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非遗添颜值

2018-08-17王若宇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8期
关键词:造型师阿嬷造型艺术

王若宇

一场艺术展,让造型艺术家张超谊在网络上爆红。

她设计的《18·怎漾》造型艺术展中18张素人模特的摄影作品令人叹为观止,非遗绒花同创意造型交融在一起,再配上京剧脸谱的着色,背景辅之以“秦淮水蓝”,色彩艳丽而脱俗,造型精巧且别致,传统现实融于一体。在南京老门东的展出中,每个角落都发出了人们对造型师天马行空想象的赞叹。

张超谊说:“美的张力能够穿越时空。”

从2000年涉足造型艺术以来,张超谊先后获得国际时装周中国十佳化妆造型师、艺术形象设计师和中国当代创意造型艺术家荣誉。她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审美路径,连接过去和现在。

阿嬷双手编织出的童年

美的童年,造就了张超谊发现美的眼睛。

“每年的七姐誕,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光。”张超谊回忆起过去,满脸笑意。那是广东每年最重要的庆典,祖母手缝的人偶、剪纸制作的七姐服是整个仪式最重要的贡品。祖母总是会在节日前通宵赶制,张超谊在旁边看着这些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艺术品,也会偷偷模仿着来做,久而久之对于传统手工艺充满感情。

“阿嬷不烦旁人,自取善物,巧手亲制的样子依然历历在目。”张超谊深有感触地说,“阿嬷总是在我的眼前转动那些由平面变来的立体的花朵,每一次转动都是一次新生。这就是基因中带来的传承,不知不觉,从阿嬷遗传到我这儿。”她对美的强烈追求也正源于对祖母的怀念。

不懈追求读懂心底的美

化妆造型师,是张超谊最初的岗位,她并没有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消磨耐性,而是不断提升技术,不断研究人物形象之美。“我发现美属于每个人本初的自我,而我往往能够透过人们的眼睛,读懂他们的心底之美。”

曾经有位女性前来设计个人形象,她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女性,希望通过装束表现出自己的理性、刚毅和强势。张超谊望着客户的眼睛,从她的眸子里看到了些许的无奈,于是额外为她拍摄了一组佛系感很强的造型。客人在拿到这组成片时,眼圈都红了。张超谊说:“这样的客人其实在现代社会很多,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放不下事业,但是内心却永远留驻了一个不强势、温润的自己。”

读懂人性的美,诠释与众不同的人像,同样也丰富了张超谊的造型作品,为她之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与传统结缘的造型艺术

2015年,张超谊在机缘巧合中来到了南京。这也成为她事业的转机。她与六朝古都自此结下不解之缘。

对于南京文化的不断研究,唤起了张超谊对记忆中的阿嬷和那些传统手工艺的情愫,她试图将各种时尚元素跟中国古老的东西碰撞进行创作。2016年,她参加了北京山水艺术街区的非遗作品展,精美的丝织工艺品深深地震撼到她,让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张超谊反复前往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图书馆,了解传统丝织手工艺。她特意拜会了南京的云锦非遗大师等人,忐忑地说出“利用现代造型艺术来烘托非遗丝织面料的美感”想法后,大师们纷纷表示支持,这让张超谊悬在心中的石头落地。

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和各位专家共同探讨,方案日渐完善。随着一件件设计稿变成展品和摄影作品,张超谊越发被它们吸引。

“传统+时尚”已然成为张超谊的一张名片,她自豪地说:“我会做一道桥梁,将各种不同的美分享给更多的人。”张超谊透露,她会继续将中国非遗技艺与时尚融合,目前关注的是南京的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和融合是我创作的源泉。”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造型师阿嬷造型艺术
西瓜造型师
佐贺的超级阿嬷
抠门儿的朵阿嬷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教改成果展示作品选
巫傩面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艺术探究
纤变墨画
食物造型师
申红飙