习以“艺术”为主题的文章之前,爸爸先跟王港一起欣赏贝多芬的音乐;学习以“动物”为主题的课文之前,妈妈分享家中饲养宠物的经验,童年时见到动物的生活等。
王港非常喜歡爸爸陪他下棋。父子默默地对弈,也是抚慰他内心孤独感的最佳方式。随着父母的悉心陪伴,他的各科成绩开始进步。老师的鼓励和家长的帮助,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他的自信。王港的状态大为改变,他一定会走出阴霾,重新找到阳光快乐的自己。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